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聊一聊一些荧幕和现场背后的音频故事(21)--美妙的间隙,延音sustain

2020-03-12 01:25 作者:盲人号  | 我要投稿

说起现场演出各位会想到什么

是美妙的指弹现场吗?
是撩拨人心的电吉他独奏吗
是气势磅礴不停的交响乐提琴吗
是歌声一起,震惊四座的摇滚主唱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下这延绵的美,延音sustain


如果说起组成一个音的的4个组成我们会想到什么

我第一反应是adsr包络,也就是attack, deacy,sustain,relase这四个要素

adsr包络指在分析一个波形的组成,听觉反馈,能量分布情况

起音(attack):这段决定声音从开始发出到最初的最大音量所需的时间长短。在打击乐音色里这部分当然要很短。

衰减(decay):在声音达到最大音量后立即发生衰减的时间长短,衰减后的音量大小就是后面保持的音量大小。

保持(sustain):他决定在衰减后音量保持的大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他并不代表保持的时间长短,形象的说当你按下键盘不松手,持续发声时的音量大小就是保持决定的,你按多长时间他就保持多长时间,所以他不代表时间长短。通常保持的音量都低于起音的最高音量,不过也有相同甚至高出起音音量的。

释音(release):这是声音最后的阶段,代表着声音从保持的音量逐渐衰减到0电平(最小音量)的时间长短。

直接翻译就是,前音头,后音头,身体,尾巴


         那么,音头非常直观,一个音通常意义开始的时间点就是一个音的音头,如果是打击乐或拨弦乐器,a会非常响,而d会非常快,反观,如果弓弦或击弦乐器就会有非常明显的sustain,也就是身体部分,而release受制于物理结构原因,导致不同乐器因为奏法release的时间也不一样,但因为遮蔽效应,人耳会主观更容易发现“响度大的声音”而一个声音如果慢慢淡去反而人耳是不易察觉的(之所以很多乐曲和人声的release能被人察觉是制作人,或者现场音工特意去对信号添加了延迟效果,制造了多重“音头”也就是多段ad包络的原因,所以如果是自然发声场景,释放状态的声音会被人耳的神经自然过滤,同样的,在音乐制作的时候,比起一个慢慢进入的弓弦乐器,一个忽然响起跟大响度的乐器能更容易带动听众的注意力,以推动情绪)

声音遮蔽效应: 
在安静的房间中,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可到了大街上,就算手机音量调到最大,来电时也未必能听见,而手机的声音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原因就是被周围更大的声音遮蔽了。 
解说:女声比较尖,而男声比较低沉。女声的频率是272-553赫,而男声的频率是95-300赫。这也是为什么男人吵架吵不过女人的原因。(这个现象解释了,如果周遭环境非常吵闹,同等心理学响度佩戴耳机可能会损害听力)

1.弓弦类乐器

弓弦乐器是对弦的驻波最还原的一种弦乐器,同时非常难以演奏

弓弦乐器因为结构原因,组成它一个音的因素,有琴弓的材质,拉动的力度变化,停留在乐器上的时间,弦的张力,有效弦长,琴体的材料等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弓弦乐器的adsr曲线中,ad部分的体现是非常不明显的,但sustain的部分是最明显的一种乐器,并且因为弓接触弦的时间和力度是不断在变化的,所以弓弦乐器的sustain延绵而充满变化,

通过对11号cc控制器,模拟真实演奏时长音延续时的力度变化

通常在电脑制作音乐,比如软音源提琴类,合成长音乐器时候,会去用cc控制器去控制

或者使用70号cc音高控制器去控制类似演奏中的“颤音”等操作

2.拨弦类乐器


吉他与贝司都属于拨弦类乐器,所以,和弓弦乐器,一直有一个力去触发一个音的延续不同的是,拨弦乐器的弦,是没有延音的,

好的,这里大家会觉得很奇怪,

问题:我们不是经常听到在专辑和现场很多延绵不绝的电吉他solo和一些小型演出木吉他非常帅气的指弹吗?

