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
中信出版社
李继红译
对于智者而言,一字道天机。
——穷理查
《穷查理宝典》效仿的对象当然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许多人知道,富兰克林是个通才。他生于波士顿,除了是美国独立战争领袖之外,还是新闻记者、出版家、作家、慈善家、废奴主义者、人民公仆、科学家、图书馆学家、外交家和投资家。
富兰克林以穷理查为笔名,在1733年到1758年间出版了他的《年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括许多后来很著名的富兰克林名言,还有日历、天气预报、天文信息、占星资料等等。《年鉴》这本书在当年的殖民地美国极受欢迎,每年能卖出大概10万本。

《穷理查年鉴》中的格言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通常都很幽默。其中包括:
“从来没有国家因为贸易而衰落。”
“不把事管好,就要被事管。”
“人自爱,必无敌。”
“若有无爱之婚姻,必有无婚姻之爱。”
“讲价最怕急时需。”
“三个人也能保守秘密,前提是其中两个已经死掉。”
“凡是敌人,均须重视。”
“讲价最怕急时需。”
“三个人也能保守秘密,前提是其中两个已经死掉。”
“凡是敌人,均须重视。”
“空麻袋立不起来。”
获取普世的智慧,
并相应地调整你的行为。
即使你的特立独行让你在人群中不受欢迎……
那就随他们去吧。
比如说,查理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任何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
有人问查理如何才能找到一个优秀的配偶。查理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她/他,因为优秀配偶都不是傻瓜。
晚年的查理时常引用下面这句出自《天路历程》中真理剑客的话来结束他的演讲:“我的剑留给能够挥舞它的人。”
但他的建议并不以大叫大嚷的警告的形式出现,查理利用幽默、逆向思维(遵从伟大的代数学家雅各比的指示,“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和悖论来提供睿智的忠告,引导人们应付最棘手的生活难题。
查理曾经说:“就像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男爵那样,我想通过发财致富来变得独立。”对于查理而言,独立是赚钱的目的,而不是倒过来。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申请了哈佛法学院,他父亲也是该校毕业的。他没有本科学位,申请时处于劣势,但哈佛法学院的前院长罗斯克·庞德是他家的世交,他亲自为查理说情。查理被录取了,
//我爸是哈佛的哈哈
他并没有忘记他祖父教导的铁律: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控制支出。
查理喜欢把人们的观念和方法比喻为“工具”。“如果有了更好的工具(观念或方法),那还有什么比用它来取代你较为没用的旧工具更好的呢?沃伦和我常常这么做,但大多数人会像加尔布雷思说的那样,永远不舍得他们那些较为没用的旧工具。”
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
记住浅显的好过掌握深奥的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爱因斯坦),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去打断它
他们变成了菲利普·威利所评论的那类人:“他们固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永远不会去了解新的事物。”
爱因斯坦说他那些成功的理论来自“好奇、专注、毅力和自省”。他所说的自省,就是不停地试验与推翻他自己深爱的想法。
//所谓自省。
如果
避开生活的圈套
以吉卜林的方式
如果你能保持冷静,当你身边的人们
都变得疯狂,纷纷指责你,
如果你能相信自己,当所有人怀疑你
但且让他们怀疑去吧,
如果你遭等待,却不因等待而疲倦,
或者遭受欺骗,却不用谎言回敬,
或者遭到憎恨,却不用憎恨反击,
能够不得意忘形,也能够不巧言令色……
如果你能与凡人交谈,且彬彬有礼,
或与国王同行——而不奴颜婢膝,
如果仇敌和密友都无法伤害你;
如果你在乎每个人,但不会缺了谁就不行,
如果你在想发泄愤怒的那一分钟
去进行六十秒的跑步,
大地以及大地上的万物都将属于你,
而更重要的是,你将是真正的男人,我的孩子!
