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谈日记】纠结的显卡,以及我的硬件消费观

2023-07-10 22:17 作者:楪筱祈ぺ  | 我要投稿

坑爹的老黄,让人现在想买张显卡都没有好的选择。

众所周知,我用的显卡是一代钉子户,1060 6G显存版本,这是一张五六年前的显卡了,我当时还做了10系生命周期末代的冤大头,花了1800元的高甲才购入的这张卡。不过对当当年的我来说,GTX650 2G对于我的需求着实是有些为难了,倒也不能说太亏吧。(2015年买的全境封锁一共没玩过几次就丢仓库了,因为就算是720P,也巨卡无比)

在今年高强度冲浪几个月之后,我大概得到了一个结论:

理论性能有性价比的老产品没新技术,有新技术的新产品又不走传统的定价路线,稍微舍弃一点往前找性价比的话,能干的活又太少。

到头来不是钱包君受不了,就是根本相比现在的配置没足够的提升。

总之各方面都找不到一个好的结果。


我稍微解释下我为什么会遇到现在这种无比纠结的情况。

首先从我日常的负载来说,显存日常的占用是7G多,但这是我适当收敛了一定的画质之后的表现,如果日后选择升级显卡性能,那么很显然不太可能继续浪费我的这块4K主屏幕。

那么实际的日常高负载下,显存开支应该在8G以上,所以显存小于等于8G的显卡都不在考虑范围内。

那么我们来看拥有8G以上显存的卡。2080Ti算一张,3080以上有三张,加上3060 12G,4070以上目前有四张,再加上真·智商税产品4060Ti 16G,可选的常规数字系列显卡有10张,然后再加上一张HBM显存的Titan V,一共11款备选。

然后逐一来分析。

首先分析理论计算单元,这11张卡分跨了三代架构,因此这三代架构在算力之外拥有完全不同的功能特性。

20系是第一代支持光追的卡,但也因为是初代,所以光追单元数量和张量单元数量都比较少,前者代表硬件光追能力,后者代表AI辅助计算能力。

30系是第二代支持光追的卡,这一代的光追和张量单元都更新了,提升巨大,综合来说理论性价比爆炸,但是——

40系相较30系又更新了一次,还加上了独占技术,虽然现在受限于主机的缘故,官方开发者应用不多,但在社区第三方开发者加入进来之后,这一技术的实际前景还是很强的。

简单概括,新一代的卡都有让人不买上一代的理由。

我个人是不赞同只以每元性能来判断硬件性能的,因为用户对于性能的需求实际上来说存在三种:硬件刚需、峰值需求,以及稳定需求。所谓硬件刚需,就是指某一参数必须达标,否则就无法达成目标,或者导致实际体验暴跌,比如我6G显存爆炸之后,因为借用了带宽更低的DDR4内存作为共享显存,导致卡顿频发,这就属于必须要解决的硬件指标。

40系显卡中低端产品线被人诟病的点就在这里,核心有足够的性能,但是显存受限,发挥不出实际性能。

而峰值需求,最典型的例子是游戏帧数,1分钟的60帧游戏不能换算成两分钟的30帧游戏,说的就是这个,这个峰值需求的表现是一个木桶表现,不过要说评判标准也简单,跑个分就差不多了,除了一些特殊需求需要特殊对待之外。

而稳定需求,才是写在纸面上的算力,这部分往往有一个更好听的需求,叫生产力。

综合来说,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自然是4090,但是我买不起。

4090有大显存,最大的核心规模,拥有40系的新技术,虽然单按跑分比例来说,比前面的选项略低一些,但是在取高值的峰值需求来看,并不能单纯的做除法,同时也拥有着消费级显卡最高的刚需指标。

但核心问题在于,我买不起啊……

同理,另一个性价比选择是4070ti,它的显存和核心之间的平衡关系比同系列除了4090之外的都要优秀一些,但问题依旧是那样,这卡得五千多,真要说起来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但再往前看,20系和30系都有矿卡风险不说,本身技术的缺失也是一个很大的扣分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新技术的缺失很明显没有被卖家计算到二手产品或者全新前代产品的折价里。

这样计算下来,老显卡虽然便宜,但并不能算得上有性价比。

我个人的想法其实很朴素,一张显卡,它的实际价值应该要考虑上它还能用多少年不落伍,而这个考虑,是必须要考虑到每年的新技术迭代的。

比如说2070和3060是两张跑分相近的卡,但一张是20系一张是30系,二者的光追代数不一样,张量单元代数也不一样,虽然是相近的性能,但注定是2070更早被淘汰。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在4070ti和3090ti……哦,这个还真不行,显存差距太大了,但可以应用在4060ti 和3070上,前者比后者拥有多一个技术,实际可能就能多苟几年,但实际上二者的价格非常接近(虽然实际上40系还有别的问题,但往高一点的几对选择基本都是这样)。

当你将这些实际影响换卡的因素考虑进去之后,你计算之后就会发现,似乎那些廉价的老卡相对新卡来说又没有什么性价比了。


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虽然我能接受买二手卡,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但我并没有兴趣买张卡回来用两年之后就二手转卖出去,在这个前提下,技术换卡就是一个切实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这种复杂因素的纠结下,我估计等到50系显卡出来我都不一定能挑到合适自己的显卡。

哦,对了,好像50系显卡要跳票一年了,这还真不好说。

反正嘛,以我现在的需求来说,1060似乎好像也还能再用两年,那就还是从长计议吧。


最后再来说两句为什么从头到尾都不考虑AMD。

先不说各种稀奇古怪的,连主动赞助开发商都依旧可能出现的各种兼容性问题,这是其一,没有CUDA生态带来的各种便利硬件加速,这是其二(这是真的会用到的),红绿蓝三家里最烂的硬件编解码器,而且多年来毫无改进(N卡原本也很烂,但是10系开始就变强了,不算短板),这是其三(这对我来说更是经常要用到),最后,没有CUDA,在x86平台上几乎就告别了大多数显卡相关的前沿技术,这是最重要的第四。

你看,我都没说与A卡遥遥无期的FSR3.0对应的DLSS2,还有DLSS3,单就这些问题就已经非常致命了(FSR技术在不少AMD官方独家赞助并支持的游戏里反而成了拖后腿的存在,不仅效果远不达预期,还影响了民间的第三方DLSS适配,导致第三方社区开发者不得不自己重写一套DLSS2实现以绕过这坑爹的FSR)。

就算你强行说第一点兼容性问题是天选之子才会遇到的稀有事件,但后面三点都是实打实的,不含任何概率因素的硬伤。(说实话这么多年了,我还没见过小白在不主动作死的情况下能将IU和N卡弄出毛病来的,但是AMD嘛……)

如果AMD能将这部分的功能砍掉相应的售价,卖一个比I卡还低的价格(所以我也不可能去买核显之外的I卡),我倒是不介意选择用CPU+核显硬跑第二点,用核显解决第三点,再买张服务器拆机特斯拉计算卡解决第四点。

可惜AMD的显卡依旧定了一个仅比N卡低一点点的价格,毫无性价比可言。

【杂谈日记】纠结的显卡,以及我的硬件消费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