关于永州之战以及阵斩伪总兵余世忠的细节
最近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得到一份新的史料,叫《翟式耜集》里面有两篇翟式耜有关永州之战的奏疏,一篇是《永城大捷疏》,一篇是《解赴伪镇首级疏》。“伪镇”自然指的就是清将余世忠。咱们今天就拿这两篇奏疏来对上篇文章进行一些补充。

首先是时间问题:《南明史》中说明军攻克永州的时间是十一月初一,顾先生接下来又写道,这个时间来源于清方档案和地方志,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而《翟式耜集》中的《永城大捷疏》写的永州战役结束的时间却变成了七月初一,顾老先生在《南明史》中其实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然而顾先生在这个地方暗示有人在掩饰何腾蛟的墨迹和无能,故意把时间写得乱七八糟,但是其实也未必,因为在《永城大捷疏》中提到了何腾蛟部明军围攻永州是“攻围百日”,实际上在这里也承认了何腾蛟的墨迹,围攻一个永州围攻了百日,也就是近三个多月的时间。

但是如果我们以5月27日何腾蛟收复全州作为出发点,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第一:南明史中说何腾蛟攻克永州是十一月初一,而何腾蛟部又是尾随余世忠对永州发动进攻,所以双方实际上是从六月一直打到十一月,打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已经是100多天了,这时间也符合“攻围百日”的说法。但如果考虑到清方奏疏之中记载关于宝庆之战的时间是这一年的八月初五,那《翟式耜集》中的时间反倒合理了起来:五月二十七日攻克全州,七月初攻克永州,八月初五汇同陈友龙一同围攻宝庆,因为你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永州离全州明显更近。

虽然说我没有找到清方有关永州失陷的奏折,但是一些有关南明史的清初文人的笔记或者是一些有关南明史的著作都记载何腾蛟攻克永州是在这一年的年末。

“十一月辛酉朔,永明王(指永历皇帝)督师何腾蛟克永州”《爝火录》
“冬十二月朔,何腾蛟拔永州”《续明史记事本末》
“十一月初一日,督师何腾蛟率保昌侯曹志建、宜章侯卢鼎、新兴侯焦琏、新宁侯赵印选克复永州,杀其镇将余世忠、巡抚李懋祖”《所知录》
“十一月朔,永州兵遁。凡攻围三月,始复。曹志建部将谭国栋等追至冷水滩,斩总兵余世忠,擒道官林国栋”《西南纪事》
所以这些史料的记载其实就证明了顾先生没有说错,何腾蛟部攻克永州的时间确实是在这一年的年末,至于为什么在八月初,有一部分何部明军出现在宝庆城下,大概率是分兵,但是这可能也暗示了一点,那就是何腾蛟和陈友龙两个人的关系可能未必就有那么差,郝永忠袭杀陈友龙的责任未必都是何腾蛟的。而令人奇怪的就是《翟式耜集》中有关这次湖南战役的时间,不知为何时间记载得如此混乱。

这是时间问题,再说清方援军问题,《永城大捷疏》记:在明军攻克永州的前一月,有清军前来救援永州,领军将领是“张固山”和“佟固山”清军行至樟木塘,结果遭到胡一青、马兆麟、姜文选三人共计两万人(由此可见何部明军人数之众多)的包围,直至该月初一,这股援军被彻底击溃,清骑兵纷纷逃跑。

除了这次打援,还有永州守军的亡命反冲锋,在援军溃败的同时,永州城内的1000多骑兵出城向明军发动反冲锋,然后遭到明军的“奋勇堵截”清军被火器打死打伤者不计其数,四十七人被俘,何腾蛟命令明军乘胜追击,曹志建部以及胡一青的滇军攻打东城墙,何腾蛟亲自领兵攻打大西门、潇湘门,最终将城攻破,清巡抚李懋祖,总兵李东斗,余世忠三个人冲出城外逃跑,余世忠在福田被明军追上,何腾蛟标将盛茂追逐着余世忠,挥起大刀就劈了下去,当时将余世忠斩于马下,其官印也被明军缴获,李懋祖、李东斗两个人被胡一青截获后斩首,余世忠的首级和官印被送往永历朝廷报功。

翟式耜很有意思,他在奏疏中说永州“数万丑虏,尽膏斧钺”也就是他认为何腾蛟在永州大战之中歼灭了清军数万人,这个实在是太搞笑了,咱们之前说过1647年清廷派遣三个汉奸王领兵南下,其总兵力不过七八万人,在湖广收降了大约五六万的南明军队,而顺治七年清廷定全国绿营军的编制,哪怕是湖广总督手下的标兵也不过3000名,武昌总兵手下兵力约为5000名,所以于情于理,永州守军的总数都不可能过万,加上原先全州的守军、余世忠部李懋祖部最多也不过五六千名,而如果算上来援清军的损失,整个永州战役期间清军损失的人数至多万名,哪里来的“数万丑虏”?更不要说这五六千名清军大多数都应该还是一年前从何腾蛟麾下投降过来的。

不过相当有意思一点就是在这次湖广反击战之中,绿旗军(前明降兵)的不可信任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清廷湖广官员在奏疏中哀叹道“况驻防之兵,王言犹敕俟后旨,则并驻防者,尚未知何时莅楚,是以逆贼以大兵不至而日逞,人心以大兵不至而日变,三王收服湖南之故将旧卒以无所忌惮而相率以叛,又安望有全城耶?”

八旗兵来,各地抗清运动就暂时受到压制,八旗兵一走,各地抗清势力就开始活跃,甚至连原先招降的那五六万南明军队都开始蠢蠢欲动,实际上到此,种种的表现已经充分说明了这场明清战争的性质,从1644年到1683年从来不缺敢死之义士,缺的只是统一的指挥,各地军民各自为战,始终无法对于清廷镇压各地反清斗争的主力八旗军给出有力的打击,最终在漫长而血腥的厮杀之中输给了清廷。

当然此时言败尚且过早,毕竟刚到1648年,忠贞营人数尚多,大西军还蹲在云南,四川依旧处于南明军阀的控制之中,我们还能往下看。

何总督的效率确实是太低了,宝庆,永州,全州三个地方折腾了快五个月,在这场反攻之中要论哪支明军的表现最抢眼,那绝对非忠贞营莫属。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