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娱乐两不误的《疯狂米老鼠》


作为一名标准的“八零初”,老美动画片中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一是《变形金刚》,另一个就是《米老鼠和唐老鸭》了,每逢星期天傍晚,小屁孩们便会准时围在电视机前收看。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央视到无线、从幼儿园到小学,对迪士尼这一常青动画片的聚焦我们从未中断过。反倒是与之相关的游戏甚少接触,毕竟在我们当时的固有观念中,游戏就应该长成魂斗罗、快打旋风那样,迪士尼风格的游戏显得过于“低幼”,无法吸引我们上手,所谓看动画片是一回事,玩游戏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在我狂热世嘉的时代,倒是入手了一些发行在MD上的迪士尼游戏,当中不乏百玩不厌的精品,如《唐老鸭历险记》、《阿拉丁》,在米老鼠方面个人强烈推荐《疯狂米老鼠》,它的操作方式与《幻城大冒险》相似,同样以投掷和踩踏作为攻击方式。尽管它们都是米老鼠在16位游戏里的经典之作,但《幻城大冒险》的人物描绘略显粗糙,《疯狂米老鼠》的造型则更接近动画,而且它有一个其他迪士尼游戏中不具备的元素,那就是怀旧。




游戏共有六关,每一关的场景和人物都是来自米老鼠动画片中的剧集,年份跨度长达半个世纪。首关是1928年迪士尼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游戏一开幕就是浓浓的黑白胶片风味,甚至还带有老旧电影常见的杂讯,仿佛真把玩家带回了上世纪的二十年代。当彩色的米老鼠与胶片中的米老鼠相遇时,颇有穿越的感觉。




第二关是1933年的《疯博士》,它同样是黑白动画片,不过游戏再没采用如《威利号汽船》那样的胶片背景了,看来设计师对于怀旧的尺度把握得很好,若是全数使用黑白胶片模式不仅会让玩家审美疲劳,而且还会白白浪费MD优秀的配色机能。


另外用柱状转动卷轴来表现米老鼠走旋转梯的关卡也是MD秀机能的绝佳场所,利用2D技术来表现3D效果是MD和SFC常用的手段,以此来证明自家的硬件技术是“扛扛的”。


去年StudioMDHR Entertainment在PC和XBOX上发售的《茶杯头》就因各关卡引用大量的旧美国动画片桥段而名噪一时,新生代的玩家大概不知道诞生于1994年的《疯狂米老鼠》就已经大打怀旧牌,众多游戏场景、人物和道具都能在动画片中找到原型,比如会从嘴里吐音符的黑羊、长着骷髅头的骨蜘蛛、会突然展平的楼梯等等。




除此之外,这些短片中的米老鼠也会作为“NPC”出现在游戏中,有些只是打酱角色,有些可以与玩家产生互动,而第二关《疯博士》的NPC则会躲在隐藏的地方,假如你没有找到他,那么通关时系统会告诉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云云。



想找到隐藏的米老鼠也不困难,在电梯关中,当你上到最顶层准备到下一环节时,先不要急着前进,只要在电梯门前打个“白鸽转”返回原地,那么电梯就会带你前往隐藏的黑暗地点,可以找到隐匿在最深处的“自己”。




第三关是1937年的《猎鹿人》,这时米老鼠短篇已经转为彩色动画片,在这一集中除了米老鼠外还有高飞狗和唐老鸭参与,不过游戏为了保持人物的一贯性而舍弃了他们,让上一关被救出的布鲁托以米老鼠同伴的身份出现,它的作用有点类似《影舞者》中的忍犬。布鲁托不会辅助攻击,只会提醒主人有驼鹿在背后出现,不及时跳起的话会被撞倒。

本关的BOSS战也很有意思,是一幕强制前进的横式卷轴,在面对实力悬殊的巨大驼鹿,米老鼠只能一跑狂奔,速度感十分强。在《疯博士》中也有经典的强制前进卷轴关卡,这一类型非常考验玩家的反应能力。




第四关同样是诞生于1937年的《寂寞鬼》,这部剧集奠定了迪士尼动画中的“鬼魂”造型,和米老鼠一起捉鬼的高飞狗和唐老鸭同样被游戏舍弃掉,米老鼠只能单人匹马地深入黑灯瞎火的“鬼屋”。假如玩家能顺利通过前三关跳跃考验的话,相信这里也不会难倒你,要注意的是鬼魂对攻击免疫,千万不要浪费数量有限的铁珠子。




第五关是1947年的《米老鼠与豆茎》,改编自18世纪的著名童话《杰克与豆茎》,是米老鼠系列最好看的中篇之一,记得当年央视也反复地完整播过(80年代央视播迪士尼动画有个很坏的习惯,经常将一些中篇和短篇剪部分他们认为好看的片段拼凑放送,让人看得没头没尾),李扬在该片中的配音最令人印象深刻,将唐老鸭激进和贪婪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饿晕了的唐老鸭拿着斧子对着牛说:“老牛……过来……”,那种逗趣中略带阴森的语调远胜英文原版。




不过第五关的内容除了那些会长苗的豆子外,似乎和动画没有太大的关联。和第二关需要******爆开挡路的门一样,该关也有类似的“解谜”元素,玩家想跳往更高的地方,得先把一个空花盘推往露水处,待长出花后再利用它作垫脚,在整个《疯狂米老鼠》中都不乏需要小动脑筋的情节,与一些闭着眼睛就能从头走到尾的卡通游戏相比确实值得称赞。




在巨人餐厅的门上,有一个很显眼的开关,打开后往左走,利用空中的蝴蝶做垫脚,可以来到一个带问号的地方。这是改编自1935年《音乐会》的隐藏关,玩家要在龙卷风中不停地利用木箱往上跳,直到遇上正在指挥乐队的“自己”才能通关,可以获得一个增加续币机会的奖励。




最后一关是1990年的《乞丐王子》,改编自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是欧美版的“狸猫换太子”,差异在于两人调换身份是自愿的,比起原作历经曲折和磨难两人才能恢复身份,动画片就简单得多,结局当然也是皆大欢喜。




游戏的最终BOSS当然是迪士尼动画的御用坏蛋皮特,此战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部分要利用针板来扎他的屁股,后一部分则改用大链球捣他的蠢脸,要注意的是投掷和踩踏对皮特是无效的,只有针板和链球才能对他造成伤害。玩家得一边闪躲飞刀和落物,一边启动机关让皮特中招,难度相当高,由于米老鼠的血量非常少,因此攻关时千万不能急躁,否则很容易会前功尽弃。


《疯狂米老鼠》是一款粉丝向很强烈的游戏,只有看过以上动画片的玩家才会对各关卡产生共鸣,特别像我们这种从幼儿园时代就开始追看迪士尼动画的“八零初”,在玩《疯狂米老鼠》时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好像自己也跟着米老鼠一起回到让人向往的童话世界。
八零九零游戏时光专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ouxihuai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