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千年六七分?别急,看完思维上升一个高度!
各位淀粉们晚上好呀!最近后台有很多同学反映小论文题总是拿不到满意的分数,别担心,看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长进的!
首先,小论文是每套试卷必不可缺的部分,有些省份高考题甚至会出两到三个,占比非常大,也是许多同学的失分重灾区,嘤嘤嘤~真的好难。
根据后台反应情况,同学们常问的热榜有这些:
01 历史小论文写作核心考查点是什么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小论文,要拿高分必答与主题或观点有关的原因和影响。小论文写作目的就是要学生对材料进行解读,进行合理的解释(自拟论题或观点评述)。具体解释什么?核心要解释的就是与主题或观点有关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和影响才是小论文核心考查点。
02 怎样自拟论题
既然原因和影响才是小论文的核心考查点,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我们知识储备有限,核心素养有限,是想不出高大上的论题来的,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找准材料主题,然后在材料主题前面加上原因,或者在主题后面加上影响,形成“原因+主题”或“主题+影响”的格式。这种小论文写法对于我们来说最简单便捷。
03 自拟题目要求句子完整,观点明确
“新中国的外交”“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大国崛起”等等,这些可以算是主题,不是观点,不能成为小论文的题目。
04 小论文要分点吗
不要分点。既然小论文是一篇文章,是学术规范,就不要分点作答,要表述成文。
05 结合世界史知识作答可写中国史吗
不可以。虽然中国史也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但中学历史教材《纲要》上下册是严格区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也是结合本国国情,突显家国情怀的,世界史和中国史在写小论文时要严格分开。
06 小论文格式要求三段论吗
有必要。虽然严格规定三段论有点八股文的味道,但论题、论证和小结这三部分结构对于我们还是有很大好处的,不然真的不会写。
上面的问题是不是你也遇到过呢,下面让小历手把手教你如何搞定小论文题!
一、自拟论题类
这种题烦在起题目上,又要概括全文还要有鲜明观点,没关系,我们先来知道这种题要注意哪些方面,之后再深入挖掘。
注意点:
(1)不能抄问题中围绕的主题,问题中要求围绕的主题不能直接成为你的论题,除非题目有固定要求(例如:以“***”为题目)。
(2)自拟论题可以先抓住材料的主题,在主题前面加原因,或在主题后面加影响。(论题要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子)
(例:主题是“对外开放”,可以在前面加原因,变成主题“国家政策影响对外开放程度”,论述的重点可以就国家政策方面原因展开论述。也可以在后面加上影响,变成主题“对外开放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论证过程要求至少二个以上例子证明
(4)最后小结。小结不要简单重复论题,把所举的例子与论题相结合成为最后小结,可以升华。
拟题法:原因+主题/主题+影响/下定义
小论文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原因,主题,影响,翻译一下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就像要交代清楚一件事情,你一定要说他的来龙去脉。如果题干更侧重于一件事的背景那就选择“原因+主题”,如果更侧重于造成的结果,那就选择“主题+影响”。
下定义法呢是有明确的概念,通常表现为“主题+认识”。
上道题练练手:
(2023.广东惠州一模.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1二战后法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
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先自己练一下,再来看答案!
方法:
1.先找准主题:主题一般可以从问题中围绕的主题、导言、表头、材料出处或材料中心句等处找到。本题的主题可以从表头和材料出处中找到“法国外交政策”,下面小论文的要求中要求结合“中外”史实,故要把“法国”去掉,主题变成“外交政策”,题目其实不难,主要就是耐心+细心的找。
2.如何自拟论题:因为原因和影响才是小论文的核心考查点,故本题小论文题目可以自拟为“原因+外交政策”或“外交政策+影响”,这道题两边都可以,所以哪个容易写写哪个。另外原因和影响要用大范围大概念概括,这样论证的时候可写的内容才多,但不要写的太泛丢掉主题。例如:“综合国力变化【分崩离析可以看出】推动了外交政策的转变”(原因+主题)或“外交政策的适时调整助推了综合国力的提升”(主题+影响)
3.如何论证:无论是原因+主题还是主题+影响,论证的重点都是两部分。例如:本题如果论题是“综合国力变化推动了外交政策的转变”,那么论证的时候就要举例子先说明“综合国力的变化”,这是综合国力是重点,然后外交政策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论题是“外交政策的适时调整助推了综合国力的提升”就要先写外交政策的变化,然后对应写影响怎样助推综合国力的提升。一般情况下写“原因+主题”类比较好写,直接具体举例论证即可。
4.如何写小结:小结不能重复抄论题,要结合你所举的例子简化结合主题得出小结或者升华。例如本题的小结:“由此可见,法国和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均体现了各自综合国力的变化,国力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切记这里不要搞文学创作,不要修辞不要手法,写陈述句就好。
答案:
示例1:
外交政策的演变体现综合国力变化(主题+认识)(或可以改为原因+主题,论题变成“综合国力变化推动了外交政策的转变”以后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写双论题,下面论述内容在文字逻辑上更匹配原因+主题的模式,但主题+认识同样适用)
二战后初期,法国深受战争影响,其综合国力下降,在美苏两极对峙苏,法国在经济上依赖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加入北约,(综合国力的变化)在东西方冷战中对美国亦步亦趋,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实现法德和解,倡导和推动了西欧联合,力求恢复大国地位和树立法国在西欧的主导地位。(外交政策的演变)1958年以后,随着欧共体的成立,法国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的变化)逐渐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力争大国地位,发展独立的对苏关系,用“缓和、谅解、合作”替代冷战与对抗,积极推动中法建交;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外交政策的演变)【结合题意,法国代表外国】
建国初,中国经济困难,遭到西方的孤立封锁,(综合国力的变化)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和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外交政策的演变)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进行,(综合国力的变化)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外交政策的演变)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变化)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外交政策的演变)【中国部分】
由此可见,法国和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论证过程中所举例子,强调中外)均体现了各自综合国力的变化(原因或认识),国力是制定外交政策(主题)的重要依据【主题升华得出自己的认识】。
怎么样呢,是不是自己的答案和标准一模一样!真是泰酷啦!
