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皋笔记》 清 杨风辉 (四)
灵石记 武昌有位姓薛的书生,他经常去各地选择一些怪石,然后在自家花园将这些怪石堆成一山,他为自己的花园取名为“灵石园”,并作了幅对联“奇石太古。好花四时。”自己也取了个号,为“灵石山人”。 有回,在涪江中获得一块石头,这石头外形精致、色泽光亮,石中的纹理好像是刻画着一美女,他将这奇石带回家,放入花园中作拱璧。 某天夜里,听到花园有歌声传出,仔细听,在唱“江水碧兮天雨雪,山色苍茫兮灵气赤,天为惊兮石为裂。”薛生听了唱词,极为惊讶,他问家人“中原可有打仗?”家人答“没有”,薛生说“如果没有,为何唱这样的歌,难道真的没什么吗?” 隔夜,薛生又听到花园传来歌声“河山黯黯兮黑云飞,天地茫茫兮日影微;国破家亡兮,吾将安归。”薛生这回害怕了,说“中原将会发生战争,我家也不能免祸。”家人安慰他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类的妖言不可当真,也不是什么预兆。” 没多久,发生民国独立之事,武昌起义,薛家被焚毁。 南皋居士说“晋国有石头说话,左氏有记载,没想到现在在薛生家发生,真该相信这些预兆,怎么可以一句妖言,而否认呢?唉...真的太奇怪了。” 愚溪三笑图 愚溪有位陶柳愚的人,他自己认为自己是柳子厚的转世,因而也以柳子厚为号,将书斋取名为“愚斋”,作了一联说“谩言当世无彭泽。认得前身是柳州。”每天陶柳愚都会到书斋,敞开胸怀,放松自己。 某天夜里,陶柳愚听到有人来敲门,这人在外说“罽宾孔都护使见访”,陶柳愚赶紧邀请他进屋;不一会儿,又听到有人来敲门,出门看见有一位道士,道士也是来找他的,陶柳愚将道士邀请入屋。三人相谈甚欢。 孔都说“以前庐山的慧远禅师,送客不过虎溪。一天,慧远与陶渊明、道士陆静修谈修道,聊得很契合,不知不觉过了溪,虎立即哮吼,三人大笑而别,后人将此事画成画,名为虎溪三笑图。今天夜里我们三人在愚溪相谈,也非常契合,柳愚恰巧又姓陶,而且还有一位道士,真的和虎溪三笑图里的情景相仿,只是我不是释子。我想依此构想,画愚溪三笑图,作为纪念,是否可行?” 陶柳愚和道士听了孔都的话,皆赞许。陶柳愚拿来纸笔,孔都一挥而就,并题“青天万里,明月四照;世事茫茫,付之一笑。”陶柳愚和道士,称赞不已。三人倾谈到天亮,道士与孔都起身告辞。 陶柳愚送二人出门,见门外站着一只孔雀,一只白鹤,道士和孔都一人骑鹤,一人坐孔雀而去。 南皋居士说“世事茫茫,付之一笑。这是见道修士的话,不独为描述愚溪三笑图而作。” 义犬记 赵甲在五十岁时娶了位美貌的年轻女子为妻,这姑娘嫌赵甲老,因而总是有不安分的想法。 赵甲的邻居姓罗,罗家的儿子罗某人年轻而且帅,赵甲的老婆便诱惑这位帅小伙子罗某,血气方刚的罗某便与赵甲的老婆有奸情。 这件事赵甲也有所觉察,他私下告诫老婆说“我是年纪大了不是傻了,我知道你有情人,假设你的情人是罗某,他要是再来,我便杀了他,杀他后再把你杀了。”赵甲的老婆听了,没说什么。 几天后,她偷跑去将赵甲的话对罗某说了一遍,罗某听了很害怕,这是要命啊!于是罗某与赵甲老婆商量该如何?之后二人合计把赵甲毒死,然后将赵甲的尸体埋到荒山中,整个过程没人知道。 赵甲家中养了一条犬,这赵甲死后,此犬便不再吃食;找机会脱逃,犬逃到荒山中,找到赵甲尸体埋葬处,守护在此,即便起大风下大雨也不离去。此犬一见有人经过,会跑到人前摇尾,低声叫唤,但人都不理它。 数月后,犬离开赵甲的埋葬处,跑到大道旁伏卧。某天,县官下乡巡查,经过此大道。犬见了冲到马前,狂奔呼叫,县官令人赶走此犬,衙役怎么都赶不走这犬;县官觉得很怪异,于是试着对犬说“你有冤情,如果有,我必定替你伸冤;可是你不能讲话,怎么办?”