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狙击作战到底哪家强?


提起狙击手,我们马上会想到浑身伪装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用手动步枪上的瞄准镜瞄准,准备伏击对方重要目标的“特殊杀手”。实际上狙击作战并不是有了现代来复线步枪以后才有的作战方式。在中国古代接近三千年前,就有狙击手。因为那时早就发明了弓箭,中国人还在全世界最早发明了弩箭。古代的神箭手,堪称最早的阵前狙击手。
春秋时的楚国人养由基,自小就很会射箭,双手能接四方箭,两臂能开千斤弓,被称为神箭手。楚庄王时,令尹,相当于楚国的首席执行官,斗越椒叛乱。庄王张榜招贤:“胜越椒者,即为令尹。”当时只是一名大头兵的养由基主动请战,愿与斗越椒站在一定距离上互射三箭。这镜头颇像美国西部片中的拔枪决斗场面,斗越椒先向养由基**三箭都未中,由基只回敬了一箭,斗越椒当场毙命。楚庄王履行诺言准备以养由基为令尹,而养由基推荐了孙叔敖,自己却给孙叔敖当司机和保镖。非但不嫉妒,反倒神色淡定,和颜悦色。
楚共王十六年,即公元前575年六月二十八日,晋、楚两个大国在鄢陵决战,晋军将领吕锜一箭射中楚共王的一只眼睛。楚王召唤养由基,给他两支箭,让他去射杀吕锜。养由基在万军之中,轻松射中吕锜的脖子,吕锜伏在弓套上而死。养由基拿着剩下的一支向楚共王复命,此后就有了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等成语。
到了汉朝,李广片刻射杀三名匈奴射雕者;让控弦三十万的匈奴人闻风丧胆!唐朝的薛仁贵在漠北三箭射杀铁勒的三名大将,都是神箭手狙击作战的经典案例。在薛仁贵的三箭全中之下,十万彪悍的铁勒骑兵居然全部下马向大唐投降,可算是仅靠狙击作战就决定了一次战役的胜利。“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多么意气风发。

到了近现代,狙击手决定一场战役甚至一场战争的胜负的案例,瀚海狼山的记忆中似乎只有两次:一次是1939年冬季到1940初的的苏芬战争。自大的苏军在极地的冰天雪地中,前所未有的遭遇了芬兰人的顽强抵抗。出现了狙击之王西蒙·海耶,单人狙杀苏军高达542人,被称为“白色死神”。这个记录至今无人打破。苏芬战争虽然苏方勉强获胜,但是阵亡人数却高达48000人,几乎是芬兰的一倍,这其中被狙杀的人员就占相当的比例,可以说在心理上,苏军这一仗是失败的。也让希特勒看轻了他们,下定了入侵苏联的决心。
另一场狙击战役的胜利,就是志愿军的“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仅仅3个月就歼敌接近2万人,“狙击兵岭”也成为联合国军永远不能忘记的名字。这其中狙击之王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敌214人!若不是战争很快结束了,张桃芳很可能打破西蒙·海耶的世界记录。
最后来个段子:中美虽然都是世界军事大国,但是在现代化的狙击步枪的精度上,很长一段时间往往不如欧洲的一些有几百年造枪历史的小国。第一届世界狙击手大赛的决赛,中美两国的狙击手所用的狙击步枪,1000米距离上的误差都在0.5米,结果都没有取得前三名。冠军选手所用的枪,1000米的误差只有0.3米!

中美双方的军队高层都觉得丢人,回去想办法:美军造枪单位忙了一整年,在枪支本身的精度和瞄准器上下了大工夫,终于把狙击枪的精度提高到了1000米误差0.25米,然后第二年高高兴兴的去参赛。
而中方再来参赛的狙击手,拿出了一把所有人都没见过的新式“狙击枪”,精度还是1000米误差0.5米,最后中国选手获得了世界冠军。为何?因为所有的靶标在中国选手面前都荡然无存!狙击弹的误差虽然还是0.5米,但杀伤半径却是15米!冠军选手打完说了一句:狙不死你?老子炸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