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梦』 阳光还没有落到你身上,你就已经开始微笑了

2023-04-09 08:47 作者:虚构伊甸  | 我要投稿

“梦”是什么呢?

一开始想要以《小王子》、《银河铁道之夜》与《一千零一夜》等童话故事作为灵感,但是每每想要开始,都忍不住心生疑虑。然后发现自己太局限于“梦”的表面释义了。对于每个成年人来说,“梦”应该是美好的精神家园,而不是一个个幻想故事,我们从“众”脱离,走过“独”和“怪”,早就成长到并不需要从童话中寻求安慰的程度了,这些故事书被放在精神家园里的书架上妥善安置,装饰和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性,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其他书补充精神家园的粮仓,让这些遐思带领你去往你的理想国。

灵感来自纪德的《人间食粮》与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人间食粮》这本书,与其说它的“食粮”是“人间”的,倒不如说它“来自理想”。很难描述形容阅读时那种愉快与优雅的感受——没错,优雅,读这本书时,我有一种我当下的思想非常优雅的感觉。或许是因为读者角度的我们是作者笔下的“你”吧,但是,与其说是交谈,更像是轻柔的吟唱与呢喃,几乎像是赞美诗一般动人。是的,这就是献给“你”的赞美诗。

而《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其实就是一个小老头的思维发散罢了,但从他思维发散的过程与感受中,我们照见了我们自身。这就像是一个被解构的故事,或纪录片,让我们能有系统地观察,当然,这个过程也就像和这个小老头做朋友就是了。

anyway,希望你们能从这些书摘中有所得,希望与先人们的谈心能丰富你的精神家园。



《人间食粮》


……

当别人著书立说、勤奋工作时,我却逆潮而动,花费三年的时光,在旅途中忘记了所学的一切。清空头脑的过程缓慢而艰难,但却比世人向我头脑中灌输知识的过程更有裨益,它让我开始接触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你永远不会明白,为了对生活产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然而一旦有了兴趣,我们便会像对待其他事物那样,满怀激情地投入其中。


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会折磨我们一辈子。我能对你说什么呢?仔细想来,所有选择都令人畏惧。自由也是可怕的,因为它没有任何义务的约束。就像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每个人都会探索出自己的道路,请注意,是只为自己而探索;即使是非洲大陆上最不为人知的一条偏僻小道也比这样的道路可靠得多……在这陌生的国度,阴凉的树影使我们着迷,海市蜃楼让我们看到尚未干涸的清泉……但泉水只在我们欲念所及的地方流淌,因为只有当我们走近这片土地时,它才真正存在,周围的景色随着我们前行的脚步逐渐展现;我们看不见地平线的尽头;即便是我们近旁也只有不断变幻的表象。


为什么要用比喻来描述如此严肃的话题?我们都相信自己能够发现神的踪迹。可惜可叹啊,我们在寻觅神的过程中,甚至不知道该向何方祷告。最后大家才终于明白:神无处不在,无所不在,但却寻而不见,于是便随意跪地叩拜。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只能遇见神明。

真正重要的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眼前所见到的事物。


……

去经历悲怆的一生吧,不要平静如水。除了死后的长眠之外,我不想要任何其他休憩。我害怕所有那些在活着时不曾满足的欲望和未及消耗的精力会在我死后继续折磨着我。我希望能在世间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有渴望,然后心满意足,了无希望地死去。


忧郁,无非是爱而不得的热情。

所有生灵都可以赤身裸体,所有情绪都可以沸反盈天。

我的感情蔓延开来,仿佛一种宗教。你能够理解么:每一种感觉都成了无限大的存在。

我们的行动从属于我们本身,就像磷光来自磷。诚然,行动消耗着我们,但也让我们焕发出自身的光彩。

如果说我们的灵魂还有一些价值的话,那是因为它比别的灵魂更加炽烈地燃烧过。


……

永远不要做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这才是可靠的选择。理解,就意味着感觉自己可能做得到。尽可能肩负起人道的责任,这是一句金玉良言。

生命有许多种形式,所有形式在我看来都是美好的。


我真心希望自己能够亲身经历所有的激情和罪恶,至少能够助其一臂之力。我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信仰。在某些夜晚,我甚至疯狂到几乎要信仰自己灵魂的地步,那时我真的感觉到灵魂就快要脱离自己的躯体了。

我们的生活就像玻璃杯里的冰水,高烧的病人焦渴难耐,将凝结着水珠的玻璃杯捧在手中,他将冰水一饮而尽,明知道应该等一等再慢慢喝下,但就是无法将玻璃杯从唇边移开。这水越是清凉,身体就越发滚烫。

往日的狂热对我的肉体造成了致命的损耗。但是,在心无旁骛地敬奉神明的时候,灵魂也同样会被消耗殆尽。


……

生命在隐秘中活动;蛰伏在运作,未知事物在创生,艰难地分娩;我在半睡眠的状态中等待;我静静地睡着,仿佛虫蛹一般;我任由新的生命在我身上悄然成形,那将是新生的我,与现在的我大相径庭。

