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代理”
CC-BY-NC-SA 4.0+。
UserAgent是一个HTTP请求头部,浏览器通过这一首部向服务器表明身份,以此来希望服务器能提供更适合的内容。
在Web越来越标准化,并且标准也在不断健康演进的今天,浏览器们即使想要提供一些独特功能,也会更多地通过引擎前缀提供,而不再使用UA。毕竟服务器和开发者也并不愿意为不同的UA提供不同版本的页面,这会增加不少的工作量。即使浏览器需要某些特定版本的资源,而且服务器和开发者也乐意提供,这些额外选项也会更多地通过Accept头提供,因此UA现在看来大概也不会有太多用处了。
而且UA字符串也有一些容易被恶意利用和滥用的隐患,所以某些大型浏览器厂商们似乎也不太喜欢它。
不过,浏览器自称为“用户代理”,这其实是很“互联网精神”的。我们(浏览器)不是信息的最终接受者,我们只是信息的搬运工。是用户在浏览网页,我们只是将网页显示为更容易浏览的样式(通过CSS)。是用户在使用网页,而我们只是代劳了一些自动化流程和辅助工具(通过JS)。
自称为“用户代理”,浏览器是将自己放在了次要位置,并臣服于那个被代理的用户,你。
在“用户代理”这个名词被发明的时代,软件还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在上网,用户在收发邮件,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用户可以任意选择它喜欢的代理,代理之间可能互有优劣,但都以辅助用户完成工作为目的。是用户在做事,代理只是提供了方便,无论是浏览器,邮件客户端,交互界面还是操作系统,这些软件都在遵守这一点。
开放,,平等,协作的,所谓“互联网精神”。
当然我不是在怀念旧时代。旧时代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是属于精英的,它太贵了,并且需要学习。新时代的互联网更加便宜,更加平民化,但是,“便宜”也伴随着代价。新时代的互联网不再属于它的用户,软件也不再是用户代理,而是厂商代理。”因为它便宜所以它就不能足够好“,这个社会,大概,可能,也许,的确是需要这样去运行的,”不然谁愿意付钱呢“。
虽然它可能可以不是这样的,不过,我现在不想讨论这一点。
旧时代的互联网是属于精英的,那么新时代的互联网就是属于平民的吗?新时代的互联网是如何自称属于平民的呢?有一点,是通过提供更“易用”,但却更具有“限制性”的软件。易用是好的,但
毕竟,因为“用户太愚蠢”,所以需要“防止他们射中自己的脚”,而为了不“射中自己的脚”,就干脆连这种功能也不提供,这恰恰是最深刻的精英主义:认为“学习”是精英的专利,认为只有精英才能掌握技术,面向普通人的产品必须“足够傻瓜”才能占领市场,而为此宁可不提供某些可能很重要的功能也在所不惜。然而普通人在这种宣传中甚至也认同了宣传本身,自我麻痹为“无法掌握技术的傻瓜”,从而真的放弃了学习和理解的努力。
目前流行的互联网平台能代表一切吗?甚至只看这些平台的内容我们也能得出结论,不能。这些平台上有大量的内容,代表着那些“平凡却未被实现的愿望”。比如Bilibili的很多观众热衷于去追捧关于视频剪辑,绘画,动画制作,游戏设计和编程技术相关的up主,这正反映了他们“未被实现的愿望”。他们想要学习这些技术,他们想要参与,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浏览和观看。他们喜欢这些平台,他们更想要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旁观者。他们有着自己对生活的想法,但这些想法暂时却只存在于别人的生活中。
那么,热衷于这些平台的用户们,真的“蠢”吗?并不,他们只是尚未学得更聪明而已:但是他们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