——摘自查理向来欣赏的诗歌《如果》
生活的铁律就是,只有20%的人能够取得比其他80%的人优秀的成绩。
在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
索尔的铁锤
索尔是古代北欧传说中的雷神,掌管大气和环境,他也是掌管司法的神。索尔通常被描绘成一个身材健壮、目光犀利的红胡子大汉,他手里拿的铁锤象征着闪电,雷电是他用来对付天上人间的敌人的武器。铁锤也能用于赐福,它有各种重要的属性——永不磨损,扔出去之后总是会回到索尔的手里,能够变小,以便索尔将它藏在衣服里。
聪明人在发现这样的机会之后会狠狠地下注。他们碰到好机会就下重注,其他时间则按兵不动。就是这么简单。
也许苏联人在选择铁锤作为他们的革命标志时想到了这句德国谚语:
“一个人若不是铁锤,便是镰刀。”
《小红母鸡》是经典寓言,它用许多事例来说明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查理的自学建议遥遥呼应了马克·吐温的经典名言:“我从来不让上学影响我的学习。”
小红母鸡的故事。当然,故事里最重要的一句话是:“‘那我就自己来吧’,小红母鸡说。”
我们只是寻找那些不用动脑筋也知道能赚钱的机会。正如巴菲特和我经常说的,我们跨
利可图的东西。我们看准的依据有时候来自心理学,更多时候来自其他学科。并且我们看准的次数很少——每年可能只有一两次。我们并没有一套万试万灵、可以用来判断所有投资决策的方法。我们使用的是一种与此完全不同的方法。
我们只是寻找那些不用动脑筋也知道能赚钱的机会。正如巴菲特和我经常说的,我们跨不过七英尺高的栏。 我们寻找的是那些一英尺高的、对面有丰厚回报的栏。所以我们成功的诀窍是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而不是去解决难题。
把事情简化
圣母大学橄榄球场的球员入口上面写着“今天像冠军那样去战斗”。我有时会开玩笑说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标语是,“别忘了戴头盔”。查理和我是那种“别忘了戴头盔”的人。我们喜欢把问题简化。
——巴菲特
要经济学家关注爱因斯坦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一切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
这句话有点同义反复,但是它非常有用;有个经济学家——可能是赫伯·斯坦因(注:赫伯·斯坦因,1916——1999,美国经济学家,曾任尼克松总统和福特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也说过一句同义反复的话,我很喜欢那句话:
“如果一件事情无法永远延续下去,它最后就会停下来。”
在现实世界,弄清楚你何时是“马克斯·普朗克”、何时是“司机”是很关键的。如果无法合理地回答下一个问题,那么你就缺乏真正的本领,非常有可能处在你的“能力圈”之外。
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维克多·尼德霍夫的故事是一个利用制度漏洞的绝佳例子。维克多·尼德霍夫是一名警官的儿子,他必须在哈佛大学取得甲等成绩。但他并不想在哈佛大学认真学习,因为他真正喜欢的事情有四件:一、和大师级的对手玩西洋跳棋;二、不分日夜地用他非常精通的扑克牌进行豪赌;三、继续蝉联他已经连续好几年拿到的美国壁球冠军;四、成为最好的业余网球选手。
这样一来,他可以用于在哈佛大学拿到甲等成绩的时间就不多啦,所以他选择了经济学系。你们原本可能以为他会选择法国诗歌。但是别忘了,这个家伙能够参加西洋跳棋冠军赛。他觉得以他的智
商,玩弄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根本不在话下。确实如此。他发现该系的研究生承担了大部分原本应该由教授完成的乏味工作,他还发现,由于要成为哈佛大学的研究生特别难,所以这些研究生都非常聪明,做事有条不紊,而且十分勤奋。那些教授很需要他们,也对他们心存感激。
所以,正如人们根据那种叫做“互惠倾向”的心理因素可以预料到的,在研究生上的高级课程中,教授们给出的分数总是甲等。所以维克多·尼德霍夫什么课都不选,专门选哈佛大学经济学系那些最高级的研究生课程,当然啦,他每门课程都得到了甲等的成绩,而且几乎没有去上过一节课。当时哈佛大学的人还以为这学校又出了一个天才呢。尽管这个故事很荒唐,但这种办法确实有效。尼德霍夫变得非常著名:人们管他这种方式叫做“尼德霍夫选课法”。
//haha
维克多·尼德霍夫
(Victor Nieder hoffer,1943——)
维克多·尼德霍夫在哈佛大学念本科时读的是统计学和经济学,后来从芝加哥大学得到博士学位。他曾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教了五年书,在此期间他同时经营着尼德霍夫、克罗斯和萨克豪瑟有限公司(Niederhoffer, Cross and Zeckhauser, Inc. ),把一些私人企业卖给上市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尼德霍夫开始从事期货和期权交易;他在1980年创办了尼德霍夫投资公司(Niederhoffer Investment),为机构客户提供金融管理服务。他还曾多次赢得全国壁球冠军。