光线仿佛透过层层碧波和树影才落在我身上;我感觉浑浑噩噩,麻木不仁,仿佛喝醉了酒,又好像深度昏迷。啊!我哀求道,请让我遭受一场性命攸关的危机,让我大病一场,让我体验生命的痛苦吧!我的头脑中好像有风暴来临,黑云压顶,让人无法呼吸,所有人都在等待一道闪电撕裂沉闷压抑的苍穹,好让被掩藏的澄澈蓝天显现出来。

等待,还要等待多久?等待结束之后,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盼头?等待啊,等什么呢?我呼喊着。不管发生什么,难道不都是从我们自己身上产生的吗?既然来自我们本身,难道还有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吗?


我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变故不仅远没有结束这种麻木不仁的状态,反而让我陷得更深,情感的迟钝似乎来自我复杂的思想和犹疑不定的意志。我真想永无止境地睡下去,在潮湿的泥土中一直睡下去,好像自己是一株植物。有时,我心想,或许在痛苦到极点之后就能享受到快感吧。于是我便在肉体的精疲力竭中寻求精神的解脱。

完满的生活或许能照进现实,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有时感觉它触手可及,反复出现,越发萦绕心头。我不禁喊道:干脆打开一扇窗户吧,让生命在这无休止的折磨中彻底溃散吧!

我曾病倒;我曾踏上旅程;我奇迹般地康复,仿佛浴火中重生。重生后的我是一个全新的生命,生活在一片全新的天空之下,身处于焕然一新的事物当中。


……

对你而言,每一场等待都不是因为欲望,而只是单纯地迎接事物的到来。等待一切顺其自然地来临吧,不过你也只能渴望自然而来的事物。你只能渴望自己可以拥有的事物。你要明白,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你都可以感受到神的恩赐。希望你的欲望源自爱,希望你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心怀爱意。假如欲望无果而终,又怎么能算得上是欲望呢?


你应该将夜晚看作是白昼消亡的时刻,而将清晨看作是万物生长的时刻。

希望你的视角每时每刻都是崭新的。

智者,就是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的人。

你之所以疲乏头痛,纯粹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过繁杂。你甚至都不知道在这一切当中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你也并不理解唯一的财富其实就是生命。活着时最微不足道的瞬间也远远强过死亡,活着本身就是对死亡的否定。死亡就是在给别的生命让路,让天地万物不断地轮回更新;死亡为所有生命限定了时间,绝不让其超过应有的限度。当你的话语在世间回荡,那便是幸福的时刻。其他时候,就静静倾听吧。不过,只要开口说话,就不要再听他人的声音。


……

每当我看见这世间柔和美丽的事物,都渴望倾注全部的柔情去抚摸它。大地是如此多情,繁花盛开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景观承载着我的欲望,广袤的国度任凭我探索寻觅!水边是纸莎草围成的小径,芦苇俯身向河面倾斜,林中空地让人眼前一亮,透过交错的树枝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平原。我曾在岩石或植物构成的走廊中漫步。我曾见过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从那一天起,我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新鲜感,那实在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馈赠。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处处都是持续不断、激情洋溢的惊喜和错愕。我很快便为此而陶醉,满心欢喜,就这样飘飘然在世间行走。

不用说,我想要亲吻所有含笑的嘴唇,想要啜饮脸上的鲜血和眼中的泪珠,想要大嚼沉甸甸挂在枝头向我伸过来的果实。每到一家旅店,饥饿都在向我招手;每到一处清泉边上,我都觉得口渴——在某一口泉眼边,都有一种特别的干渴——我真希望能用别的字眼来形容各种各样的欲望:

在康庄大道上行走的欲望;

在阴影里休憩的欲望;

在深潭里游泳的欲望;

在每一张床上安睡的欲望。

我对种种事物大胆出手,自以为有权得到我渴望的每一个对象(话说回来,我所期望的其实完全不是占有,而是爱)。啊!希望我面前的一切事物都色彩斑斓,希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因我的爱而更有光彩。


……

每一项圆满完成的活动都会带来快感。正因如此你才知道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我一点也不喜欢那些将辛苦劳作视为美德的人。如果觉得苦不堪言,他们最好还是去做些别的事情。做一件事情乐在其中,恰恰说明我们就适合做这个。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对我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指南。

我知道自己的身体每天会渴求怎样的快感,也知道自己的头脑能够承受的限度。而在这之后,我又陷入了沉睡之中,大地和天空对我不再有任何意义。


……

难道你还不明白吗,幸福就像路边的流浪者一样,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你眼前。倘若你说梦想中的幸福不是这样,只有符合你的原则和心意才算得上是幸福,并因此断言自己失去了幸福的话,那你可就真的太不幸了。

对明天的憧憬是快乐的,但在第二天获得的快乐又是另一码事。幸运的是,事情从来都不是人们梦想的那副模样;正是因为不同,才能体现出每种事物各自的价值。


我想说的是,大地也好,人也好,我自己也好,只要神明存在,这一切存在就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物了。但是真正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竟然会目瞪口呆。

我想让你知道,人类最美好的诗作就是无数证明神确实存在的诗篇。你能理解,对吗?