此犬听了,便向西慢跑,边跑边号叫,跑了一小段,停步回头对着县官号叫,好像是让县官跟上,县官吩咐衙役说“跟着那犬,看它到哪里?” 衙役跟着犬来到荒山,犬将衙役带到赵甲埋葬处,以爪刨地,衙役上前帮忙挖土,见到赵甲的尸体。衙役跑来告诉县官,县官急忙命人过来验尸,发现此人是中毒而死,但不知道尸体生前叫啥,住哪里? 县官找来当地人询问,也无人认得赵甲的尸体。县官又再次对犬说“死者是你的主人吗?你的主人是谁?毒死你主人的人又是谁?这些你肯定知道,你给我个提示。”此犬听了县官的话,便向南边慢跑边号叫,如之前一样。县官吩咐衙役跟着犬。 犬跑先到达赵甲的住处,时赵甲的老婆正和罗某对坐喝酒,此犬冲上前直扑罗某,咬伤罗某的脚,赵甲老婆抄起棍子追打犬,此时衙役也到了。 衙役将罗某和赵妻带到县官面前,经过审讯,二人说出经过,罪既定,犬便触柱而死。县人感此犬忠义,帮此犬穿上衣冠,葬在主人赵甲旁,立墓碑上写“赵家义犬之墓”,在墓碑上记录这件事。 南皋居士说“义犬替赵甲申冤,赵甲死后,它不吃赵妻的喂食,跑去守护赵甲的墓,等凶手罪定,自己触柱而死。唉...此犬是真仗义啊!我在人类中尚且未见到如此仗义的人。” 赤雀记 庐山西侧有一株松树,蓊郁苍翠,有十亩左右;松树虬枝铁干,夭矫如龙,每到夜里一起风,萧萧瑟瑟如下雨声,极为动听。 松树经常有雀儿来筑巢,它们在树上产卵,卵生雀子,雀子长大振翼高飞,子子孙孙在此树上繁衍。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来了位叫超然子的道士,他在松树下造屋修行。超然子每天读丹诀,希望早日求得白日飞升的法术。 超然子如此修行了数十年,某天夜里月亮高悬,明如昼,四周寂静无声。超然子在幽静的禅室内静坐。尔时超然子耳中听到缓缓传来箫笛苼管声,悠扬动听绵绵不绝,他一时恍然大悟,急忙起身出门,四处徘徊观察。有一只赤雀从天空飞下,雀的嘴巴衔着一本红色的书本,直飞到禅室庭院,将红书置下随即而去。 超然子拿起红书观看,是本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人们以为这是神仙教授超然子。 南皋居士说“古时候吴王获得紫文金简书,但不认得其中所写的字。吴王派使者去问仲尼。吴王使者以为赤雀衔来的书是假书,否则怎么里面的字没人认得?仲尼说‘这是上天的教授。’没想到现在超然子竟然遇到赤雀衔书,书是《道德经》,故天大概是这个意思:想要飞升的行者,没有什么奇遇也不需要什么旁门。很多行者舍弃道德经,整天沉迷丹诀,我真不知道他们如此,有什么可靠的根据。” 锄金记 清咸同年间,有位姓朱的人,传说此事的人没说名叫什么;朱聚集一些人与朝廷对抗,后来失败,朝廷下令诛杀朱公全族,他的小儿子云生逃脱,藏身到山中,改姓为牛,山中采药为生。 云生雇佣了一位仆人为他耕田种粮,仆人某天在锄地时,挖到白银,他将这些白银收拾,并全部交给云生,自己未留一丝,云生因此而成为富人。 但云生心中老是觉得不妥当,怕仆人将来会给自己找麻烦,为免除后患,云生将仆人毒死。仆人死后,云生放心与当时的豪杰交往,巴结当地的贵族世家。云生的名气越来越旺,身边也有一些死忠的人为他办事,势力渐渐壮大。于是作起粮食生意,渐渐成为这一乡最富有的人,人们崇拜他景仰他。 按说云生到这个地步应该满足了吧,可是并没有。为什么?因为有一年发生地震,他家里面涌出白银,比之前从地里获得的还多十倍以上。云生见了大为狂喜,将白银收拾藏入柜子内。之后他派遣更多的人到四处去购买田地。 有位下人告诉云生,说某人家有座山,这山出煤丰富,如今万金出售。