比较优势
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如果你们不能容忍别人在行动中表现出自我服务的偏好,那么你们又是傻瓜。
我在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老同学艾德·罗思柴尔德(Ed Rothschild)总是把这种大言不惭称为“鞋扣情结”。这个名字来自他的一位世交,那人在鞋扣行业取得领先地位之后,不管聊到什么话题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口气。
我作出这个决定的第二个原因是,我赞成第欧根尼(Diogenes)的说法。第欧根尼说过:“从来不得罪人的哲学家有什么用呢?”
第三个原因是最重要的。我爱上了我这种编排心理学知识的方法,因为它一直以来对我很有用。所以呢,在去世之前,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效仿三位人物,给世人留点东西。这三位人物分别是: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的主角、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及我的第一位雇主恩尼斯特·巴菲特。班扬笔下的人物,也就是那位外号“真理剑客”的骑士,在临终时留下了这样的遗嘱:“我的剑留给能挥舞它的人。”跟这个人一样,只要我曾经试图正确地对待我的剑,我并不在乎我对它的赞美是对还是错,也不在乎许多人并不愿意使用它,或者使用之后发现它对他们来讲完全没有用。对我帮助极大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给世人留下了他的自传——《穷理查年鉴》——和其他许多东西。恩尼斯特·巴菲特也尽他最大的努力,同样留下了“如何经营杂货店(的知识),以及我了解的一些垂钓知识”。他的遗赠发挥的作用是不是最大,我在这里就不说啦。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认识恩尼斯特·巴菲特的四代后裔,我对他们的了解促使我决定效仿他们的先人。
=================================================================================================================
如何过上痛苦的生活?——查理·芒格在哈佛学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 反过来想,避免重大失败.
第一步‘
第一,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只要养成这个习惯,你们就能够绰绰有余地抵消你们所有优点共同产生的效应,不管那种效应有多么巨大。如果你们喜欢不受信任并被排除在对人类贡献最杰出的人群之外,那么这味药物最适合你们。养成这个习惯,你们将会永远扮演寓言里那只兔子的角色,只不过跑得比你们快的不再只是一只优秀的乌龟,而是一群又一群平庸的乌龟,甚至还有些拄拐杖的平庸乌龟。
我必须警告你们,如果不服用我开出的第一味药,即使你们最初的条件并不好,你们也可能会难以过上痛苦的日子。我有个大学的室友,他以前患有严重的阅读障碍症,现在也是。但他算得上我认识的人中最可靠的。他的生活到目前为止很美满,拥有出色的太太和子女,掌管着某个数十亿美元的企业。如果你们想要避免这种传统的、主流文化的、富有成就的生活,却又坚持不懈地做到为人可靠,那么就算有其他再多的缺点,你们这个愿望恐怕也会落空。
第二步’
我为痛苦生活开出的第二味药是,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这味药肯定能保证你们过上痛苦的生活,取得二流的成就。
…你们若要寻找那条通往因为不小心、没有创意的错误而引起真正的人生麻烦的道路,我建议你们牢牢记住这句现代谚语:“人生就像悬挂式滑翔,起步没有成功就完蛋啦。”
//善始善终。
…避免广泛吸取知识的另一种做法是,别去钻研那些前辈的最好成果。这味药的功效在于让你们得到尽可能少的教育。
富兰克林论广泛学习
“如果你不听理性女神的话,她就会给你苦头吃。”
“听不进劝告的人得不到帮助。”
“经验是一所好学校,但傻瓜却不会从别人那里学到经验,并且,能在别人那里学到经验的人很少;因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可以提供建议,但无法提供行为。”
第三步‘
