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再析“调音师”
上次略微分析了一下《调音师》的名称含义,细想来却又有些欠妥。每个独立的事件,固然可以看作一个个音,作为“调音师”的主角也确实将事件编为一个整体,但这样理解似乎太过狭义。若单取“使连贯和谐”之意,似乎有其它更多选择,例如“作曲家”、“谱曲者”……这样命名也可以在影片中加入更多音乐片段来暗示。但影片却偏以“调音师”命名,其原因定不简单。
不难看出,全片以谎言为出发点,一个个谎言串起全片。而作为片中的“调音师”的阿卡什,却又是影片中最长久、最大的谎言。如果将谎言看作“音”,“调音师”本人却也成为音,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阿卡什的“盲”、西米以及曼哈德的谋杀、莫里母子的见钱眼开、医生的贪财,这一个个谎言连成整个故事。
全片中并不全是谎言,苏菲和阿卡什之间的情是真的,莫里母子的互相关心是真的,医生与儿子的关心是真的,医生对阿卡什的感情也是真的。苏菲作为全片中最大的真,在这个全是谎言的世界显得格格不入。若假设苏菲不存在,似乎全剧依然成立:阿卡什作为盲人艺人受到邀请,然后引发一系列事件。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删去?无疑,将苏菲作为突破口,似乎能得到对“调音师”的另一种解释。
前文分析过,苏菲是全片所有谎言中最大的真。片中阿卡什曾想将所有真相告诉苏菲,却不料被西米打乱计划。由此,可以推断出阿卡什对苏菲应该是坦诚的,由此可以可以暗示出故事最后的结局似乎是真的。加之片头片尾有关兔子的呼应,便可大致推断出剧情走向。
回到原题,苏菲作为真相的突破口,可以理解为片中的“调音师”。她调准了阿卡什这个音,并由此碰撞使整个曲谱和谐。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可能不然。影片中关于阿卡什装盲的原因自始至终都是个谜。他不可能是因为“看不见能更专注于弹琴”——向他对西米说的那样。如果他真的闭上眼睛,就不可能在弹琴时目睹命案的后续。关于这个人物,疑点不止一处。为什么在被莫里母子所救之后没有向媒体曝光真相?为什么阿卡什选择私人的手段结束这一切?这都是个谜。
阿卡什是邪恶的吗?不是。他犹豫过后决定报案,他发自内心不愿伤害他人——即便对方十恶不赦。阿卡什的内心是矛盾的。他想向所爱之人坦白,但却苦于没有勇气(事发当晚他本来有机会说,但却犹豫不决,最后选择快速离开餐厅)、没有机会(因为西米)。他想向所爱之人道歉,却被无情拒绝。他痛苦过,因为他做错了选择,从而失去了这一切。阿卡什为什么装盲似乎变得不再重要,但他为什么决定私了这一切却变得逐渐清晰。阿卡什恨夺走他这一切的人。他要报仇,但他不想伤害任何无辜的人。他想要曝光真相,但谁又会相信一个盲人曾经能看见?他曾经鼓起勇气说出过真相,坦白自己可以看见,却无人相信。他在自己的内心中纠结,却又得不到答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自保,却又无奈开始了关于1000万的故事。阿卡什是真的有意将曼哈德关进电梯还是无奈之中作出这样的决定?我不知道。但阿卡什内心的矛盾冲突的确也影响着剧情走向。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说,阿卡什内心的矛盾冲突是一个个音符,而他作为自己内心的调音师不断作出判断、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苏菲或许是他心中美的存在、真的存在、音准的存在。所有人、事,都渐渐与阿卡什内心选择的道路重合,一切似乎都走在调音师内心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