……

万物皆有时,所有事物都是应运而生的。换句话说,都是应某种外化的需要而生。

树木对我说:我需要一片肺叶,所以我的汁液化生成叶片,让我能够呼吸。呼吸好了,叶子也就落了,但我并不会随之死去。我对生命的全部思考都凝聚在我的果实里。

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们总在四处打量,而且认为所见之物就属于自己。一件东西的重要性并不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它自己。希望你的眼睛就是你所看见的事物。


不要在和你相像的事物身边停下脚步;永远不要停下脚步。如果周围的环境和你越来越像,或者是你越来越被周围的环境同化,那你就再也无法从中获得什么益处了。你必须离开这样的环境。你的家庭、你的斗室和你的过去对你而言比任何事物都更危险。从每件事物中学习知识,这就够了。尽情享受其中的快感吧。


我想和你谈谈生命中的各种瞬间。你明不明白瞬间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存在?如果不是时常想到死亡,生命中最微小的瞬间就不会显得那么珍贵。难道你还不明白,如果没有黑沉沉的死亡作为背景,生命中的一个个瞬间怎么可能闪现出如此令人赞叹的光芒?

于是我便养成了习惯,将每一个瞬间从生命中抽离出来,这样可以获得孤立而完整的快乐,可以将独一无二的幸福凝聚在这几乎静止的瞬间;那种感觉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当我回忆起刚刚过去的那一瞬间时,几乎认不出自己是谁。


……

我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一切际遇。我的心是十字路口的客栈,谁愿意进来都可以。我渐渐变得性情柔顺,友好可亲,我调动起所有感官,随时准备接受一切。我再也无法捕捉到任何一闪而过的情绪和反应,就这样,我不再认为有什么事情称得上是坏事,也不再对任何事情提出异议。而且我很快注意到,我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痛恨几乎毫不相干。

每一个念头都是燃烧的热望,我们感知到的每一种事物都散发着辛辣刺鼻的气味。我们挥霍着璀璨的青春,等待着美好的未来。我们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咀嚼着随手从树篱上采撷的花朵,嘴里弥漫着花蜜的甘甜和花瓣清冽的苦味,这样的道路永远都不会显得太过漫长。


我有一颗天生多情的心,它像液体一样随处流泻。我觉得任何一种快乐都不是专属于我的,我愿邀请遇到的每一个人与我共享。当只有我一个人享受某种快乐的时候,就只剩下了过分的自傲。

不要再对我说,我的幸福纯属机缘巧合。命运诚然为我提供了许多机遇,但我并没有加以利用。不要以为我的幸福是靠财富实现的,我的心在人世间没有任何牵挂,这颗心一贫如洗,随时可以坦然赴死。我的幸福来自激越的热情。我疯狂地热爱一切,对所有事物都一视同仁。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

已经十五年了,我一直陷在当前的奇怪处境之中,至今仍感觉像是一场梦。我总是被一种厌腻感折磨着,像置身在一场噩梦中,似乎我就要醒来,摆脱这一切痛苦,可以重新和朋友们在一起。是的,毫无疑问,我须完成一种超越,在睡梦中完成从生到死的超越。我从正常的生活秩序中脱离了出来,进入到一片难以理解的混乱之中,身边的一切都难以辨别;我越是思考自己的当前现状和所在处境,就越是糊涂。


没过多久,新的思索让我感到:寄希望于公众能站到我这边来是多么天真。即使是在另一个时代,这种想法也是荒谬的。因为,公众对我的看法是受那些厌恶我的人引导的。这些人的个体会死亡,但是整个群体不会。同样的偏见会持续下去,这些人对我的憎恨是不死的,好像阴魂不散,永远滋生着事端。


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结束了。谁也不能再把我怎么样。我再无所期望,再也无所忧惧。我就这样安然地处在深渊之中,虽是个可怜的不幸的凡人,但却像神灵一样宁静安逸。我将独自一人度过我今后的生活,因为我只有在自己身上才能寻找到安慰、希望和安宁,我不愿也不必再理会别人。

让我们沉浸在与我的灵魂对话的快乐之中吧,这是人们无法从我身上带走的财富。如果通过不断的内在思索,能够使我的内心世界更加有序,并赶走那些可能存在的恶,那么我的思索也并非全无用处,就算我在这个世界上已无用,我也没有虚度最后的时光。我会忘掉痛苦,忘掉那些折磨我的人,忘掉我的耻辱,只遐想我心灵的价值所在。


