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哪吒》

在今日实时票房更新后,《哪吒》总票房已达到42.38亿,超越《复仇者联盟4》正式迈入中国内地票房前三甲。哪吒不断刷新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的同时,似乎全民已陷入一种迷样的疯狂之中,国漫崛起,国漫巅峰等评价屡屡出现,我们大多数人无形中拥有了一种骄傲感,但是如此傲人的票房在我看来有那么一丝恐怖。
以刚刚被超越的复仇者联盟4为例,对比哪吒与复联4,哪吒是一个改编自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再诠释与解构作品,而复仇者联盟电影宇宙的建立再到复联4的人气爆棚,是几十年漫威漫画的积淀与钢铁侠问世以来几十部电影的铺垫所构建的一个完整的原创故事,可以说复联4 的火爆是意料之中的,经过数十年从漫画到电影宇宙的经营,漫威已经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体系。而据哪吒的后续计划所透露的来看,它将要呈现给中国观众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封神宇宙,而哪吒仅作为一个开端,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其实对于后续整个故事体系与封神宇宙的建构无形中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如果说我们的第一部成绩已经如此骄傲,那么后续拿出怎样的成绩才算是与前作接续辉煌呢?哪吒以其高票房在国产动画电影中鹤立鸡群,古人云“高处不胜寒”,过高的赞誉也许并非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哪吒的票房神话让我联想到2015年的《大圣归来》,《大圣归来》无疑是为国产动画电影,甚至说中国动画吹响冲锋号角的那一位先驱,但是大圣归来所带来的首先是一轮对于西游的过度开发。西游伏妖篇,三打白骨精,女儿国,各路西游电影轮番上阵,各种造型的孙悟空在银幕上翻滚。资本首先看到的并不是动画电影这个潜在的吸金点,资本首先瞄准了西游这个中国人最熟悉最亲切的IP。而这一次的哪吒热潮也不例外。从《封神传奇》的口碑崩塌,再到乌尔善导演的封神三部曲开机,再到年初新版《封神演义》的播出,似乎消费完西游后,人们又瞅上了封神这一块未开发的热土。哪吒的火爆,或许带来的是资本对于动画电影的新一轮大手笔投资,但是或许是新一轮对于封神演义,甚至是对于哪吒、姜子牙、杨戬等熟悉人物的新一轮消费。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哪吒的高票房背后所隐藏的各种因素。首先是哪吒的偏低龄向设计,使得它可以适宜各个年龄层段的观众观看,而对于一个具有野心的封神宇宙构建全员合家欢也是不妥的;而后是哪吒的档期设置,暑假档完美抓住了带孩家长与学生这个较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偏低龄化的设计无疑是对票房的一服催化剂;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可忽视,同期档电影成绩的整体疲态给了哪吒靠自身素质鹤立鸡群的机会,反观大圣那年的暑期,捉妖记,小时代轮番轰炸,真的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大圣靠自身素质带来的自来水效应其后几年的动画电影发展状况会是如何。
哪吒不断刷新票房所创造的神话固然可喜,但是作为广大的观众的我们在赞许的同时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批评与建议。比起失败,或许大众的狂热才更有可能毁掉一部优秀的作品与一个优秀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