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感悟|影视形象和理想主义

2023-02-26 19:46 作者:苍官青士  | 我要投稿

从历史维度看,古老的文明唯华夏文明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正是因为一个个理想主义者将文明传承。 从政治角度看,无论是历史局限下封建时期的明主还是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唯有理想主义者的政治主张可以突破历史局限在人类历史星空上熠熠生辉。 同理,文学艺术、影视创作能成就经典者,非理想主义者不可为也。而经典影视作品的所有精神内核集中于一点,便是对理想主义永恒的颂歌。 例如《西游记》的灵魂人物玄奘和孙悟空。 唐僧原型玄奘一生研究佛学,为取经求法,历经千难万险孤身赴天竺。 孙悟空更是作者的极致浪漫,他身上有着炎黄子孙身上所能有的所有美好品质,他就是理想主义本身。 这些年对正反派的讨论沸沸扬扬,譬如近期爆剧《狂飙》在豆瓣平台对安欣对高启强的全方位评价乃至延伸到演员本身。 我没看过《狂飙》,其实我本没什么立场发表言论,只是开年刚看完央三对理想主义者有了重新清晰的认知,所以借此谈谈该如何判断作品是对理想主义者的歌颂还是夹带私货的黑帮发家史。 我看央三的时候,会折服于魏武帝的人格魅力,但同时也恐惧于魏武帝。曾经有up主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眼里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我的回答是他是一个可以遥望的人但绝对不是可以与之为伍的一个人。 昭烈帝不一样,他的人格魅力并不局限于他的能力,而是刘备本身吸引人愿意接近他追随他。 这就是对一个理想主义者成功的塑造,当你去读他,你就会被吸引,这无关于偏好,我觉得这几乎是一种本能,逐光的本能。 想要判定导演编剧的意图是不是夹带私货,那不妨问问自己,在被反派吸引的同时,有没有被“理想主义者”吸引。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对人的吸引力是不分敌我的。 比如陈宫关羽之于曹操,比如唐僧孙悟空之于无天。而这些人,恰恰永远是与他们背道而驰的。 稼轩有一言:“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面对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没有人会不向往他们,没有人在他们面前不会自惭形秽。 其实我觉得一个中国式理想主义者的艺术形象把握两大点基本就不会被埋没: 1.给观众一个客观事实(第三方)的视角。 《沉默的真相》就用了一个巧妙的点,最初的受害者是被性侵的女生,而后侯贵平发现犯罪事实成为新的受害者,再然后平康三杰同样成为了新的受害者,层层递进,都将观众视角牢牢固定在案件里,并且作为最重要的证人回归到最初的受害者,使得视角落地而不空,性侵案的一条基准线始终存在,可以令我们无论站在哪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犯罪团伙的罪恶滔天以及以江阳为代表的人心赤忱。 2.落地必须是以人民为本。 古装片很明确,刻画底层人民群众来印证理想主义的正确性。并且适合观众代入(这同样是第三方视角) 现代片,首先明确一点,公民不一定是人民。犯罪分子必然是人民的专政对象。 因此,要落地一定不可能是正反派个人的能力较量。反派当然可以有魅力,可以刻画他如何走入深渊,但他同时一定是人民的对立面,如果不是他就不是专政对象,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正反。 这个对立面一定要刻画出来,可以是对剧中人民视角的刻画(人民眼里的正反派),也可以是正反派之间为人民做事的反差。这是很重要的。 否则观众无论代入正反派哪一个视角,其实都不是观众视角,就会变成立场不同经历不同而已的陷阱。

感悟|影视形象和理想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