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沙战役:忠贞营南逃

2023-10-22 00:04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自从李自成死后,原大顺军系统的明军将领就没过过几天舒心的日子。


自从1646年上半年荆州大败之后,忠贞营撤入夔东山区,基本上在之后的一年多之中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其他明军在岳州挨打,他们不动,何腾蛟何大人被打出了湖广,他们也不动,直到1648年的上半年一个人的到来。


堵胤锡,江苏人,崇祯十年进士,到南明永历年间任湖广巡抚,当初李过高一功等人流窜到湖北,最早接触的明方官员就是堵胤锡,也正是在堵胤锡的帮助之下,这些大顺军余部才能变成忠贞营,再次投入到大明王朝这杆大旗之下。所以何腾蛟何总督的死活可以不管,堵巡抚堵大人的面子那是一定要给的。

何腾蛟在全州、永州、宝庆三个地方折腾了好几个月。然后咱们在再看看人家李过的进兵速度:七月初一,明军(包括刘体纯、袁宗第等人)从巫山巴东一带出发,一举攻破彝陵,九月份到常德汇合明朝官军马进忠部,十月二十一日从常德出发,先后连续攻克湘潭、湘阴、衡山等县城,在路上连续击败清援军,在益阳击败罗绣锦以及“老朋友”徐勇:徐勇部约1500人,罗绣锦约2000人,两军交锋,清军一触即溃,明军活捉清军1000多人,战马330多匹,明军继续进攻,又抓获士兵一百多人,杀死200多人,徐勇和罗绣锦二人总共出动了三千五百人,这一下子损失了一半。又在湘潭击败清军万余人,抓获清军将领20多人,徐勇失魂落魄地逃回长沙。

十一月初九攻克湘乡,此时长沙已经近在眼前。看看人家忠贞营的进兵速度,七月份出发,仅四个月就从巫山一直冲到长沙府城。


这叫什么?这就叫效率。


十一月十一日,忠贞营就对长沙府城发动了进攻,此时,何总督刚刚在永州啃完砖头。


长沙守将徐勇此时陷入了困境:徐勇先生最有趣的一点就是,他的手下永远只有3000人,几年之后在辰州他的手下是3000人,今天在长沙,他的手下也是3000人。当然了这肯定是要除开之前出动的1500多人。忠贞营的人数总是相当的离谱,再后来顺治六年忠贞营南移的时候依旧有众十余万人,刘国昌,刘希亮在广东出走就带走了大约2.5万人。但是咱们之前也说过,这种规模看起来非常可怕的明末军队,其实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非战斗人员,咱们保守一点估计一下,这十余万人中的战斗人员大约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忠贞营能投入战斗的人员大概在三四万人左右,如果加上刘体纯、马进忠、袁宗第等人的兵力,那明军能投入战斗的士兵人数就更多了。

这场攻城战进行得十分惨烈,双方军队从11月11日开打,明军大小火器疯狂开火,鸡蛋大小的火器弹丸像雨一样落在城中,被击中的人立刻倒下死去,徐勇本人更是被一箭射倒在城楼之上,险些丢了性命,双方大战五天五夜,清军兵将毕竟只有3000名,面对明军的猛攻,几乎无法支撑。到11月16日,明军却撤围了,但是并未完全放弃攻克长沙,清廷湖广巡按吴达在奏疏中心有余悸地写道“见今贼在招山搭架浮桥,步贼扎营河畔,马贼扎踞招山,是未忘恨于长沙也。况又纠连何腾蛟等,会接群凶,并力再攻长沙。虽良、平复起,韩、白更生,不能措手矣。本院呼天抢地,无可奈何,随与徐镇道府将领等官面商议过,于本月二十一日移次岳州,躬请固山额真大兵救援,一面发唐调鼎、洪显达兵丁五百名前往,以张先声,速发大兵以救燃眉”清军一方面加固城防,另一方面向岳州方面请求援兵。


顾版《南明史》中引述的各方材料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在长沙战役之中忠贞营完全是有能力攻破长沙的,只不过由于忠贞营是堵胤锡的人马,一旦攻破长沙省城,湖南局势必然稳定,那收复全湘的功劳就落到了李过、高一功、堵胤锡等人的手上,堵胤锡曾经得意洋洋地说“督辅失之,我为复之,不亦善乎?”而慢吞吞的何腾蛟则注定什么也捞不着,于是何腾蛟为了抢功,命令忠贞营去江西援救被堵在南昌的金声桓部,争取让自己的杂牌官军收复长沙,问题是他老人家在11月初才刚刚攻克永州,而且长沙清军刚刚向岳州方向请求了援军,是岳州到长沙近呢?还是永州到长沙近呢?这个看一看地图都能知道。

而且你何腾蛟的杂牌明朝官军打得过即将到来的满洲八旗兵吗?


