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娅姨妈与作家》读后
8分打给文学本身。
最近让我厌烦的是我从很多作品中都看到了作者的厌女和自以为优越地贬低女性。而这部作品并不是诞生于几百年前那么久远。我很想专注于文学本身,专注于故事本身,但作者的故事中出现过很多女性角色,负面词汇也伴随着每个女性角色。这令人厌烦。此时我居然有些羡慕男性,他们可以无视这些安然自得地享受作者的叙事方式,享受每个人物的旁白,他们不必由角色联想到自己,即使联想到,也是让人开心的联想。此刻我像一个观看初期好莱坞电影的黑人奴隶,别人看到的是美好的贵族生活,而我只能看到庄园里劳作的黑人奴隶。我很讨厌这种状态。
这诚然是一部优秀作品,但对胡莉亚姨妈其人的描述或许有失中肯。胡莉亚姨妈在收到这部已出版的作品之后甚至又写了《巴尔加斯没有说的话》予以回击。
抛开作品中的女性不谈,这部作品叙事有趣,虚实穿插,章节中那些没有结尾的故事,没有谢幕的演员,大篇幅对作者追求胡莉亚姨妈的描写与极少篇幅的婚后描写,猝然出现的时间,与胡莉亚姨妈离婚后的生活简述,似乎都在描述:故事在开始总是丰富动人,让人充满求知欲,而在此之后,便乏味可陈,人们要么勉强度日,要么与过去一刀两断,再满怀热情地开始探求下一个故事。这便又回到了人性。
在现实中,略萨19岁时追求了大他10岁的胡莉亚姨妈,他与胡莉亚姨妈结婚8年后离婚,与自己15岁的表妹结婚。作品中,略萨将自己描述为17岁的未成年男性,追求了大自己11岁的胡莉亚姨妈,并借家人之口暗示胡莉亚姨妈诱骗他。是否公允,只有略萨知道,当事人胡莉亚知道。但若是胡莉亚姨妈与19岁的略萨结婚称作诱骗,略萨结婚8年后又与15岁的表妹结婚称做什么?
作者在书中借一次讨论说出他对文学和现实的观点:文学要允许对现实进行虚构。
我想,这或许是答案,或许是辩解。
但若是文学的归文学,现实的归现实,对我们而言,或许生活,阅读,都会变得简单纯粹一些。
自欺欺人可耻,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