我为你们的痛苦生活开出的第三味药是,当你们在人生的战场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严重的失败时,就请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吧。因为即使是最幸运、最聪明的人,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失败,这味药必定能保证你们永远地陷身在痛苦的泥沼里。请你们千万要忽略爱比克泰德亲自撰写的、恰如其分的墓志铭中蕴含的教训:“此处埋着爱比克泰德,一个奴隶,身体残疾,极其穷困,蒙受诸神的恩宠。”
爱比克泰德(55——135)
虽然出生在希拉波利斯城的奴隶家庭,而且患有终身残疾,爱比克泰德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完全自由地掌握自己的生活,也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他刻苦钻研了斯多葛学派的全部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课程之后,以教授哲学为终身职业,提倡每日严格反省自己。他最终获得了自由人的身份,但在公元89年遭到罗马皇帝图密善的流放。
第四步‘
为了让你们过上头脑混乱、痛苦不堪的日子,我所开的最后一味药是,请忽略小时候人们告诉我的那个乡下人故事。曾经有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嘲笑这个乡下人的无知,忽略他那朴素的智慧。如果我的经验有什么借鉴意义的话,那些热爱痛苦生活的人应该不惜任何代价避免应用这个乡下人的方法。若想获得失败,你们应该将这种乡下人的方法,也就是卡森在演讲中所用的方法,贬低得愚蠢之极、毫无用处。
这次类似于说反话的演讲应该以类似于说反话的祝福来结束。这句祝语的灵感来自伊莱休·鲁特引用过的那首讲小狗去多佛的儿歌:“一步又一步,才能到多佛。”我祝福1986届毕业班的同学:
在座各位,愿你们在漫长的人生中日日以避免失败为目标而成长。
然后呢,他的解释扭转了180度。他说:“仍然是六个西格玛,但那是六个技艺西格玛。”这段令人非常悲伤的历史证实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年鉴》中说过的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这个人改变了他的愚蠢观点,是因为再不改的话,他就要吃亏了。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朱利斯·斯坦因眼科研究所(The Jules Stein Eye Institute),我也观察到同样的情况。我曾经问:“你们为什么用一种完全过时的白内障手术来治疗白内障呢?”那个人对我说:“查理,这种手术很容易教呀。”后来他不再使用那种手术,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病人都用脚投了反对票。这再次说明,如果你们想要改变别人的想法,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说服技巧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的那种。他说:“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人类自我服务的偏好是极其强大的,应该被用来获得正确的结果。所以总顾问应该说:“喂,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会毁掉你的,会让你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我的建议能够让你免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种方法会生效的。你们应该多多诉诸利益,而不是理性,即使当你们的动机很高尚的时候。
我们还应该听取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建议。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年鉴》中说过:“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这句睿智的箴言 【引导】 人们在生活中掌握一个重要而简单的道理:当你该考虑动用激励机制的威力时,千万千万别考虑其他的。我认识一个非常聪明的法律顾问,他在一家大型投资银行任职,从来没犯错,却丢失了工作,因为他忽略了富兰克林这句箴言中蕴含的教训。这位顾问没能成功地说服其客户。这位顾问对客户说,你有道德责任去做某件事,在这一点上,顾问是正确的。可是他没有告诉客户的是,如果不按照他的建议去做,客户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结果,这位顾问和他的客户都丢掉了工作。
//如何shuo服别人(以前还是shui服人家):引导人们掌握激励机制。
“铁锤人倾向”,因为有句谚语说:“在只有铁锤的人看来,所有问题都特别像钉子。”
//含贬义.