二、观点评述类
观点评述类的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历就来带大家看一看。
(1)既然是“观点评述”,首先要明确作者观点。先概括出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一点或者整体、概括为一句完整的句子,就是语文的找中心句,一般在材料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或者材料出处),观点要明确。
(2)评:是否同意作者观点,观点明确。(不能写观点有一定道理,模棱两可可不行)
如果同意作者观点,就运用所学知识,按作者思路作答,用历史事实去证明作者的观点。如果不同意作者观点,就举两个以上反面例子证明作者观点错误。
(3)怎样述,述什么?从与作者观点有关出发,可以从时间、时代背景原因、过程、内容、特点、性质、地位、意义影响等方面展开述评)
(4)小结(小结不能简单重复作者观点,同样要结合所举例子和作者观点进行观点升华)
(5)举的事例,要符合材料(时间,主题等)不要堆写课本内容,要灵活运用。把课本内容与作者思路结合。
(6)不要分点作答,表述成文
练练题:
(2022·广东省深圳市一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注:赶上潮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陈寅恪《敦煌劫余录序》(1930)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示观点的一点或整体进行评析。(说明:运用3个具体史实,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中外史实均应列举,不能重复材料)
注意:标红关键字在做题时很重要,而且这类题要去注意他的问法,要识别出题的类型。
老样子,自己先做
方法:
1.明确作者观点:材料中第一句即是作者观点“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2.是否同意作者观点:一般情况下,影响力比较大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观点都是经过深层思考和总结的,相对来说,同意作者观点比较好写。
3.如何论述:本题的论述重点也是两部分,一是“时代之学术”,二是“新问题”(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时代背景,历史阶段特征)本题可举的例子有:中国史可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末清初批判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世界史可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现代的文学艺术等。
4.小结:结合所举例子,升华到理论层面进行小结。
答案:
观点:赞同“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论述:汉初为了恢复经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土地兼并严重、王国势力威胁中央集权、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激化等(“新问题”即时代背景原因)。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时代之学术”)。
魏晋以来,佛道盛行,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新问题”即时代背景原因)儒家学者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最后,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提出了“理学”(“时代之学术”)。
明清之际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黑暗腐败,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使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士,因循死板。(“新问题”即时代背景原因)在此背景下,明末清初出现了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时代之学术”)。
在西方,14世纪后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快速发展,为了维护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新问题”即时代背景原因)学术中心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发展到人文主义,从人性发展到理性(“时代之学术”)。
小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学术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相关。(理论深化,升华)
这种题目大家会发现他的答题格式十分整齐,一论一证,一论一证,这样做下来既省力又美观。怎么样,这种类型是不是摸到一点方法啦!
三、解读阐释类
历史解读阐释类小论文对应的是历史核心素养当中的“历史解释”。历史解释通常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方法,以史实为依据、探明历史因果、阐释历史意义和客观评判的过程。
从历史解释的概念出发,解读阐释类小论文写作,主要从探明历史因果(从历史要素来说,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内容等)、阐释历史意义(影响、作用、意义等)和客观评判(性质、地位、特点、意义等)三方面着手。因此,从大方向来说,解读阐释类小论文主要写清楚过程内容、背景原因、意义作用和对材料进行客观评判即可。
(2019·湖北武汉四月调研测试·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10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

解说词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准确描述,使观众和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和意义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图中提炼一个主题,并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主题恰当、介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先自己试试看!
【答案】
中国古代瓷器享誉世界
《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国家的作品,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种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解读材料内容)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瓷器生产领先于世界。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巨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解读与材料相关的背景)
中国古代瓷器,不但集工艺、美学、商贸之大成,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打破疆域、沟通世界、推动文明交流的一种文化符号。(解读与材料相关事件的影响)
其他参考主题: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2)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通过上面的讲解和练习是不是对小论文题不再恐惧啦,小历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巩固题,请在后台输入暗号:“小论文加强练”获取,快来趁热打铁,巩固复习吧~没有掌握的宝子也不用担心,学习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看看定哥的历史高考热点积累更多经验哦!


今天是教师节,小历携熊猫家族祝所有老师教师节日快乐!年年如意!岁岁欢愉!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伴一程,师泽如光,微以致远,师泽若水,润物无声,春晖四方,桃李天下,感谢您提灯引路,育光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