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蝶包子铺》第四期-文鸯篇

咪娜桑好久不见了,最近准备考试没时间写专栏,之前预定的琉星篇也临时取消了~>_<~现在终于有点时间了,所以赶快写一篇专栏证明我还活着。
今天依然来谈历史人物,这次的角色也是一名和赵云有关联的名将,他就是三国末期有小赵云之称的文鸯。文鸯,本名文淑,幼名也可以说小名阿鸯,史称文鸯。
在这里小蝶想吐槽一下文鸯老爹给他取的名字,文淑,淑女?阿鸯,鸳鸯?一个大男人名字为什么这么女性化,说真的小蝶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的时候因为他是女孩,然后。。。算了,丢脸ToT,关键文鸯他弟弟的名字就极其汉子化,叫文虎,然后就史书上来看的话,名字汉子的弟弟能力不如名字女性化的文鸯一半高。
吐槽完毕,今天讨论文鸯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能力,人品,称号,结局。
先说能力,有小赵云之称的他就个人武力来说肯定是不差的,史书上有很明确的记载,在与司马师对峙的时期,他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每次都能收获100个人头,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大致斩杀了700多人,简直就是三国无双,个人武力在三国历史上也属于极其靠前,甚至超越他的老前辈赵云,而现在很多人以为文鸯这场战役是在比喻演义里赵云长坂坡之战,其实不然,第一,文鸯小赵云之称在三国演义出来以前就有了,三国演义以前很多人都将赵云和文鸯比拟,但是,三国演义之前他们并不是拿长坂坡来对比,而是拿汉水之战,因为我们知道,历史上关于长坂坡之战记载的很隐晦,所以我们不知道赵云当时是不是像演义里那样,但是汉水之战却有明确的记录,而且也是单枪匹马,所以在三国演义以前,赵云是以汉水之战来比拟文鸯勇退雄兵。第二点就是关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原本给文鸯的赞诗是这样的:
昔日当阳喝断桥,张飞从此显英豪。
乐嘉城内应无敌,又见文鸯胆气高。
而毛本则是:
当阳长坂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
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版本不同的现象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三国演义的灵感来自《三国志平话》,而平话里赵云被张飞击败过,不难看出就当时而言,乃至到三国演义,作者都是比较倾向于张飞,所以对于后期单骑退雄兵的文鸯,作者只好将有小赵云之称的文鸯强行变为小张飞。而到了毛氏兄弟以后,因为文鸯自古就有小赵云之称,觉得原本三国演义给文鸯的赞诗有点违背小赵云这个称号,所以在修改时将诗的前半段换回赵云。
其实很多人因为这样觉得文鸯不是小赵云而伤心,但其实没必要,之前就说了,三国演义出来以前民间就将文鸯比拟为赵云,所以原本演义里的赞诗其实对这个称号影响并不大。
但由于两个版本的三国演义都将文鸯的那一战和长坂坡作对比,所以让很多人都认为赵云是以演义的身份对比历史的文鸯,就演义来说的确是如此,但说历史的话,赵云则是以汉水之战身份来做对比,所以这点要分清楚,不然很容易出现历史上赵云长坂坡压根没七进七出如何和文鸯比较这种傻拉吧唧的话∪・ω・∪。
说完个人武力和小赵云这个称号就该说他的统军能力,很多人说文鸯在怎么小赵云,个人武力在怎么高,他没统帅能力也是废渣,但其实不然,就我个人认为,文鸯在统军方面极其具有潜力,原因一,懂得在敌人没有安稳阵脚奇袭敌军,原因二,大破高句丽,高句丽战斗力有多强各位自己去查一查就知道了。
奇袭没有安稳阵脚的司马师,并让其大惊失色,当时文鸯建议是和他父亲文钦率两路人马奇袭,而文鸯一路人马先到就惊吓了司马师,如果这时文钦的部队也赶来,不能说击败司马师,但可以短暂的逼退他们总可以做到吧,然后文鸯等他爹等了一夜都没来,人家吕布是儿子坑老子,文鸯则是老子坑儿子,无奈之下文鸯只好退兵,司马师下令追击却被文鸯击退,从这场战役来看文鸯具备了一个有成为一流统军的能力,如果文钦能及时支援文鸯,他也不会至于等一晚上然后被迫退兵。
大破高句丽,270年高句丽首领突发树机能在河北起兵反晋,杀死几乎晋朝镇守边疆的将军们,已经威胁到了晋朝统治,无奈之下司马炎让文鸯都督雍,秦,凉三州,果然不出司炎所料,文鸯刚上任就大破突发树机能,并降服二十万胡人,此时他39岁。
虽然文鸯独自带兵打仗的记录只有两场,但是足以证明其的能力,如果放在三国前期到中期,统军能力可以和张郃平分秋色。

说起人品,后世有些评价将文鸯的人品贬为和吕布一样反复无常,在这里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吕布反复投诚是为个人利益,文鸯却只是一心一意为父亲,作为将门之家,他又不像马超那样早年就有自己的地盘,也不像孙策那样早年丧父,文钦造反时文鸯不过16岁上下,在忠和孝为先的年代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孝,这也使得文钦到哪他就到哪,文钦造反失败后,又投吴国,理所当然的文鸯也投,诸葛诞反司马氏后,文钦又带着儿子支援他,但文钦却被诸葛诞杀了,而文鸯和文虎起初的想法并不是复投魏,而是带军队讨伐诸葛诞,但是城里的将士都归诸葛诞管辖,而诸葛诞很明白就算这两个人没权力,自己斩杀他们的父亲留下也是祸患,文鸯兄弟也考虑到了这点,复投魏不只是为了生机,更多的是为父亲报仇,所以很多人也别说什么文鸯人品低下,说到底都是他爹害得,他爹不止害了儿子,连他家族都害了,因为他和诸葛诞关系差,导致自己被杀,儿子文鸯投诚又导致诸葛诞被杀,诸葛诞的玄孙又因为文鸯背叛诸葛诞灭了文鸯的家门,大家说说这到底是谁的错,文鸯?还是文钦。所以别把屎盆子往文鸯脑袋上扣。
当然文鸯性格方面也有问题,在大破高句丽名满天下后,司马炎大喜封文鸯为东夷校尉,并给假节,这权力多大,东夷校尉掌管辽东而且是辽东最高长官,整个势力能压住他的只有皇帝,其他的他想动谁就东,加上假节的权力,在军事方面权力和皇帝平其,但上任的时候他在司马炎正准备封的时候扯了个理由走了,司马炎好歹也是皇帝,人家封你高官你就这么走了,让司马炎一个皇帝面子往哪里隔,所以最后司马炎给了他个没有实权的官职,也是因为这样在八王之乱的时候文鸯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被灭门,如果当时他上任东夷校尉拿了假节,不说自己能活着走出八王,最起码有保护自己家人的能力,最后却因为这样连保护家人都没有。
好了,今天的文鸯就扒到这里,下期还是准备扒琉星,各位尽情期待吧。
最后用一句话和一句历史评价来结束今天的文章,文鸯在个人武力和统军能力上站在整个三国时期的前列,但是其的性格和政治头脑却是他一生的缺陷。
历史评价:赵云,文鸯,单枪匹马,出入万众,所向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