……

当我的思想在我目前这种奇怪的处境中,在情感和思维的牧场上散步之时,我总是会对自己的性情和脾气有新的认知。

自我克制成了我唯一的任务,只要这个责任在我身上,我就要完成它。但是,尽管身体不再有所作为,灵魂却依然活跃,依然不断思考,激发着情感。当所有世俗的兴趣都消失了,内在的精神世界反而扩大了。我的肉体对我来说成了障碍和累赘,我要尽可能提前摆脱它。


当我垂垂老矣,临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如果能像我所希望的那样,保持着与当下相同的心境,那么阅读这些文字就会让我回想起当初写下它们时的愉悦与甜蜜,往昔之日也得以重现。这样,我便既活在了当下,也活在了过去。除此之外,我还能感觉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已经老朽的我和年轻的我在一起,那种状态就好像和另外一个年轻的朋友在一起一样。


……

我认为最简单也是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如实地记录我每天的散步和产生的遐思,因为只有在那时我的头脑才是放空的,我的思维才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这独处思索的时间是一天之中唯一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时间,也只有在此时,我才完全是我自己,没有外界的干扰和妨碍,我能够真实地表达本性之言。

这种进入自我的习惯使我忘记了曾遭受的苦难。我因此也意识到,真正的幸福感实际源于我们自身,一个真正理解和懂得幸福的人,是不会被人逼迫至真正不幸的。

最近四五年,我时常沉浸在灵魂的静思为内心带来的友好而温柔的喜悦感之中。这些在我独自散步的时候时而感受到的欣喜和陶醉应该归功于我的迫害者们:如果没有他们,我永远也不会发掘并感知到我自身蕴含的财富。


……

世人的阻挠与反对,令我没有将最美好的作品祭献给造物主,但我至少应该献上我的善的意志、真挚的情感和不惧轻蔑的耐心。我泛起一阵心酸的感动,回顾了我年轻时期、成年时期、人们把我从社会驱逐的时期以及等待我生命结束这段漫长的孤独时期灵魂运动的轨迹。在心灵情感的回顾中,有既温柔又盲目的爱情、既感慰藉又略感忧伤的念想,也有几年来我从中获得快乐的精神食粮。


……

我们一生下来,就进入了一个竞技场,直至生命终结才能离开。当一个人已经到了赛马的终场,再去学习赛马技能又有什么裨益呢?这个时候要思考的唯有如何退场。一个老年人要学习的,如果还有这个必要的话,也只是学习如何走向死亡。

而在我的年纪,想得很多,学了很多,唯独忽略了学习怎样去死。所有的老人都比小孩更渴望继续活着,因此在这方面,他们没有年轻人姿态那么优雅。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生过得更好,但却看到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成了徒劳。他们所有的挂念,所有的财富,所有辛勤工作的夜晚的成果,都将随着死亡而不复存在。他们从未想过,这一生的成果没有一样是能随着死亡带走的。


对于我来说,我自己认真思考过这一切。尽管我的这些思考没能让我更好地做出决定和拿定主意,但是我及时地进行反思并消化了这些思索,也是不错的。我自从童年时代,就被抛进了这个世界的旋涡中,我的经历早就告诉我,我是不适合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我也永远达不到我的心灵所期盼的那种境地。于是我停止了在人群中追寻那无法找到的幸福,我炽热的想象力已经越过了我仿佛刚刚展开的生活,它从一块陌生的土地上起跳,落在了一处平稳的立足之地。

这种感觉,在我的童年就萌发孕育,又经过我整个人生中的各种不幸和挫折的巩固,它让我一直在找寻自己的本性和命运,比其他任何人都饶有兴趣和认真细致。


对我来说,当我决定要学习时,这是为了我自己增长知识,而不是为了教导别人;我一直认为,在教导别人之前,自己应该了解得足够多才行,对于我这一生想要在人们身上弄明白的所有东西,我即使自己一个人在一座注定度过余生的孤岛上也能搞清楚。我们要做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信念,除去那些不是生理上的首需的一些事情,都是我们的信念在左右着行为。我一直尊崇这个原则,并尝试以此了解生命的真正目的。


……

在隐居中的沉思,对人性的研究,对宇宙的观察,这些让我这个孤独的人不断地向造物主靠近。我怀着些微忧愁,探寻着造物主创造出这一切的起因和结果。

我到现在四十岁了,一直在贫困与富有、理智与偏颇之间摇荡,虽然有很多坏习惯,心灵却没有任何恶的倾向。我随性地生活着,并不遵从什么理性制定的条条框框;对于应尽的责任虽不是很上心,却也不反感,但对它们的理解尚未到位。

年轻的时候,我把四十岁定为我努力和抱负的一个阶段性终点。我决心坚定,过了这个年龄,不管我处于什么处境,我都会安之若素,不会再为脱离这种处境而做挣扎,我将随遇而安地度日,不再为明天而操心。我的四十岁到来了,我顺利地实行了这个计划,尽管当时我的命运似乎要变得更加安稳,我却毫无遗憾地甚至是满心欢喜地放弃了。

