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 一心一译,不负努力,华东师大准MTI学员的二笔备考感悟

一心一译,不负努力华东师大准MTI学员的二笔备考感悟作者:饮水机管理员
2021年下半年二笔冲刺班学员2022年11月通过二级笔译
我目前是一名英语笔译准研究生,去年11月参加了二笔考试,成绩如下: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备考两门科目的过程。
一、综合

题型:
词汇语法60分(词汇选择20分+词语替换20分+改错20分)
阅读理解30分
完形填空10分
备考资料:
《笔译综合能力过关必练1500题》

专八和GRE单词
往年真题(参考价值不大)
体会:
词汇语法60分,占了大头。我在备考过程中做完了上述两本书第一章词汇和语法共计1200道练习题。
我觉得把这些题吃透,通过综合这一科问题不大。
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总共40分,分值和难度都不及第一部分词汇语法,不需要花太多精力。
觉得自己这部分比较薄弱的朋友,可以练一练上述两本书对应的习题。
总之,我认为多刷题,多背单词,是通过综合部分比较稳妥的办法。
二、实务

题型:
两篇英译汉(共900单词左右,50分)
两篇汉译英(共600个汉字左右,50分)
备考资料:历年真题
体会:
我觉得要通过实务部分,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练,二是要改。
练,就是一定要亲手动笔去翻译。
不要看了一大堆翻译理论和别人的译文,但就是不动笔练,就像游泳,只有亲自下水去游才有自己的感悟。
练习材料可以用历年二笔真题,不用贪多,就把二笔真题好好吃透,每篇真题多翻译几次。
吴老师的二笔和三笔课我都上过,每周只翻译一篇文章,可以选择每天翻一点,也可以选择一天把一篇翻译完,之后每天不断修改自己的译文。
我用的是后面这种方法,力争把每篇真题的价值最大化。
第一遍翻译的时候,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先纵览全文,大概了解这篇文章在讲什么,然后开始翻译。
翻译的时候固然是逐句译的,但要始终保持全局意识。
翻译一句话的时候,想想它和前后两句话,和自己所在的段落,和整篇文章有什么关系。
第一遍翻译完后,先把译文放在那里,不急着看参考译文,晚上睡觉前想一想翻译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点。
过两三天再翻译一遍这篇文章,翻译的时候想一想之前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个点,翻译到这个点的时候好好斟酌。
译完后还是不看参考译文,可以把这次的译文和上次对比一下,尤其关注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个点或几个点。
想一想自己之前是怎么思考的,这一次是怎么思考的,有没有异同,异同点是什么,在译文下面写两句反思,或者在译文旁边做些批注。
这些都用心完成了,这遍翻译就算基本到位了。
过几天,再把这篇文章翻译一遍,还是和翻译第二遍的时候一样,用心做好反思,然后学习参考译文。
译完第三遍才看参考译文的原因是,我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以此为基础看参考译文和解析的时候,就不至于被别人带跑了。
这个很重要,不能盲从参考译文,一定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

我这个想法是受吴老师启发。有一次吴老师和我通电话,当时我在备考翻译硕士,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
吴老师说:“你准备政治的时候,先自己翻翻教材,对这门课有个大概的了解,不要急着去看网课。”
自主自发的学习很重要。
比如二笔考试,报名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这个考试是什么,考什么,怎么考,我为什么要考。借助互联网把这些信息都打探好了,再着手备考。
一开始也不要急着去搜经验贴,收藏了一大堆,结果每篇都是走马观花。
自己先看看考试大纲、题型、历年真题来源等等,心中有个数,再去看经验贴,买备考资料,咨询别人也不迟。
此外,正式考试前最好做一两次模拟考,体验一下考试流程。
总之,多动笔翻译(在能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数量),多修改译文,多用自己的脑子自发自主地思考,多用心,能做到这些,实务部分应该不难通过。
希望大家也能如愿通过考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