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考研真题题库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考研真题题库摘录!
参考资料: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部分摘录:
温柔敦厚。[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案】(1)出处及含义“温柔敦厚“出自《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之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温柔敦厚“原意指人的性格温和宽厚,这里借指诗歌对当前政治的讽刺和批评,不能过火,必须符合礼义。
(2)内涵及后世学者的理解①温柔敦厚”的内涵“温柔敦厚“最初主要介绍的是孔子的;诗教观,也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倩,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这是就诗歌讽速的特点来说的,体现了对作者写作态度的要求。同时,《礼记正义》又说:“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这是就诗歌的社会作用来说的,既需要运用温柔敦厚的原则,同时也必须以礼义进行规范。②后世学者对它的理解“温柔敦厚“说除了伦理原则的意义外,在后世有时也被引申为艺术原则,例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所提出的“柔厚说,就是关于词的艺术原则的要求。词论中的“柔厚”说要求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微婉委曲;内容上要深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
简述司马迁的文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他将古人著书与他们的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遭遇、心情相联系,归结到“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提出著名的文学思想“发愤著书“说。
(1)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作者的崇高志向与抱负不能施之于事业,没有在现实中实现,这才借“述往事,思来者”的创作进行寄托。作家的“愤而著书,创作动力在于内心的“愤”情。这种动力具有极大的心理能量,因为“愤”常常是由于作家强烈的愿望受压抑而产生的。
(2)较高的品味和质量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味和质量,可以“成一家之言”。“发愤著书“者都是精神生命的强者,他们有着美好正义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责任心,代表着社会进步力量,又常常与环境中强大的反动势力发生尖锐的冲突,但他们人格高尚,意志坚定,不向恶势力屈服。他们对人生痛苦和生命真谛有着更深的体验,他们的“愤”不仅仅是一己私情,而蕴含着积极进步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正义精神。因此,他们以此“愤”情作为创作动力,其作品也必然具有积极进步的思想内容。
(3)独特的美学品格“发愤著书”说具有不同于儒家“温柔敦厚”说、“中和“之美说的美学品格。作家“发愤著书”,包含着对社会进步理想的强烈渴求和对反动势力的极度愤恨,“发愤”之作与温柔敦厚”“主文谲谏“之作格格不入,而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读者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和鼓舞力量。“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影响。
神与物游[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神与物游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主要内容是描述作家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这个过程。神与物游是指精神与外物相接触,不是仅仅眼睛看到,口鼻尝到、嗅到,而是要深入物的肌理,用极自由的、无坚不摧的精神去接触外物,探求到隐藏在外表之下的真理。这里的“物“是指存在于想象之中的事物的表象,而非外境之实物。“神与物游就是作家的思维超越时空界限,将古今虚实的事物进行艺术构思的形象表达。
简述严羽《沧浪诗话》的第一义说。[北京大学2011年研]
【答案】(1)第一义说的含义严羽认为对诗家三昧的领会,各人有程度深浅的差别,诗歌创作实践方面也有水平高下之区分,因而悟也有透彻之悟和一知半解之悟的不同。诗家之悟是与学习前人作品有关系的,前人作品则又有第一义与第二义之别,第一义之作是指那些艺术水平最高、体现诗歌的美学特征最为突出的优秀作品,第二义之作是指那些总体水平不错,但有明显毛病,不堪为学者之榜样,故非学诗之正门大道的作品。由第一义之作悟入,称为第一义之悟;由第二义之作悟入,则称为第二义之悟。由第一义悟入,可以达到透彻之悟,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义之悟与透彻之悟是一致的。但是第一义之悟也可以是一知半解之悟,这是和学诗者本人的悟性有密切关系的。不过,由第一义悟入即使达不到透彻之悟,终究比第二义之悟要好,不会走入邪门歪道,“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如果从第二义悟入,则因为“路头一差”,就要“愈骛愈远”,不但达不到透彻之悟,甚至连一知半解之悟也不一定能达到,可能会变成“野狐外道。
(2)第一义说的重要性严羽的“第一义“是指优秀诗歌的客观标准,“悟是艺术思维的领悟能力,“悟的对象是第一义的诗歌。严羽强调第一义之悟的重要性,对诗歌艺术高水平的鉴赏能力,要靠认真学习优秀诗人作品来培养,必须“熟参”第一义之作,方能有“真识”。因此初学诗时“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这一点非常重要,如不从第一义悟入,就会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乃至“愈骛愈远”,如能以“汉魏晋盛唐为师”,则“久之自然悟入”,这称为“直截根源”,也就是“顿门”。这样的悟才是“透彻之悟,而不是“一知半解之悟”。所以,严羽的诗禅说比他以前各家之诗禅说,在理论上要深刻得多,系统得多。
......

>>>本文为资料节选>>>完整版及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完整版>>>百度>>>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复制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