我摆脱了这一切诱惑和虚无的期待,完全沉浸在灵魂的放松中。这是我最爱的状态,也是我的天性最持久的状态。我离开了浮夸的世界,抛弃了一切矫饰,再也不用佩剑,不用戴表,不用穿白色长袜,不用佩戴镀金饰物和帽子,一顶简单的假发和一件宽松的呢子大衣就足够了。我的贪念曾经让我很看重这些矫饰,如今它们都被我摒弃了,贪欲也被我彻底从心里清除了。


……

我的改变并不仅局限在外部事物上。我感到这种改变还需要一种更艰苦的、也是更为必要的在思想意识上的转变。为了能一次性地成功,我严格地审视着自己的内在,并要在有生之年对其进行校正,以在我临死前达到我所希望的那种境界。

我身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大变革,另一个精神世界正在向我敞开,我越来越需要一种新的追求,异于以往的不真实的虚荣。这种虚荣好像一团雾气,刚刚飘过来我就已经感到恶心了。我希望在我今后的生命中,走的路能够比前半生更加笃定和踏实。长久以来,这一切都让我感觉是时候要做一次大的反思了。我于是开始行动,不忽略任何一件我经历过或者与我相关的事,只为了更加深刻和透彻地反思。


……

我一直在思索:难道我就要因为他们这些人的夸夸其谈而摇摆不定吗?我都不确定他们如此大力鼓吹的、致力让别人都信服的这套理论是不是他们自己真正相信的。他们的狂热已经蒙蔽了他们的学说,他们表现出的想要让人相信他们所言之物的这种关切,已经让人无法看懂他们到底相信什么。他们宣传的那套都是针对别人的,而我需要的是针对自己的指导思想。趁现在还来得及,我要全力探寻,好为余生寻找一套固定的行为准则。

我已经处在一个成熟的年龄上,有着健全的心智,但也正在走向衰落。如果我还继续等待,即使我再深思熟虑,我那时的才智也不及现在了,我的头脑将不再活跃,我那时能做的将会比现在最好的状态差很多。所以,抓住此刻吧,现在正是我外在和身体上的变革期,也是我精神和思想上的变革期。我这次将问题思索清楚后,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就知道应该怎样度过我的余生了。


我在数年间缓慢地执行了几次这个计划,每次都集中精神全力以赴。我强烈地感觉到,往后生活的平静和我的命运都与此相关。

我先是感到自己深陷迷宫,到处都是困难与阻碍、曲折与黑暗,以至于多次都想过要放弃;我几乎要放弃我徒劳的尝试,改用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去思辨,避开那些我费尽心思想要搞清楚的原则。但是我并不是这样谨慎的人,我觉得我并不适合成为这样的人。如果我以谨慎为原则指导我的思索,就好像在海上航行——风暴肆虐,没有船舵,没有指南针,没有人提醒,却要找到那个注定无法到达的港口。


而我却继续坚持着: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勇敢。我承受住了未曾预料的厄运,正因这股勇气的支撑我才没有被其压倒。我以无人能比的热忱和真挚投入到探寻之中,确定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方向。

即使我的做法是错误的,至少也可以确信我的错误不应被视为罪恶,因为我已经尽全力地避免了。是的,我毫不怀疑,我自孩童时代就形成的习惯性思维以及我内心的欲望都会促使我更倾向看到事物令人慰藉的一面。人们很难不去相信他们热切向往的东西。我承认,这一切都会干扰我的判断,但是我的信仰不会因此而动摇,因为无论任何事情,我都会避免犯错。

如果一切的关键都在于过好余生,那么我必须时刻牢记,趁着现在还来得及,至少选择好切入点做到最好,决不动摇。但是,在现在的处境中我最担心的是,我的灵魂和永恒的生命会为这世上的一些毫无价值的享乐所引诱。


……

从那以后,我便平心静气地坚守这些经过我长时间谨慎思索得出来的原则,把它们作为我的行为和我的信仰不可动摇的准则。

我再也不去忧虑那些我解决不了的反对意见,也不再去担心那些我无法预见的、经常在我脑海中闪现的异议。

尽管有时这些问题会让我不安,但是它们不会使我动摇。我总是对自己说:这些不过是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的东西,与我的理性所接受的根本原则相比无足轻重。因为这些原则是被我的情感认同的,都在内心热烈的接纳中被打上了认可的印记。

在这些超出人类认知的问题上,一个我解决不了的质疑难道就能把如此坚实的理论框架推翻吗?尤其,这个理论是经过我反复思索、小心搭建的,与我的理智、情感,甚至整个生命都如此和谐,并且我能感受到一种与对其他理论不同的内在的赞同。