回答:所以,这些其实都不是弦的功劳拉,而是驻波和电路原理拉

木吉他作为一个旋律/和弦/节奏乐器,可以说覆盖了音乐这个范畴的一个大类,但就像我们写过的关于驻波的专栏一样,弦的震动是不足以发声,那木吉他的发声自然不是全靠弦的震动造就的

在使用手指或者拨片触发吉他弦震动的时候,弦的驻波其实带动了腔体一同的震动

可以看到,在拆下了木吉他的面板后,会发现,它内部不是一个均匀的平面(别拿烧火棍说事,也没人逼你买烧火棍啊。。。。)
背板同理,这个构造等于在木吉他内部的密封空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波浪状平面”去反射空气震动

最终导致从木吉他音孔中传出声波本身会带上“腔体混响,延迟的染色”,导致木吉他作为一个拨弦乐器同样享有不断刺激听觉的“多重音头”relase听感,以及以腔体混响和共振为主体sustain部分,以达到不同力度演奏带动腔体的程度,木头材质导致反馈积极程度的不同,(就比如桃花芯木是种高频传导非常差的木头,云杉木是种高频传导特别积极,但对低频吸收非常厉害的材质)


电吉他/电贝司的延音由什么组成:

电吉他/电贝司不同于原声乐器,它们因为从构造上是一个实心的腔体,所以在拾音器拾取到一个弦脉冲的电信号的时候,这个信号是没有延音的,那,电吉他/电bass的延音是从哪来的哪?

这里我们就要从电声乐器独有的构造,电路开始说起了

记得在以前的专栏我曾经提过

压缩是会带出“延音”的

但并不是因为有了压缩效果而才会发生压缩,实际上,所有的动态范围的减小,都会给信号带来“压缩”

其实电声拨弦类乐器的电路就很像一个多段的a/b类放大器电路

当你的信号从乐器传达到“最终的扬声单元”的时候,如果中间发生了动态范围的压缩,或者第二方信号放大,这个原本的信号就会被强制提高到放大单元的“饱和区”,甚至是“失真区”,而产生“压缩”,(所以很多大功率的电吉他/电bass拾音器更容易在一个清音模式下带出延音),同时,失真和过载类效果也会带来同样的效果

3.钢琴和键盘

钢琴

通常我们所言的钢琴是一种通过内部弦驻波带动整个腔体一同震动的乐器,那么为什么钢琴能够做到兼顾sustain和relase都如此动人的听感那?

这就要从钢琴的结构和现代钢琴的录音方式说起

钢琴作为发声源的本质是击弦类乐器,所以触发音的过程是击锤击打琴弦后驻波在腔体的反射后混响+延迟音的混合声。

问题1:但这个过程也是只有音头啊
答:对,但钢琴有一个机械装置叫延音踏板啊

如果和拨弦类乐器一样,只发出“击打”这个过程的声音,那钢琴就不会不会存在延音,但就提琴类乐器通过弓长时间触击弦一样,只要通过让触击琴弦的鼓槌不落下就能获得类似提琴类乐器稳定延音的结果。

问题2:那为什么钢琴的减弱部分relase也显得非常迷人那

答:因为现代录音对钢琴的录制采用的是1-8支麦克风的录制方式

摆脱了剧院装修的提琴声音难以接受,就如没有混响的二胡刺耳绕人,钢琴也一样,

组成现代音乐作品和演唱会现场的钢琴通常会分为1,琴键 2,腔体 3,房间混响

3个组成部分来录制,它们互相之间存在串音和互相的延迟,带来了钢琴这个乐器延绵的听感感受

键盘属于电声乐器,所以也是依赖电路原理去发声的,所以制造电钢/键盘听感的来源会有

1.声源 2.电路 3.扬声器 4.拾音条件

所以这就会和电吉他/电贝司非常相似

4.管乐器

管乐器属于非常神奇的乐器,因为它和弦乐一样,不会存在明显的音头,它的波形生成完全在它的腔体内已经完成了,同时,管乐器也是一个没有relase构造的乐器,或者说很短

