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住我们的,不是外界的声音,而是我们的固有认知
“破圈”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舒适圈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挖掘和打磨的过程。如果怯于“破圈”,不愿提升自己,只会失去抵抗风雨的能力;而勇于“破圈”的人,才能在面对生活时昂首挺胸,不断成长。正如作家刘润所说:“进化就意味着痛苦,但不进化则意味着死亡。”真正厉害的人,不会被当下的圈子所束缚,而是能够不断地打破圈子,不断地超越自己。
消失已久的王宝强携新作《八角笼中》回归,还频频登上热搜。出身农民的他,16岁开启北漂之路,从《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到《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王宝强一路逆袭,火遍大江南北。之后王宝强又陆续参演了《人在囧途》《唐人街探案》等喜剧片,每部都叫好又叫座。做演员,王宝强无疑很成功。但他明白,一直待在演员的舒适圈会耗尽自己的斗志,让自己变得弱不禁风。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才能变得更加强大,从容面对外界的风雨。他堵上金钱和荣誉,执导了第一部戏《大闹天竺》,可结果票房惨淡,他本人还获得了金扫帚奖,被评为“最令失望的导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宝强亲自去了颁奖现场。在现场,他平静地接受了奖项。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外界的声音,而是我们的固有认知。
比如《去有风的地方》里的谢大伯。
大伯是州级木雕传承人,还带了好几个徒弟,可大伯要一个致命的缺点—固执。
谢之遥为了帮他打开销路,谈了一笔生意。
可当他听说对方不愿出高价,且数量也比原计划少很多后,立即翻脸,要么就全要,不要拉倒。
谢之遥建议他为木雕坊做宣传,大伯却认为这是对他手艺的质疑,坚决不同意。
眼看着木雕没人购买,大伯不仅不反思,还总抱怨现在世风日下。
在大伯的认知中,他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卖家应该排着队求他做木雕。
他一心想要别人欣赏木雕,赞美他的技艺,但思想观念滞后,认知固化。
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导致徒弟们一个个离去。
好在大伯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去扎染坊“取经”。又去找谢之遥,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新事物。
大伯的改变也为木雕坊迎来了商机,和酒店谈下了木雕坊的生意,徒弟夏夏直播木雕吸引了无数粉丝,木雕坊名气越来越大。
生活中,像大伯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我们为什么会被“固有认知”束缚呢?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固有认知”帮我们解决过许多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本不会去考虑“固有认知”是否还能继续起效。
就如大伯那样,年轻时太多人求他的作品,生意根本不愁,所以他认为如今也应该如此。
但他忽略了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改变。
面对不断发展的时代,只有摆脱“固有认知”的束缚,才能迎来转机。
往后余生,学会突破思维的牢笼,如此才能打破枷锁,获得真正的成长。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栖息着一种雀类,它们源自同一祖先,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逐渐发生了变化,身体大小不同,鸟喙的大小、形状差别则更大。
敢于破圈,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破舒适的圈,在困境中锤炼能力;
破社交的圈,与优秀者同行;
破认知的圈,开拓思维不断升级。
愿你都能勇敢破圈,不断成长,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