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玉叶(第三章)
李和确实好好查了查景王与答止七的关系,的确是没发现什么,不过儿子没什么问题,他老子就不一定了。
“听闻景王最近与邢国公家的小公爷走的很近,还多番打听老公爷的事,上回邢国公五十大寿,景王还备了厚礼亲自上门拜寿,就连靖妃娘娘在宫中见了小公爷也十分亲近,怕是有意拉拢吧。”与李和一向交好的宫廷禁卫首领赵唤猜测道。
两人站在小湖边低语,背靠假山遮挡,也不怕别人听见。
“他这是要拉拢邢国公?”李和问道。
“怕是有这个意思,毕竟邢国公在朝中也是有威望的。”赵唤点头,又嘱咐道:“他们联合在一起,对裕王可不利。”
邢国公与景王的关系微妙,若换作平时,一个王爷绝不可能对一个国公讨好,可实际上景王已经有拉拢邢国公的心思了,邢国公答青冲从前也是立过战功的,对朝廷忠心耿耿,人品贵重,无话可说,只是为人太过死心眼了,不懂得变通战队,不过也正因如此,皇上才格外敬重他,若他真的站在景王那般,裕王便多了一个劲敌,这是毋庸置疑的。
李和已经将景王的心思完全掌握了,如今倒该跟裕王商量一下,想个什么法子断了景王的这条路才行。
赵唤跟李和交了情报,便先自行离去了,他们两个见面,说话,行事都要十分小心,毕竟宫中到处是耳目,不得不防。
李和却还在思虑着这件事,一心要与裕王想个万全之策,正聚精会神,却忽然听见假山后有异动,李和猛然回头,心中一惊,眼神凌厉的望过去,难道有什么人偷听?
这皇宫有多处假山,只这一处较为偏僻些,少有人来,于是他常常与赵唤在此地交换情报,若真有人偷听,不管是有意无意,都只有一个下场……
李和只一瞬间就已经起了杀心,可他突然发觉此事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简单。因为假山后传出的声音,是轻微的娇喘声和那不可言明的动静。
他顿时明白了,原来是碰上了这等苟且之事,这动静还未停,说明人还没被惊动,那刚刚他与赵唤的话应该没进第三人的耳朵,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想着还是不要多管闲事的好,提步就要离去,却仿佛听见是个熟人的声音。
李和心道:原来是他?这鬼东西竟学会偷人了。
正巧一队侍卫巡查到此处,眼看就要走近,李和急忙大咳一声,将假山后的两人唬开了,抖衣而颤,巡查的侍卫从远处望过来,一时只看见李和一人,急忙行了礼又往别处去了。
假山后的两人急忙合衣而出,正好撞见站在山洞口的李和,偷情的原来是宁安公主身边的小黄门贾宝玉和一个宫女,贾宝玉见是李和急忙跪求不迭。
李和道:“青天白日的,这是怎么说,被公主知道,你是死是活?”
一面又看向那躲躲藏藏的宫女,只见她满面潮红,躲在贾宝玉身后低首无言。
李和皱眉道:“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走?让侍卫捉住,像什么样子?”
那宫女如梦初醒,急忙飞快的逃去了。
李和又看地上跪着的贾宝玉,道:“起来吧,你说你不跟着公主伺候,大白天的瞎搞什么?”
贾宝玉道:“公主身边有人的,我一时闲了才出来透透气。”
“透气?就这么个透气法儿?”李和往贾宝玉下身看了一眼,笑道:“你说你连那玩意儿都没有,能尝出什么滋味儿来?白瞎了人家好姑娘,这是被我碰见了,若被巡查的侍卫捉住,闹到皇上跟前,你让公主怎么说。”
“奴才就图个新鲜,再也不敢了。”贾宝玉虽是个太监,但却是个多情的人,心里也知这次是李和救了他一命,又关心的问:“三爷伤可好些了?”
“亏你记挂,本也不是什么大伤,已经大好了。”李和笑道,往外走去:“公主最近怎么样?上回马球赛一别,还未见过她。”
贾宝玉在他身后跟着,笑道:“那日裕王和您走了之后,公主又跟别的姑娘们玩了大半日,非要连赢三场才肯罢休,第二天泛的全身酸疼,好几天才缓过劲儿来,赌气说以后再也不玩了。”
“她总是这么争强好胜。”李和笑道,又问:“上回我从宫外给她带的陈记玫瑰酪吃完了?”