这代表着,管乐器整个声音都是在一个sustain包络中完成的(当然,如果将麦克风的拾音器点更靠近管乐器发声口内部,可能会能拾取到气压刚被挤压出的时的声音)


在软音源制作管乐器的时候

因为管乐器的发声是靠乐手送出气的多少和压强控制,所以,管乐器不存在“力度”变化,或者说这个范围非常小,带来压强的提升直观提升的只会是音量,甚至一些比较短的管乐器,比如口琴,在压强过大的时候会因为伯努利效应的加速过多,而直接提高音调,造成所谓“超吹”的效果,所以在用电脑音源制作长音管乐器的时候,通常为了带来“真实感“

会去绘制 1号,力度控制器的参数

伯努利效应:伯努利效应适用于包括液体和气体在内的一切理想流体,是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基本现象之一,反映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最广泛的应用是飞机的机翼,通过上宽下平的设计来让下方流速快于上方,产生空气支撑力)

5.人声

我们曾经解刨过人声的发声模型,最终会发现它非常像是一个“双头”管乐器的发声原理,但如果人声按照自然态的发声原理去发声,那作为为音乐载体时,它就无法表达“节奏”这个概念了,


那怎么办那?

于是一个新的概念诞生了,唱法

唱法标志了,一种针对麦克风使用的歌唱方式,我们在送出一个音的气的压强的时候,不在依赖腔体,更多以粗暴或者直接的方式去压缩腔体,将气“挤压”而出,这样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有明显“音头”,的attack包络,但同时,因为人声的这种挤压,一次送出的气马上就进入了relase,


问1:但这样不是就失去了带来延绵听感的sustain部分了吗?

答:但是,我们有另外一个工具,叫做压缩器呀。

就如果拿一些通常在现场会给非常大压缩量的歌手举例

所谓峰味喊麦,也是一种邻近扎电平的“热”而充满风味的唱法

edm类音乐一般配乐的底鼓bass都非常的“厚”,人声要混进里面一般也会给非常大的压缩,所以一般会给一个比较大的压缩,这种压缩一般会释放的非常快而不太需要它的延音,所以会显得干净点“不那么热”
大型pop,punk,rock现场一般人声为了足够“热”也会选择去给一个延音非常明显而大压缩量的压缩

(所以相对metal类还可能是人声最保真的现场?)

问2:那为什么人声无法同时兼顾音高+节奏和延音那

答:这就和人声的组成有点关系了

我们曾经用一篇专栏粗略描绘了一下人声的组成,但因为麦克风和现场收音条件的不同,录音室和舞台现场能录制到的细节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这里不会去讨论 1.胸腔的共鸣 2.丹田的共鸣

3,甚至是骨盆的共鸣??


所以,在分析一个喉咙到咽喉作为延音产生的主要腔体的前提下,利用可以体现明显“音头”感的
唱法去发声,就会让这个这个部分无法产生共振,也就难以释放出延音,同时,也可以做一个尝试,在喉咙发出明显延音的类似“管乐器”发声模式下,人声也会非常难以发出节奏感的变化(断气唱法当我没说,太致命了)

问3:为什么我唱歌总感觉有很多感情麦克风没录到

答:它是一个机械结构的电磁铁,你把气都留在喉咙它自然就是没有录到的

解:唱歌时每次发声都把一个音的气送出嘴,最好不要有残留在口腔或咽喉处。


同时,关于录制出一个“热的”,还是干净的人声,也取决于通过压缩器的延音的长短,因为大部分硬件压缩器的声音都非常的“脏”,给了过多的压缩就会让人声偏“热”

当然,日常生活中录制,或者使用麦克风说话就可以不那么在意“节奏感”的概念,因为没有需要紧跟乐曲的需要,可以比较自然的发声,所以唱歌所使用麦克风的方式和聊天,录音通常是分开的


下次再见

聊一聊一些荧幕和现场背后的音频故事(21)--美妙的间隙,延音sustain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