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殇——读《我们仨》有感
初读《我们仨》,只觉季康三人彼此关怀,家庭氛围十分温馨,家庭成员间也毫无矛盾,读完甚是羡慕,只觉小有感怀。如今再读,情到深处,泪流满面,竟不能自己,不尽感慨万分:驿道古栈,萧萧黄叶,三人天各一方,凄凉风月,夜夜梦殇,三人异地成伤。曾经被情爱侵染的三段岁月,现如今独我最长,在这尘世栽种的滚烫离伤,也只余我一人饱尝。
镶嵌忧伤的文字里面,透露着那些一起共度的过往,承载的满是对丈夫女儿的思念。再次读完此书,杨绛的语言文字里面,表达的不仅仅只是离殇,还有季康与钟书一见钟情,白头到老的爱情,圆圆与钟书互相嬉闹,彼此关怀的父女情深。二者对我而言,更向往的是两人神仙眷侣般的爱情。
从清华园的一见钟情,到婚后留学剑桥的相濡以沫,从学业有成后的携女归国,到最终相守白头的执手一生。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美好,一场邂逅,成就一对佳人,一向对爱情无所渴望的钟书,在见到季康之后,也“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一向不做粗活的大小姐,为了钟书《围城》出世,不辞辛苦,也是甘做灶下婢。但他们的爱情又是那么平凡,那么平淡,与一般夫妻无异,只不过多了些“我思鼓瑟君调弦,余音未绝两欢颜。君起卷帘让秋色,与君执镜照笑含。”的共同爱好与彼此默契,少了些“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互不理解,季康是钟书口中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想必钟书也定是季康最贤的士,最爱的人。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两段平行的直线,在那一瞬回眸之间,终是难舍难分,注定相守今生。这样的爱情无关家世,这样的爱情没有猜忌,这样的爱情不是两块同性磁石的强硬拼凑,在他们爱情的等式里一加一远不止只有二的功效。如若让杨绛先生再一次选择留在尘世饱受独单折磨的人选,我想杨绛先生一定会再次选择自己留下,亲情、爱情应该是无私的模样,在那段万里长梦里,季康虽有一阵一阵的痛,但仍旧一程一程的送,纵使“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杨绛先生也终是独自一人完成了对他俩所留之物的整理,完成他们在这人世未尽的意愿。
我惊羡季康与钟书的爱情,没有沾染一点世俗,赌书消得泼茶香,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他们那一代人对爱情的理解,描绘了他们那个时代爱情应有的模样,反观当下爱情观,高校学子为了体验爱情,在公众号上标明条件,肆意征集女友,社会上相亲角里父母代子女寻觅良人,不问是否欢喜,曾经“问世间情何物?直教死相许”的爱情,成了如今的儿戏,曾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成了如今只要条件符合,直接就成了所谓的男女朋友,甚至还出现了“天价彩礼”的现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甜蜜爱情成了如今“两钱袋若是有钱时,又岂在爱与不爱”的拜金之风,不可谓不堪忧。
零星的雨滴,洒落空寂的驿道,纵使身灭,唯心不死。只愿当今社会给爱情多一点空间,让人们对爱情多一些坚守与担当,也只愿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都能拥有一段季康般的爱情,不求显达于世,只求一人,一居室,执手相爱之人,隐于心中山林,梅妻鹤子。
——子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