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答疑,达到不销而销?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的真谛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
我们在做个人品牌咨询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点燃对方、唤醒对方的过程,帮助对方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答疑的能力。这个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你的咨询段位和江湖地位,也决定了客户愿意以什么样的价位为你买单。
我经常是在咨询答疑结束时,对方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然后千恩万谢、高高兴兴的直接就购买我的课程或参加我的活动,根本不用我刻意销售。因为在我的答疑中,顾客收获了满意的价值,也感受到了我的专业。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如何做一场不销而销的答疑?
当客户向我们提出问题之后,不要急于回答。
你一定要确定,你是否已经充分理解了对方的问题,并用自己理解到的内容,用提问题的方式,复述出来,征询对方认可。
比如:“你手上有两类产品,一类是知识付费类的产品,一类是有形产品,你想问这两类产品如何结合,对吗?”
在这里,常用句式还有:
“你的意思是:你……,你现在困惑的是……,对吗?”
“你……,你不确定的是……,我的理解对吗?”
这里的关键是,句式的最后,一定是征求对方的认可。
很多人在面对客户提出的问题时,存在误区。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很专业,一上来,就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侃侃而谈;还有的人认为,客户提出了问题,就应该有问必答,不然就显得我不够专业。
结果回答了一大堆,对方说:“你没有搞明白我的意思,我想问的是……”
是不是很尴尬啊,既耽误了时间,又给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其实,很多时候,客户来咨询时,是很迷茫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想问什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提问题的方法,去帮助对方清晰和梳理问题。
比如:客户说,“我想问哪个定位更适合我?”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问:“你指的适合是什么意思?能清晰一下吗?”
对于这种模糊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哪个更好?”、“我要选哪个?”、“我到底该怎么做?”
这时,我们一定要用提问题的方式,先帮助对方弄清晰。
比如,对应上面的问题,你就可以问:“你指的好,是什么意思?有哪些标准吗?”
“你选哪个,取决于你最终想要什么样的效果?”
“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所以,好的咨询,一定是会问问题,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清晰就是力量,做咨询最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帮助对方清晰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考验的是咨询人员的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咨询人员要对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架构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
比如在我的领域,我会把问题分类为:个人品牌定位问题、产品设计问题,或者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比如一个写作教练可能会把问题分类为:选题、结构、观点、素材等等。
比如一个中医会把问题分类为:气血不足、肝郁不舒、肺气不宣等等。
经过把脉确定问题的分类后,要明确地告知顾客,比如,“你现在的问题属于品牌的定位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说摸棱两可的话,要用坚定的语气和明确的态度,指出问题所在,一方面显示我们的专业,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户的信任感。
经过诊断,已经找到了问题所在,这时我们对客户的问题,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这时候,是不是就可以回答客户问题了呢?
别着急,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会继续给他分析:“定位要从三个方面来寻找:兴趣,优势和市场。”
这里可以适当的展开来讲,还可以举一些例子,或者是讲一些之前辅导过典型案例。
再比如,写作教练经过诊断,确定是结构问题,就可以先讲一下,结构一般分为4种,有总分总、并列式等等等等。
再比如,中医经过诊断,是气血不足的问题,就可以说,气血不足通常有5类情况导致,然后逐一去讲哪5类。
看到了吗?其实这一步,是在讲干货的内容,在展示我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也是输出价值。
如果在直播间答疑的话,旁听的人也会觉得特别专业,被咨询的人也会有信任感。
这一步很重要,能够进一步建立我们的专业形象,不知不觉把你的专业价值植入用户的脑海里,为用户直接付费奠定基础。
很多人会忽略这一步,直接进入回答问题的环节,结果降低了用户的收获感,也为后面的销售增加了难度。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与客户交流时,要尽量的有条理、接地气,既要显示出专业,又要让用户听得懂。
所以这一步,很考验咨询人员的表达能力。
而且很多时候,其实客户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客户在前面的答疑中已经收获到了价值。
因为你展现的专业性,已经取得了客户的信任,所以下一步不管是购买课程还是参加活动,建立深度的链接,就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成功的答疑,最后就是从咨询过渡到成交,而且是无痕成交,皆大欢喜。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一场普通的答疑是怎么样实现不销而销的。
首先用提问的方式,帮用户清晰自己的问题,然后在分析用户问题时,分享干货,让用户有价值感,让用户感觉到我们的专业,从而信任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最终心甘情愿地买单。
信任可以产生粘性,信任是不销而销基础。
而信任来自于在答疑中给出的价值,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所以在咨询答疑中,用户有没有收获感,是不销而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