云生来此人家中,与主人说要买山,二人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八万成交,签下契约。 当天的夜里,云生的家人听到柜子内有说话声“我们在这里居住好几年了,主人因为我们而将人杀死,这么凶残的人,不让他家破人亡,实在是太没天理了,咱们快快离开。”话声一落,柜子内响起汩汩之声,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家人叫来云生,把情形与云生说了一遍,云生急忙打开柜子看,柜子里的银子不见了,云生顿时仓皇失措。 第二天,某人按照契约来催款,云生答应尽快履约。他开始四处向人贷款,但还是凑不足八万;于是将家中的田产变卖,但还是无法到八万数。 对方将云生告到衙门,县老爷原本就看云生不顺眼,立马吩咐衙役将云生逮捕入狱。第二天开堂,经核查云生实在是没钱了;判云生违约并罚款,将矿山归原主人。 云生因为负债又遭官司缠身,这一顿折腾下来,竟然成了穷人。 南皋居士说“因为获得横财而富有的人,其中的报应极为巧妙。天道好还,怎可昧心暗欺。云生后来成了穷人,但还是没法抵偿仆人之死,如此,天真有佚罚。” 白云蟾 庐江有个喜欢道术的白云蟾,他某天忽然有个想法,就是到各地名山云游,希望能在某一天遇到仙人,然后隐居起来。 今天他刚下太华,明天便启程要去登衡岳,登完衡岳再入天台,一直向南来到峨眉山。这一路行来,一个仙人都没遇到,心中很郁闷。于是随便找一块地结庐而居,开始自个悟静,没事找同道谈谈玄,再不出门远游。 有一天白云蟾刚要炼丹,忽然看见远处有一位道士,此道士丰神俊秀,所穿戴的衣冠极为华丽,手里拿着洞箫,背上背着一把剑,唱着歌向白云蟾居住的房子走来,并叩门求见。白云蟾听这道士所唱的歌,歌词极为奇怪生僻,自己一句没听懂,于是断定这道士是一位风尘混饭吃的世俗道人,他出声赶道士走,道士唱着歌离开。 白云蟾回屋子继续炼丹,突然间丹炉里的火炽热起来,越烧越旺,不一会便延烧到屋子。白云蟾看见有无数个身材大小不等的魔鬼在火中行走,有的魔鬼甚至高达十丈。白云蟾很害怕,急忙奔跑出屋子,抬头看见道士在前面缓步前行,离自己还不太远,他追上道士。 道士回头微笑看着白云蟾,示意白云蟾也回头看,云蟾一回头,见自己的屋内飞出一条红色的龙,此龙身上围绕火焰冉冉而升,夭矫莫测,在空中盘绕。不一会儿,又有一只黑虎从屋中窜出,身上也围绕火焰,在空中与红龙相斗;龙虎相争,气势凶猛,天空烈焰飞腾,浓烟滚滚,四周一片黑暗,无法分辨东西。 就在这时,道士拔出背负的剑,剑朝空中一指,虎掉下,龙继续飞升,一时云收雾散,火灭烟消。白云蟾看见道士的眉毛间放出一道光芒,此光芒照亮大千世界,魔鬼随着光照失去踪影,原本失火的屋子恢复到原来的模样。白云蟾张大口,被惊呆了,这时他知道眼前这位道士是仙人,从道士的装束中,他想起某人“吕纯阳”。 白云蟾赶紧跪下,请道士收他为徒,道士对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刚才你所看见的,等你静下心时仔细思惟,道就在里边。”说完,道士消失不见,隐隐间只听到洞箫的声音,似乎是从半空中传来,白云蟾望空拜谢。 此事过后,白云蟾依然在此间屋子修炼,几年后,人们再没见到白云蟾,屋子也消失不见,当地人以为白云蟾拔宅飞升了。 南皋居士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切邪恶的欲望,一切纷飞的妄念,都是魔鬼。你要是能降服这些魔鬼,才能得道。这是仙人向修行人指明入道的路,求道的行者千万不要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