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课程值不值得听和人值不值得信的一个诀窍
这几年我买过很多课程,听过很多“老师”的课,有超出预期的,也有觉得自己被割韭菜的,有的是为知识付费,有的是为智商付费。
听的课多了,慢慢也开始能辨别老师是不是真老师,课程是不是好课程,就一个诀窍:看他是不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表现在两方面。
一种是,老师确实做到了,然后出来把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说起相关领域的知识,如数家珍,无一不知。
另一种是,课程的内容和老师的目的是一致的,哪怕他没有完全做到,但是他的课程确实能够帮助到学员。
先说第一种,现在很多“老师”喜欢出来卖项目,“XX项目月入过万”“21天学会XX技能”。
实际上呢?他可能自己都没有做到,有些比较负责的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一些可以实操的方法,有些镰刀老师,干脆就是低价从别人那买的资料,包装一下就成了高阶课程,能不能赚钱他自己也不知道。
也确实有一些好项目,盘子够大,一个人、一个团队吃不下,有些老师会收费把项目操作方法分享给别人,多赚一笔项目之外的钱,但是这样的项目,这样的老师,可遇不可求。
但是,不直接涉及利益的一些课程,还是有很大可能遇到好老师的,比如教人成长、教人某个技能的课程,学员和老师之间不存在直接利益冲突,甚至学员学会技能、人生成长以后,还能反过来帮助老师,老师当然会倾囊相授。
至于那些教人赚钱的课程,确实会有好内容,但是有一种一定是骗人的,就是那种“跟我做XX项目轻松月入XX元”的,之前的文章我提过很多次了,这不合基础逻辑。
第二种,主要集中在成长、技能方面,没有利益冲突,老师也愿意教,但是老师自己做没做到都不一定,甚至对学员的帮助和学员预期会有很大出入。
比如说,我之前听过时间管理、写作一类的课程,有些老师的名气确实够大,课程的内容也能让人若有所获,但是,他的授课方式竟然是直播、视频、音频,唯独不提供文字稿。
一个教人写作、教人管理时间的课程,却不给学员能够节省时间和深入思考的通过阅读文字获取知识的方式,这很不符合逻辑!
现在互联网圈子,很多人也都说自己是长期主义者,但是你看他的宣传文案呢?都是“XX轻松月入过万”这种短期割韭菜的内容,你让我怎么相信他是一个长期主义者?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一个人,一门课,值不值得信任,多去考查一下,多去思考一下,这个老师是不是知行合一,总能找到答案的。
千万别看到一个短期内能获得巨大回报的方法,就脑子一热,信了他的鬼话。漂亮话谁不会说?
但是,你见过哪个学校的老师是靠说漂亮话得到学生敬重的吗?
那些“XX天轻松月入过万”的话,就像说“跟我学XX天,保你上清北”一样,都知道后一句是骗人的,为什么就会觉得前一句是真的呢?
凡事,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