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万历十五年》从中悟出两套规则
最近一直都在看一本书《万历十五年》。
此书是美国华裔教授黄仁宇先生写于80年代。他是一位民国出身的,在中国上大学,参加军队,当随军记者,其后到美国留学的大学教授。他主要的著作都是跟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和制度有关系的。
从他的书上面我们可以大致的梳理出一个脉络,他对中国的政治有一定非常深的思考,带有批判性的眼光去思考,去写作,以一种中国大历史观,把所有的事情都联系在一起,不把历史单纯的只是看成一个片段。
每一个朝代,每一个人物都是历史环境的产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在万历十五年书中,着重的讲了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等,他的书中主要有两个思想,按照我们现在组织行为管理学来讲,是结果和行为。
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他用“阴阳的标准”分析中国2000多年以来的文化传统,四书五经,孔孟之道。
他所说的是在统治阶级的眼中,是基于的一种伦理之道,就是人治。以伦理道德为阳,治理国家,约束型人们的行为、礼仪、规章、典礼。
表象给人庄严、尊重的感觉,使普通人产生对权力的敬畏,对统治阶级的崇拜和向心力,以此来治理1000多个县和2万多名庞大的文官集团。
从阴的角度去思考,在人性和人心的角度思考。人性是自私的、贪婪的、有私欲的。
正因为有表象的阳和里子的阴。表象的阳是伦理道德,三纲五常,社会的道德伦理。阴是个人心里的想法,他的私欲,贪婪,贪图美色,权利,对名誉、对孝行,对个人道德的一个思念、私心和欲望。由此发展,他势必会扰乱正常的司法秩序。

主笔 / 伟凡 责编 / 兰婷
这是 老周润伟志 第144篇原创文章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无从谈起法治法律,只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庞大的2万多名的文官集团,他们一方面用伦理道德去治理国家,另一方面又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民服务的,做人民公仆的这种愿心,又要满足自己的私欲,骄淫奢侈的私欲。
在这一个矛盾体之中,仅仅是用伦理道德的约束力,势必会产生两派,这也是明朝中后期党争,张居正首辅暴病之后党争的祸使渊源。比如东林党和阉党。
因为你有私心,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派别,有杀戮,有相互攻奸,相互攻伐指责。所有的党争,相互攻击都是从一个小事情开始。说错了一句话,一个行为不符合礼仪,比如贪污腐败,从而不停的削皮见骨,把事情扩大化,从而产生一个大的政治影响事件。
历史是现实的照妖镜,可以看到目前也是处于有困境当中。一件小事,然后坍塌一群官员。官员都是一个个利益集团,他们要维护相互的利益。
从政治和经济民生、文化的角度去看《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对当时的各个历史人物的思考,你会对中国2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包括对现在的政治制度、社会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我们对古代的文人君子表象的伦理道德,私底下的人性自私欲望会有更深的理解。
祝你听了之后也有收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