不,那些浮夸的论据永远也无法毁灭我那永久的天性与这个世界以及自然秩序之间的契合关联。我在相应的精神范畴内也发现了这种契合,这种思想体系是我思索钻研的成果,是我能够承受自己悲惨生活的精神依靠。如果换成其他的精神体系,我将失去精神的力量,并因绝望而死去。我将成为最悲惨的人。所以,我满足于这个精神体系,仅仅有它便足以使我感到幸福,无论是命运还是攻击我的那些人,都不能动摇我对它的坚守。


在经过了数年的精神激动和烦躁不安的状态后,我终于能够找回清醒的头脑做回自己了。我感受到了自己为了对抗困境而付出的智慧的代价。我将我的信条和我的具体情况结合比较,审视所有我认为重要的事情,发现我对于人们荒谬的评判和这短暂人生中的一些小波澜太过在意了。

人生实际是一个经历各种考验的过程,这些考验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考验越大,越艰巨,越多样,能够撑过这些考验对我们来说才越有益处。对于任何一个能够预见到其后带来的益处的人来说,即使是最强烈的痛苦,他都能忍受。我从之前的沉思中收获的主要成果,就是这种苦尽甘来的确信感。


……

我知道,在思索这些问题时,人类的理解力受到其辨别力的局限,并不能从各方面彻底弄清楚。于是,我只能思考我智力范围内的,而不去尝试那些超越我能力范畴的问题。我的这个选择是合理的,我的情感和我的理智也都就此达成了一致。既然有这么充足的理由让我继续坚持,我又有什么借口放弃呢?

就这样,我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坚定了自己的原则,不再被那些骗人的说辞、无法解决的异议和超越我能力范围甚至是人类精神范畴的困难而动摇。我自己的原则建立在我为其构建的最牢固的基础之上,受到我良知的妥善庇护,任何学说都无法将它动摇,也无法搅扰我内心的安宁。

我处在这种宁静的心绪中,很高兴地发现,我感受到了在自己所处的境地中所需要的希望和安慰。


我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认知范围内。我做不到像梭伦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我甚至还得提防自己出现危险的争强好胜的冲动,贸然学习那些我力所不能及的东西。

然而,即使我不会再获得新知识的有益启迪,也并不意味着我在道德方面无所修为。况且,我现在的处境需要我的品德更加完美,这于我是很重要的。

因此,是时候丰富和充实我的灵魂了,当它摆脱了使它盲目、受到局限的躯壳,看到了不被遮蔽的真理时,我的灵魂可以汲取它丰富的内涵,看透那些虚伪的学者们所吹嘘的空洞知识的无能无用。它会叹息那些逝去的时光,想要将其追回。然而,耐心、温和、忍让、无私和公正是可以随着灵魂而去的无价之宝,不用担心死亡会让它们失去价值。

我要把我的余生献给这独一无二的、有益且值得的研究上。我不奢望去世之日强于我出生之时,但若取得了自身的进步,在死亡之时,能够比出生之时更富美德,我也是幸福的。


……

我发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最快乐的温情时光和最强烈的欣喜却不是记忆中最深刻和最常想起的。这短暂的快乐和热情的时光,不管怎样强烈,即使仍然鲜活,都仅仅是生命线上零星散落的几点。它们数量稀少、转瞬即逝,无法形成一种持续的状态。

我内心所怀念的幸福并不是由短暂的时刻构成的,而是一种单纯持久的状态,其本身并不激烈,但是它持续的时间愈长,它的魅力愈大,而最终达到一种无上的幸福。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什么会保持一种永久不变的静止状态,我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情感同外界事物一起经历必要的变化。我们的情感并非总与事物的发展同步。我们总会想起一去不复返的过往,或是预感往往不确定的未来。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内心坚守不变,在这世上我们拥有的仅仅是不断成为过往的快乐,至于能够持久的幸福,我不确定是否存在。在我们最快乐的时刻,希望这一刻永远持续,时间也不会就此停留。幸福过后,我们陷入空虚,只好对过往惋惜遗憾,期望未来再次经历此刻。这种不安的状态,怎么可以称之为幸福呢?


但是如果有一种状态,我们的心灵找到了足够坚实的依靠,能够自由而放松地栖息,不需要回忆过往,也不需要跨越未来;时间也不再是问题,时间流逝不问期限,没有任何断续的痕迹,没有任何其他失望或是快乐的情感,没有幸福或是痛苦,没有渴望或是害怕,只有对存在的感知,而这一种感知足够将之充实。

只要这种状态持续,这时候的人就可以被称为是幸福的,这并不是像生活中贫乏而有限的不完全的幸福,而是满足、完美和充实的幸福,不会在内心留下任何需要填补的空虚。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有怎样的愉悦享受呢?没有任何自身以外的事物,只有自身和自身的存在。只要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我们就可以像上帝一样实现自我满足。从其他的情感中脱离出来而只感受自身的存在感,这是一种珍贵的满足感和平静感,这一点就足以宝贵和美妙,为此我们应该摆脱所有不断打扰我们内心平静的情欲和情感。

