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一周资讯:国内新增11个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

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深圳新兴领域重要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条例提到,对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的细胞和基因药物,经初步观察可能获益,符合伦理要求的,经审查、知情同意后可以在开展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内用于其他病情相同的患者。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出炉:2021年中国科学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选举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选举产生了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李劲松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干细胞与胚胎发育。
干细胞者说
国内新增11个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近日,山东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有效性临床研究”两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在国家卫健委成功备案。据悉,此次全国共有11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在国家卫健委备案成功。截至2021年11月,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达到111个,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111家。
潇湘晨报
全球首个获得PRIME 资格的实体瘤CAR-T疗法:CAR-T候选产品CT041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优先药物(PRIME)资格,用于治疗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这也是全球首个入选PRIME计划的实体瘤CAR-T产品。CT041是靶向CLDN18.2的自体CAR-T细胞产品,其中CLDN18.2蛋白在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胰腺癌等中高度表达,极具应用前景。2020年,CT041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产品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2021年获得欧洲EMA授予“孤儿药产品”认定用于治疗胃癌。
医谷
科学家开发双重靶向CAR-T细胞疗法: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基于双重靶向、分裂共刺激信号和共享CD3ζ链的免疫疗法。该疗法构建了同时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疾病模型中的两种临床相关抗原GD2和B7-H3,可以实现快速和持续的抗肿瘤作用。当肿瘤细胞中的抗原表达是异质性时,双CAR-T细胞可在体内应激时提供持续的高抗肿瘤活性以防止肿瘤因异种抗原表达而逃逸。
科技部生物中心
围产组织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新临床数据:发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的一组病例研究证实了来自胎盘和脐带的大剂量间充质干细胞多次输注治疗新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耐受性。共有11名新冠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被纳入这项研究。5名患者在输液后2至7天病情显著改善并出院,在出院后60天随访时情况良好,没有出现休息或劳累时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发热。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新进展: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研究论文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同时无不良治疗副作用。研究共纳入了54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39名患者接受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其余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Neu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