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阿西莫夫】克希拉计划的变迁

2023-07-25 21:41 作者:科学理事阿西莫夫  | 我要投稿

阿西莫夫档案(建档编号:004)

标题:克希拉计划的变迁

正文:

在谈论克希拉计划的变迁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克希拉计划的目标。克希拉计划目标是获取永生,毕竟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被庞大的科技树学习所局限,如果科学家和伟人们的寿命是无限的,这部分重复学习的时间也就被永远的节省下来。从本句话开始,如果没有更新声明,则默认是在旧克希拉计划语境下的描述。

克希拉计划分为两个部分,载体构建部分和记忆转移部分。

载体构建工程是为了这些科学家和伟人构造一副全新的躯体而组建的工程,从理论上来说,躯体寿命越长,手术间隔越长,记忆和思维丢失越少。众所周知,克隆技术有一个最大技术缺陷就是克隆体的寿命是从供体贡献细胞核的年龄算起的,加上大脑发育成熟的时间(25至30年),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得到一个结论,靠克隆来获取载体是不可靠的。由于肢体控制与大脑的神经结构有关,而大脑的神经结构又会影响思维方式,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通过GE(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技术扫描完整的供体基因图谱,利用基因芯片扫描错误的基因片段(这部分基因片段表达了基因病),并修正基因片段(甚至可以优化身高肤质等等),重构出此人在基因学上专属的完美基因。接着,利用HGST(Human gene synthesis technology 人类基因合成技术,为区别于合成基因片段的gene synthesis technology 基因合成技术,增加了Human的限定词)体外合成DNA序列并形成成染色体,然后构建并注入人工细胞中,形成受精卵,接着通过生长激素以及基因的限制性表达,我们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其成长到二十五周岁的状态然后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延迟寿命(也是基因编译实现)。

该项工程的核心以及难点在于通过GE技术扫描完整的供体基因图谱,利用基因芯片扫描错误的基因片段,并修正基因片段,重构出此人在基因学上专属的完美基因、利用HGST体外合成DNA序列并形成成染色体以及构建并注入人工细胞中,形成受精卵,在极短时间内让组合的受精卵成长到二十五周岁的状态。可惜的是,直到该项目被撤销,这个工程也就突破了如何在极短时间内让受精卵成长到二十五周岁的状态。

记忆转移工程是为了实现意识在两个载体间转移而创建的工程,由脑神经结构扫描、数据化重构脑神经结构、超大容量数据存储、脑神经仿生学量子计算机,神经元定向诱导重构五项技术构成。记忆转移工程的运行流程是:通过包括但不限于CT(电脑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EEG(脑电图)等技术完成对神经元结构的扫描建模,并将模型导入量子计算机完成模型数据化重构,最后将自然演变的新神经元结构以高强度高频率重复的方式“写入”载体的大脑。虽然各项技术都有重大突破,已经勉强足以支持克希拉计划的运行,但由于载体构建工程的严重滞后,只能使用第三方载体来实现“下载”。

当然,这种使用各种平替技术勉强运行的工程也有明显的缺陷。由于扫描技术不够精确,有一部分属于潜意识的深度神经元会在扫描时被忽略,这导致上传的意识不再稳定,会由于自己的信息无法自洽而形成崩解态势。此外使用高强度高频率重复的方式“写入”载体的大脑也会导致大部分信息的丢失。与载体构建工程相比,记忆转移工程可以算是十分完善,但依旧无法跨越那扇名为大脑的大门。最后旧克希拉计划以“一个天方夜谭的计划”的结论封档。

接下来,是构造体阶段。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稳定的躯体是意识转移的关键,但由于载体构建技术的落后,载体构建工程由躯体构造工程代替。在这一工程中,头部以下的躯体构造都是高度成熟的技术,唯一的难点是如何将脑神经转移到躯干上。这一难点的重点在于数据化脑神经结构的完整性,而这一点的解决办法只有尽可能地增加导入模型的数据量,换而言之,对神经元的扫描精度需要提高,因为绝大部分潜意识的神经反应相对较弱不足以被识别,或者说绝大部分用于构建量子场的神经结构并未能被完整扫描,这会导致部分潜意识丢失。而因为潜意识的丢失,会导致意识的坍塌。构造体计划的科学家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通过“观想”物体可以勉强替换掉缺失部分的意识以维持意识的稳定性。在实际测试中,由于【海】的概念适用性最高,实验员开始传出“意识会形成【意识海】”的说法,以增加实验成功率。但这只是权宜之计,问题的核心依旧是是数据量不足也即准确度不足。由于fMRI技术通过扫描神经电和生化反应变化,因此提高准确度的前提是提高脑神经的敏感度,在以上前提下,通过对脑部全域弱放电,遍历记忆,尽可能地记住所有神经反应和神经结构,然后在量子计算机上一对一完整复刻,也有人将这部分称为意识芯片组。接着将意识模型从中继的量子计算机中导入便携式量子计算机(电子脑)中,便完成构造体的构装了。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执行的,神经反应过强过弱都不适合这种方式,因此也有了意识相容性的测试,一般来说,理性与感性参半的意识最适合,太过感性的意识会在扫描时死亡,而太过理性的意识会几乎扫描不到。因此,在执行意识转移手术之前,需要对意识倾向做一个安全测试,对外的称呼是:钽193共聚物适应性检测。

最后,是新克希拉计划。

冯·古内特在成为代行者后终于理解,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信息构成,包括组成外形的物质、组成质量的能量,组成认知的信息,克希拉计划在这之前,从未考虑过信息本身,对信息论的不理解导致了科学家试图通过单纯复制神经元来完成意识转移,事实证明这是失败的,因为复制后的意识或多或少会出现崩塌,这是意识失去锚定的象征。

而帕弥什是一种信息态病毒,被其吞噬虽说会失去构成自身的物质和能量,但自我锚定的意识得以完整保留。由于帕弥什作为信息态病毒有极高的同化性和异化性,需要一个或多个高信息包容性高信息稳定性最好有过广域多线程并行链接的人充当计划的锚点,主要责任是过滤信息以及锚定整个信息态集合体;在锚点之下是固定点,由可以自已稳定意识的意识体担任,主要责任是辅助锚点稳定整个信息态系统,寻找并筛选能够充当固定点甚至锚点的个体;在固定点之下的是载体,载体是由所有进入克希拉信息态系统之前不会被同化和被异化的个体,是这个系统阶级的底层,剩下的就是因为被同化和异化而变成红潮残影的数据异常体。

报告结束。


【阿西莫夫】克希拉计划的变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