但是大多数人,因为经常被冲动鼓动,很少了解并完整地体会这一状态,对之仅有模糊粗浅的概念,而不能真正体会其魅力,掌握其真谛。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很多人贪婪地追求生活甜蜜的刺激,他们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要承担的义务也就越来越多。

然而,我,一个被人类社会抛弃的不幸者,一个不能为自己或他人做任何有用有益之事的人,却能够在这种状态下领悟到了真谛,得到了命运的补偿,而且这是他人无法夺走的。


的确,这样的补偿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情况下都能体会到的。这需要心灵绝对平静,没有任何杂念和欲望打扰。进入这种状态不光需要感受者的情绪到位,还需要周围环境的协助。

体会这种幸福需要一种和谐的意念,均匀而适度的情感,没有动摇和间断。没有意念,生活将是一片麻木。若意念过于激动或强烈,就会从这种状态中惊醒。意念会破坏想象力,让我们脱离自己的内心,通过感知外物,直面命运和他人的枷锁,这样,我们就要面对不幸了。

绝对的安静导致悲伤,会让人联想到死亡。于是,令人愉快的想象就成了一种必要,在上帝选定的人面前,它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这样,意念就会在我们内心产生。毫无疑问,这种安宁的感觉会弱很多,但是却美好而甜蜜。轻松而愉快的想象不会触动心灵深处,只在心头点到即止,这足以使人忘却自己的苦难与罪恶,回忆起真正的自己。

不管身处何处,只要沉下心,都可以品味这种幻想。我常常想,即使在巴士底狱,在一间我看不到任何东西的牢房里,我还是能够自由惬意地幻想。


……

我不为自己所做的这个追随本心的决定辩解,我觉得它是合情合理的。我坚信,在我的处境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大智慧,甚至是一种大美德,因为它遏制住了复仇的种子在我心中萌芽。像我这样苦命的人,要找到一些乐趣,必须摒弃暴躁的情绪,只应保有纯洁的天性。我以我自己独特的方式报复那些迫害我的人。我发现,最残酷的惩罚他们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活得幸福。

是的,理性允许我,甚至规定我尊崇自己的爱好,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顺从本心。

但是,我的理性并没有告诉我,为什么这个兴趣、这个本心吸引着我,这个无利可图的植物研究对我到底有何种吸引力,以至于使我这个年事已高、说话颠三倒四、衰老迟钝、行动不便、丧失记忆力的人重拾了青年时期的爱好,像一个小学生做作业一样。它的吸引力何在?这当中的奇妙,我想要自己琢磨个答案出来。在我看来,通过我晚年的余暇,理性之光照亮了我的自我认识之路,点亮了我的新时光。


我有的时候思考得很深刻,但是很少带着愉悦,常常违背自己的本心,总像是被迫的。遐想让我感到放松,让我愉悦,而思考让我疲惫,让我难过。思考对于我来说,总是一件苦差事,毫无魅力可言。有的时候,我的遐想以沉思终结,更多的情况是,我的沉思以遐想告终。在这些迷思当中,我的灵魂仿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宇宙中翱翔。这种心醉神迷的感受,比所有其他的享受都更美好。


……

树木和花草是大地的装饰和衣裳。光秃秃的田野上,一望无际的都是石头、烂泥和砂石,再也没有比这更凄凉的景象了。但是,大自然让大地穿上新装,重获生机。在河水的灌溉下,在鸟儿的歌声里,大地向人类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三界和谐相处、充满生趣和魅力的景象。对人的眼睛和心灵来说,这是世界上唯一永远不会感到厌倦的画面。

欣赏者越敏感,这种和谐的场景越能使其受到触动,沉醉其中。温柔而深沉的遐思占据了所有的感官,人沉浸其中,陶醉在辽阔的大自然里,与其融为一体。一切具体的事物都仿佛消失了,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受到的都是整体。除非一些特别的情况限制了思维和想象力,他才会重新认真观察这个他所倾心拥抱的宇宙的细节。

只需拥有一颗喜乐之心,尽情地去享受和体会这种奇妙的感觉就可以了。而对美妙场景熟视无睹的人,他们中有的是因为缺乏天生的敏感,大部分人是因为心有旁骛,只想着如何去占有打动他们的事物。


……

当我周围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当我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感到满意,我便用爱去充盈这个环境。

我活跃的灵魂探索着令我感兴趣的目标,我不断地被各种各样的爱好和占据我心灵的各种美好的牵挂吸引着。在某种意义上,我忘乎所以,我完全成了一个陌生的自己,我的心灵在持续的激情中感受着世道的变迁。这种激荡的生活既无法让我内心得到平静,也无法使我身体得到休养。表面上我很幸福,然而实际上我却找不到任何能支撑我深入思考的感觉和意念。而唯有在深入的思考之中,我才能真正地取悦我自己。


