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水质指标有哪些?
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它是判断水污染程度的具体衡量尺度。同时针对水中存在的具体杂质或污染物,提出了相应的最低数量或最低浓度的限制和要求。
指明水质状况的标准有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之分。前者用表征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个别要素指明水质状况,如金属元素的含量、溶解氧、细菌总数等;后者用来指明水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水质状况,如生物化学需氧量用以表征水中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污染状况,总硬度用来指明水中含钙、镁等无机盐类的程度,生物指数则用生物群落结构表示水质。水质指标可划分为感官物理性指标和其他物理性水质指标以及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

感官物理性指标包括温度、色度、浑浊度、透明度等。
1) 温度。水的许多物理特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水中进行的许多物理化学过程都与温度有关。地表水的温度随季节、气候条件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在0.1℃~30℃。地下水的温度比较稳定,在8℃~12℃。工业废水的温度与生产过程有关。饮用水的温度在10℃比较适宜。
2) 色度。纯水是无色的,但水的颜色有真色和表色之分。真色是由于水中所含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所致,即除去水中悬浮物质后所呈现的颜色。表色包括由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共同引起的颜色。测定水样时,将水样颜色与一系列具有不同色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或绘制标准曲线在仪器上进行测定。
3 .浑浊度和透明度。水中由于含有悬浮物及胶体状态的杂质而产生浑浊现象。水的浑浊程度可以用浑浊度来表示。水体中悬浮物质含量是水质的基本指标之一,表明的是水体中不溶解的悬浮和漂浮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悬浮物对水质的影响表现在阻塞土壤孔隙,形成河底淤泥.还可阻碍机械运转。悬浮物能在1~2 h内沉淀下来的部分称为可沉固体,此部分可粗略地表示水体中悬浮物之量。生活污水中沉淀下来的物质通常称为污泥;工业废水中沉淀的颗粒物则称为沉渣。
浑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表现出光线透过水层时受到的阻碍程度.与颗粒的数量、浓度、尺寸、形状和折射指数等有关。 浑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是光线透过水层时受到阻碍的程度,表示水层对光线散射和吸收的能力。浑浊度不仅与悬浮物的含量有关,而且还与水中杂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及其表面的反射性能有关。
其他物理性水质指标包括总固体、悬浮性固体、固定性固体、电导率(电阻率)等。
1) 总固体。水样在103℃~105℃温度下蒸发干燥后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也称蒸发残余物。
2) 悬浮性固体和溶解性固体。水样过滤后,滤样截留物蒸I:后的残余固体量称为悬浮性固体;滤过液蒸干后的残余固体量称为溶解固体。
3) 挥发性固体和固定性固体。在一定温度下(600℃)将水样中经蒸发干燥后的固体灼烧而失去的质量称为挥发性固体:灼烧后残余物质的质量称为固定性固体。
生物学水质指标一般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