“吃完了,公主嘴馋,当天一个也没留,一口气吃了十来个,晚上就被崔婆婆强行带着在宫中绕着太液池走了两圈消食。”
公主最爱吃李和从宫外带的陈记玫瑰酪,她在李和面前总是高高在上,不肯给好脸色,可一说到陈记玫瑰酪,她就焉了,再怎么生气也要忍下去,怎么着也得等将玫瑰酪拿在手里再发脾气。
李和听的发笑,公主虽然逢人都是不可一世的样子,但背后嘴馋时可爱至极。
“对了,公主还说等过几日天好了要和郡公们一起放风筝呢。”贾宝玉又道:“公主的风筝还没选好,一直发愁呢。”
“嗯,过几日我从宫外给她弄个好的送她。”李和点头道。
“三爷送的东西哪次不合公主心意?这宫中恐怕连皇后娘娘都不及三爷了解公主。”贾宝玉笑道。
李和在家排行第三,在宫中大家便都尊称他一声李三爷,和他相熟一些的,都去了李姓,只唤三爷。
李和知他是有意奉承,见他搓着手,一脸谄媚的看着他,笑道:“怎么?又赌输了?”
“最近手气不好,背的很。”
“往后少赌些吧。”李和好心劝道,说着从腰带上解下钱袋,那贾宝玉连带钱袋子一同抢过去了,打开看见白花花的银两,乐的连声道谢。
李和看着他急慌慌的样子,摇头笑道:“也罢,若不是你这些个俗好,我怕也难攀的上你。”
贾宝玉笑道:“三爷哪里的话,什么攀不攀的,折煞了奴才,三爷关心公主,又不能常常见到公主,只好每次通过我知道一些公主的近况,这般费心,连我这铁石心肠也都软了。”
李和可不信他这话,他一直都知道,公主身边的宫人虽看着不少,但个个十分衷心的很,公主的奶娘崔婆婆对公主像亲女儿一般谆谆教诲,珍珠和翡翠两个宫女也同样对公主唯命是从,杨速之是皇后派与公主的,跟在公主身边多年,老谋深算,却都是为了公主谋划,贾宝玉和张宝石都是杨速之的干儿子,张宝石为人老实忠厚,贾宝玉却机灵古怪些,又有点儿小嗜好,这才被他得了机会,时不时的“接济”一些碎银子,他这才肯时不时的给他透露一些公主的消息,不过贾宝玉虽贪财,但对公主也是衷心的,若李和对公主不是好的,就算千两万两也休想从他口中抠出一个字来。
“你倒是明白。”李和笑道。
“明白,明白。”贾宝玉笑道,又提醒道:“哦,上回马球会上,皇后娘娘好像挺喜欢那小公爷的,跟公主提过两回,不知道皇后娘娘是个什么意思。”
“是嘛。”
“不过公主还不到及笄之年,皇后娘娘也不会舍得公主这么早出嫁的。”贾宝玉宽慰道:“我看有可能将公主留到十七八岁也不是没可能,总归还有个三四年。”
李和有些失落,叹道:“唉,即便是再留个三四年也未必轮到我,我不过是侯爷的庶子罢了,公主金枝玉叶……”
贾宝玉急忙道:“可不要自轻啊三爷,您文武双全,如今又是从八品的骁骑尉,军中人人称赞,靠自己也能有所作为,说不定再过几年自己便封侯拜相了,也不用靠祖上余荫,岂不是更好。”
李和一时听了这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心中不是滋味,一时竟快要落下泪来,真是一番良言,笑道:“没想到,除了裕王,倒只有你这鬼东西看的起我。”
“我虽是个废人,但眼睛总归还没瞎,这是有目共睹的事。”贾宝玉道。
李和感叹,一个太监都那么信他,倒让他也不敢妄自菲薄了。
出宫后,他先去裕王府与裕王商议了一番,两人谈到黄昏,李和辞了晚饭,又亲自去白鹿胡同找了专门做纸鸢的老孙头,订了一只红色大凤凰的风筝,公主最爱华丽之物,想必也是合她心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