当我激动地站出来反对某个意见时,其实仍为其所困,尽管我对此并不自知。

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得到自己所重视的人的尊敬,因此只要我对他们还抱有好感,那么反过来我就会被他们对我的看法左右。

我认为,通常来说公众的判断还是公平公正的,但我不认为这种公平是偶然的。因为他们制定的规则都是情绪化和偏见的产物,而人们正是在这样的规则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他们判断正确,很多时候这些正确的判断也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原则的基础上,就好像,当人们在装作赞许一个人的功绩的时候,并不是出于正义的真心,而是想借此做出一副公正的样子,好在其他的方面来尽情污蔑这个人。


当我们遇到恶事时,我们更多在意的是这些恶事背后的动机而不是其造成的后果。

屋顶上掉下来的一片瓦可能比一块恶意扔过来的石头让我们伤得更重,但是前者却没有害人的动机。有目的的伤害有时候可能会落空,但是蓄意的动机却是确确实实的。在命运遭受的打击中,肉体的痛苦往往是最轻的。

当那些不幸的人不知道该将自己的不幸归罪于谁时,便会怪罪于命运,他们把命运想象成一个坏人,好像命运拥有双眼和心智,故意折磨他们。

一个智慧的人,只会将自身经历的一切不幸看成是客观随机事件导致的结果,因而并不会产生不合情理的冲动行为。他因痛苦而呻吟,但并不会冲动和愤怒,他受到的打击只有肉体的伤害,并不会作用到心灵上。


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只是因为自负心在作怪才会让我们一直觉得自己不幸福。

当自负心不再作怪而理性开始掌握话语权,后者会对于所有我们无法避免的恶事给予我们安慰。理性甚至会在这些恶事还没有立即在我们身上产生后果时,就将其粉碎。

因为,只要我们对其不闻不问,就能避免它们最恶毒的伤害。对于一个对之不屑一顾的人来说,它们就什么都不是。

一个人的自尊如果不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尊重的基础上,那么当他受到伤害时只着眼于伤害本身,而不去考虑这伤害背后的动机,那么所有的冒犯、报复、亏负、侮辱和不公对他来说都不存在。


其实,人真正感到有所需求的时候并不多,我们只是忧心长远,想象又过于丰富,才感到需求繁多。正因如此,我们总是感到焦虑与不幸。对于我来讲,我不去想明天我是否会受苦,只要今天我平静地度过就行了。我不会为预期可能遭受到的伤害而难过,只有切实感受到的痛苦会影响我的心情。这样来说,痛苦于我也不算什么了。


在一些短暂的时刻,我会触景生情,此外的其他时候,我沉浸在天性追寻的美好情感中。我的心灵依然依靠它为之所生的美好情感获得给养,我的想象世界中的一些人给予我这种情感,并同我一起分享。对于我这个创造者来说,这些想象中的人是存在的,他们既不会背叛我,也不会抛弃我。我的不幸持续多久,他们就可以一直存在多久,他们的陪伴足以使我忘掉不幸。

……




以上,摘录部分结束。

虽然没有摘录《银河铁道之夜》里的内容,但我确实很喜欢序言里作者写的话:

“尽管我们没有足够的冰糖,却依然能品尝清新纯净的微风,畅饮桃色的绚丽朝阳。

在田野和森林中,我还时常见到褴褛的衣衫变成最美的天鹅绒和镶满宝石的霓裳。 我喜爱这样精致的食物和衣装。

我讲述的这些故事,都是森林、原野、铁道线、彩虹和月光,赋予我的。”

——我想,精神家园贫瘠的人是无法理解这些话的,他们追求的是物质层面的富裕,而非精神上的。


最近,我从一些新朋友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告诉我,语言只是一种用来表达的工具罢了,真诚比语言更重要,永远不要害怕尝试表达自我。

但是这真的需要勇气去向别人靠近,需要耐心去理解别人和等待回复,需要莫大的善意和热情。作为一个自认为精神家园还算丰富的人,我依然被人与人之间这样的连接所感动。不止是我的新朋友们,每一个支持我的人都让我深深感激,即便我们可能还没遇见,但我就是知道会有更多支持我的人存在,他们正从我精神家园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的那部分中慢慢走出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对此如此确信。

还有阅读这个笔记的人,很感谢你花费时间来看我的文字,希望你能有所得,并希望你幸福,即便我们并不了解彼此。


如果要总结这个视频的功效,那大概就是带你感受广阔丰美的“精神家园”,类似集体潜意识中最美好的部分:美好品德、善意、爱、有趣的想象、独特的见解……并进行自我精神家园的补充。

差不多就是在我的世界里浏览别人的房子然后着手装修自己的房子。


希望你在听的时候能享受这段放松愉快的旅程,祝你好运。


『梦』 阳光还没有落到你身上,你就已经开始微笑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