=============================================================================================================
人类误判心理学
一 、奖励和惩罚 ——超级反应倾向
帕特森的口头禅是“寿衣没有口袋”,他和卡内基一样,在离开人世之前,把大量的财产都捐作善款了。帕特森的收款机对文明的贡献非常巨大,他在改善和推广收款机方面所做的工作也非常有效,所以他很可能配得起罗马诗人贺拉斯自撰的墓志铭:“我并没有彻底地死去。”
反正不知道怎么回事,心理学的概论课程完全没有提到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及其对策,尽管世界各地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早就出色地描绘了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尽管企业界早就有了应付这种偏见的对策。到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有的事情在生活中极为明显,但很难通过容易做的、可重复的学术实验得到证明,那些心理学的寻菇犬就会忽略它。
祖母的规矩就是要求孩子在吃甜点之前先把他们的胡萝卜吃掉。把它应用到商界,就是要求管理人员每天强迫他们自己先完成他们不喜欢然而必要的任务,再奖励他们自己去处理那些他们喜欢的任务。
二 、喜欢/热爱倾向
三 、讨厌/憎恨倾向
英国有这样的格言:“政治是正确地处理仇恨的艺术。”
四 、避免怀疑倾向
五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在狄更斯的《圣诞欢歌》中,可怜的雅各布·马里的鬼魂说:“我戴着我在生活中锻造的锁链。”他说的锁链就是那些起初轻微得难以察觉,在察觉之后又牢固得无法打破的习惯。
能够帮助人们过上明智生活的伟大原则同样来自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治疗更值钱。”富兰克林这句话的部分含义是,由于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存在,防止一种习惯的养成要比改变它容易得多。
大脑的抗改变倾向主要是由如下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
…(3)从人类刚开始识字到今天拥有复杂的现代生活,中间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是进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办法。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
凯恩斯爵士指出: 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
处在巅峰期的爱因斯坦非常善于摧毁他自己的思想…查尔斯·达尔文是最成功地化解<第一结论偏见>的人之一…他很早就训练自己努力考虑任何有可能证伪他的假说的证据,尤其是在他认为他的假说特别出色时更是如此。与达尔文相反的做法现在被称为“确认偏见”…达尔文本身是一个伟大的例子,证明了心理学洞见一旦被正确地使用,就能够对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有所贡献。
本杰明·富兰克林原本是费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当时他想得到某个重要人物的垂青,于是经常设法请那个人帮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忙,比如说借一本书给他之类的。从那以后,那个大人物就更加欣赏和信任富兰克林了,因为一个不值得欣赏、不值得信任的富兰克林与他借书给富兰克林的行为中暗示的赞许并不一致。
“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做过的坏事。”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是如此强大,乃至一个人只要假装拥有某种身份、习惯或者结论,他自己通常就会信以为真。因而,许多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员会在某种程度上相信自己就是那位丹麦王子。许多装好人的伪善者的道德水平确实得到了提高;许多假装公正无私的法官和陪审团确实会做到公正无私;许多辩护律师或者其他观点的鼓吹者最后会相信他们从前只是假装相信的东西。
//利用自己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较为成功的例子。
但是学生会把他们所推销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思维习惯,从而受到了永久的伤害。我认为那些有这种风气的教育机构是很不负责任的。在一个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之前,不能给他的头脑套上一些锁链,这是很重要的。
//这可能就是一些学生干部,政府官员,公务员在牢笼里的原因。
六 、好奇心倾向
七 、康德式公平倾向
八 、艳羡/妒忌倾向
如果某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经常挨饿,那么这个物种的成员在看到食物时,就会产生占有那食物的强烈冲动。
//食物可以替换,钱,名声,关心。
沃伦·巴菲特:“驱动这个世界的不是贪婪,而是妒忌。”
九 、回馈倾向