事实证明:不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是敢不敢打的问题。


早在这一年的九月份清廷就已经接到了湖广的告急,于是派遣定远大将军济尔哈朗领满洲八旗兵南下扑灭湖广反清的熊熊烈火。到长沙战役爆发之前,这只自北方而来的满洲八旗军已经到达了岳州一带,忠贞营撤离之后,这支满洲军在1649年的元月向湖南明军发动反攻,何腾蛟部将领大多不敢或者无法抵抗,张先璧、王进才、郝永忠、胡一青、牛万才等将领要么被击溃,要么不战而走,此时何腾蛟本人还滞留在湘潭城内,清军进攻湘潭,先击溃城内的马进忠部,马部明军稀里哗啦,马进忠本人也顾不得这位督师大人了,直接突围而走,何腾蛟本人一下子就成了光杆司令,最终被清军擒获杀害,湘潭的老百姓遭到清军的血腥屠杀。

关于何腾蛟的覆亡,《永历实录》是如此记载的“会堵胤锡以疑忌激马进忠弃常德,间道自湘乡至湘潭,转掠千里,李、高诸部蹑之而下,集于湘潭。进忠患李、高之逼,告急于腾蛟。腾蛟乃率标兵数百人,乘轻舸下湘潭调护之。胤锡亦至,议良久,乃誓师分汛,胤锡率李、高十三营渡湘而东,走吉、袁,援金声桓于南昌;腾蛟率马进忠、王进才、张光翠、牛万才洎滇、曹之兵攻长沙。部分乍定,方送胤锡军渡江,进忠全师尚留湘乡,檄召之,未至。余兵俱未会。清人闻湖南北全失,遣其五王子帅大众来争,猝至长沙。腾蛟正为李、高诸部所嬲,不及侦候。永历三年二月庚寅,虏骑至城下,乃觉”说句很难听的话,王夫之的这段记载已经是在睁着眼胡说八道了,围攻长沙之人居然直接变成了何腾蛟。


但其实这里面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何腾蛟会出现在湘潭?


以上面这段扯淡记载来看,何腾蛟是为了调节马进忠和忠贞营之间的关系,忠贞营兵多将广准备干掉马进忠,吞并他的部队,堵胤锡有点管不住了,所以老何就带了点人跑到湘潭,堵胤锡解了围,和李过等人一起商议,何腾蛟负责长沙,老堵头和李过去江西救金声桓。然而,堵胤锡刚走,济尔哈朗就到了。

虽然说王夫之这段记载连谁在围攻长沙都没搞清楚,但是他里面也说了一个问题:就是马进忠和忠贞营发生了内讧,李过想要把常德据为己有,马进忠不乐意,所以请求何腾蛟调节。顾诚在《南明史》中说这是王夫之编的谎话。但是《续明史纪事本末》之中也提到了这次内讧“马进忠以兵复常德,大集刍秣于城;李赤心自湖北至,羡其完富,欲据之。堵胤锡强进忠使让之,且托与盟;进忠忿,终歃无一言”然后没过多久马进忠又跑回来把整个常德的老百姓全都赶跑了,房子烧光,大概意思就是“我马进忠得不到的东西,你李过也别想要”。

李过 有必要去惹马进忠吗?我个人认为不太可能,因为这两支南明军队实际上早就离开了常德,离长沙战役爆发时间最近的清方奏折,人家很明确说了,李过在当年的11月初就已经突击到了长沙城下,根本没有时间和同是明军的马进忠扯皮,所以内讧这事儿肯定是假的。


但是《续明史纪事本末》后面又写了一句话“仅使降将徐勇守长沙。允锡兵以争常德故,不能进;忠贞营惟掳杀,勇得以守。允锡不能下,东次郴州,至于吉安而还。俄,忠贞营弃长沙走,曹志建首以其部还龙虎关;诸将毕溃,大掠衡州、宝庆、宜章间”

而《小腆纪年》又载“胤锡率李赤心等败降将线国安于湘潭,遂复益阳、湘潭、湘乡、衡山等县。而赤心桀骜,多屠掠;长沙闻之,协力拒守,故弗克”后面满洲大军一压上来,忠贞营直接从长沙城下脚底抹油跑了,先跑到湘潭,后跑到衡州,何腾蛟听说这个就大惊失色,带了那么几个人想去湘潭堵住李过,但李过跑得实在太快,何腾蛟跑到湘潭的时候,李过早就抢完跑路了,但是李过跑得快,济尔哈朗跑得更快,何腾蛟前脚进湘潭,后脚清军就冲到了湘潭城下,先击溃了马进忠派来的少量护卫,然后轻而易举地干掉了老何。

所以综合来说,何腾蛟那道调忠贞营东进的命令,屁用都没有。满洲八旗军一来,无论是之前打得湖南清军屁滚尿流的李过,还是混十万马进忠,还有什么曹志建、张先壁、赵印选、胡一青之流通通稀里哗啦,拉起队伍就跑。

所以我一直说,何腾蛟这个人他和史可法都是一类的人物,有一腔报国之志,但同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总体来说大节无愧,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没法指挥自己手下的人马。何腾蛟其实比史可法还幸运一点,毕竟曹志建、张先壁等人还是能打一打顺风仗的。

《小腆纪年》中记载了一个相当伤感的民间传说故事“相传腾蛟所居有神鱼井,井故无鱼,腾蛟生,鱼忽满井;既死,井复空。黎平人犹能言其处也”何腾蛟是贵州黎平人,他老家房子有一口井,他出生于此的时候井里面有好多鱼,何腾蛟殉难于湘潭之时,这个井里的鱼就逐渐减少,最后都不见了。只能说这是一个凄凉的小故事。蛟这种传说中的动物它的一些特征来源于大鱼,而井中的大鱼其实也就指代何腾蛟本人,何腾蛟殉难,鱼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数百年之后,神鱼井依旧在,腾蛟却已经化作了南明这场大悲剧中的一部分永远地消 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长沙战役:忠贞营南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