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心理过程,当一个人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欲望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然后认同投射的材料时,就会发生这种心理过程。
换言之,这是一种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动机归因于另一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同时又感受到被他们控制或影响的感觉。
投射认同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克莱因认为,投射式识别是一种原始的防御机制,在婴儿无法区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早期就已经发展起来。
克莱因认为,投射认同是婴儿通过将自己的内在经验投射到照顾者身上,然后以修改的形式重新融入他们,从而建立对环境的控制感的一种方式。
多年来,许多精神分析理论家,包括威尔弗雷德·比昂、詹姆斯·格罗茨坦和奥托·科恩伯格,对投射性认同的概念进行了提炼和扩展。
这些理论家强调了投射性认同的人际和主体间方面,并探讨了其在群体动力学、治疗关系和其他社会背景中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投射识别的概念,看看它的起源、机制、表现和临床意义。我们还将讨论围绕这一概念的一些争议和争论,并考察其与当代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
(1)投射性认同的起源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投射性认同首先是由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引入的,她是一位从事儿童和成人研究的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克莱恩对心理的早期发展很感兴趣,并认为婴儿的爱、恨和焦虑经历对他们后来的心理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克莱恩观察到,婴儿有一种将世界分成好的和坏的物体的自然倾向,这取决于这些物体是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是使他们沮丧。婴儿体验到好的对象是快乐和满足的来源,而坏的对象则是痛苦、焦虑和攻击的来源。克莱因认为,这种分裂是发育的一个必要阶段,但如果持续到成年,它也可能变得病态。
克莱因认为,当婴儿分裂的经历与他们新兴的自我和他人意识相结合时,投射认同就产生了。婴儿将自己的内在体验投射到他们的照料者身上,照料者成为投射材料的“容器”。然后,护理者会像自己一样体验投射的材料,并可能在将其重新注入婴儿体内之前对其进行修改。
克莱因认为,这种投射认同的过程对婴儿自我和他人意识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如果照顾者者无法忍受或容纳投射的物质,婴儿可能会感到分裂或解体。这可能导致病理防御机制的发展,如分裂、否认和投射。
(2)投射性认同机制
投射性认同的机制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一直是精神分析理论家们争论和讨论的主题。然而,大多数理论家都同意一些一般原则。
首先,投射认同涉及自我和他人的分裂。个人无意识地将自己分为两个部分:投射部分,它包含了自己不想要或不可接受的方面,以及接受部分,它与投射的材料相一致。这种分裂会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产生距离感或分离感,并可能导致焦虑、攻击或嫉妒。
第二,投射认同涉及情感或情感的转移。个人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另一个人,他们会像自己一样体验这些情绪。这种情感的转移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并且可以导致一系列的感觉和行为,例如爱、恨、理想化、贬低、内疚、羞耻或恐惧。
第三,投射性认同涉及投射内容的修改或变换。接受者可能会无意识地改变或扭曲投影材料,以符合他们自己的内部模式或幻想。这会导致自我和他人之间的沟通错误或误解,并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复杂。
(3)投射性认同的表现形式
投射性认同有多种表现方式,一些常见的例子包括:
在一段浪漫的关系中,一方可能会将自己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投射到另一方身上,然后确信自己的伴侣不忠或不可信。即使没有证据支持这些说法,计划中的另一方可能会指控对方欺骗或撒谎。
在治疗关系中,来访者可能会将自己的羞耻感和自我怀疑投射给治疗师,然后期望治疗师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接受。如果治疗师没有达到这些期望,来访者可能会感到被背叛或被抛弃,并可能过早终止治疗。
在团体小组中,一个成员可能会将自己的敌意和攻击性投射到另一个成员身上,然后确信另一个是威胁或危险。即使没有客观的理由,突出的成员也可能试图排斥或攻击其他成员。
(4)投射性认同的临床意义
投射性认同对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了解投射性认同的机制和表现可以帮助临床治疗师更好地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并了解治疗关系的复杂动态。
使用投射性认同的一个关键挑战是,来访者很难从自身的经历中识别和分离投射内容。来访者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模式,或者可能拒绝或抵制探索这些模式的尝试。
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善于创造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让来访者能够探索自己的内在体验。
使用投射性认同的另一个挑战是,它可以在治疗关系中产生强烈的移情和反移情感。来访者可能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内在体验传递给治疗师,然后治疗师成为投射内容的接受者。这会在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产生亲密感,但也会导致困惑、误解或边界冲突。
(5)争议和争论
投射认同的概念一直是精神分析界争议和争论的主题。一些理论家批评这个概念过于简单化、还原主义或确定性。其他人则认为投射认同不是一种独特的现象,而是更一般的精神分析概念的表现,如移情、反移情或客体关系。
还有一些人质疑投射认同的经验有效性,认为它很难以科学严谨的方式进行测量或操作。一些人认为,投射认同更多的是一种隐喻,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心理过程,它可以根据分析师的理论取向以多种方式进行解释。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许多精神分析理论家和临床医生仍然认为投射认同的概念是理解人际关系复杂动态的有用和有意义的框架。他们认为,投射性认同为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微妙的视角,并且可以为人类行为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和冲突提供宝贵的见解。
此外,最近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已经开始揭示投射认同背后的神经和认知机制。研究表明,参与心理化、移情和情绪调节的大脑区域在投射认同的过程中被激活,这表明这些过程可能是这一现象的核心。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复杂而多方面的现象,对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理论意义。它涉及情感、行为和自我状态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并且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尽管精神分析界正在进行辩论和争论,但许多理论家和临床医生仍然认为投射认同的概念是理解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有用和有意义的框架。随着我们对投射认同背后的神经和认知机制的理解不断发展,我们可能会对这一有趣而神秘的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