有时候光是把敌人杀死还不够,比如说成吉思汗,他就不满足于只把敌人变成尸体。他坚持要把敌人的尸体剁得粉碎。
化解过激的敌意的标准方法是,人们可以延迟自己的反应。我有个聪明的朋友叫做托马斯·墨菲(注:托马斯·墨菲,首都城市/美国广播公司前董事长和CEO),他经常说:“如果你觉得骂人是很好的主意,你可以留到明天再骂。”
十 、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但条件反射还有另外一种,反射行为是由简单的联想引发的。例如,许多人会根据从前的生活经验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有几种同类产品同时在出售,价格最高的那种质量最好。
提高价格的销售策略对奢侈品而言尤其有效,因为那些付出更高价格的顾客因此而展现了他们的良好品味和购买力,所以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地位。
若要避免受到对从前之成功的简单联想误导,请记住下面这段历史。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军队在其他地方战无不胜,于是他们决定侵略俄罗斯,结果都是一败涂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例跟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例子差不多。例如,有个人愚蠢地去赌场赌博,竟然赢了钱。这种虚无缥缈的关联促使他反复去那个赌场,结果自然是输得一塌糊涂。也有些人把钱交给资质平庸的朋友去投资,碰巧赚了大钱。尝到甜头之后,他决定再次尝试这种曾经取得成功的方法——结果很糟糕。
//战斗民族原来名不虚传,哈哈哈。
这种被称为爱的联想在多大程度上会令人盲目,人们的意见不尽相同。在《穷理查年鉴》中,富兰克林提议:“结婚前要睁大双眼看清楚,结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我喜欢一种更难做到的办法:“实事求是地看清现实,可还是去爱。”
十一 、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
成瘾的人倾向于认为他们的处境仍然很体面,仍然会有体面的前途。因此,他们在越来越堕落的过程中,会表现得极其不现实,对现实进行极端的否认。
十二 、自视过高的倾向
自视过高的人比比皆是。这种人会错误地高估自己,就好像瑞典有90%的司机都认为他们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之上。这种误评也适用于人们的主要“私人物品”。人们通常会过度称赞自己的配偶。人们通常不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而是会给出过高的评价。甚至人们的细小私人物品也一般会得到过度的称赞。人们一旦拥有某件物品之后,对该物品的价值评估就会比他们尚未拥有该物品之前对其的价值评估要高。这种过度高估自己的私人物品的现象在心理学里面有个名称:“禀赋效应”。人们作出决定之后,就会觉得自己的决定很好,甚至比没作出这种决定之前所认为的还要好。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一段著名的文字显示了自视过高的威力。在托尔斯泰看来,那些恶贯满盈的罪犯并不认为他们自己有那么坏。他们或者认为(1)他们从来没有犯过罪;或(2)考虑到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压力和种种不幸,他们做出他们所做过的事,变成他们所成为的人,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值得原谅的。
由于绝大多数人都会为可以改变的糟糕表现寻找太多荒唐的理由,以此来试图让自己心安理得,所以采用个人和机构的对策来限制这种愚蠢的观念造成的破坏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个人层面来说,人们应该试图面对两个事实:(1)如果一个人能够改正糟糕的表现,却没有去改正,而是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那他就是品德有问题,而且将会遭受更多的损失;(2)在要求严格的地方,比如说田径队或者通用电气,如果一个人不做出应有的表现,而是不停地找借口,那么他迟早肯定会被开除。
他小时候曾经从他父亲的老板的仓库里偷糖果吃,被他父亲发现之后辩解说,他打算过会就放回去。他父亲说:“儿子,你还不如想要什么就拿什么,然后在每次这么做的时候,都把自己称为小偷。”
避免因为自视过高而做傻事的最佳方法是,当你评价你自己、你的亲人朋友、你的财产和你过去未来的行动的价值时,强迫自己要更加客观。这是很难做到的,你也无法做到完全客观,但比起什么都不做,放任天生的心理倾向不受约束地发展,却又好得多。
十三
过度乐观倾向
德摩斯梯尼说:“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从语法上来分析,德摩斯梯尼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不但会表现出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而且甚至在已经做得非常好的时候,还会表现出过度的乐观。
//这是语法的角度来分析吗?
十四
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一个人从10美元中得到的快乐的分量,并不正好等于失去10美元给他带来的痛苦的分量。也就是说,失去造成的伤害比得到带来的快乐多得多。
十五
社会认同倾向
十六
对比错误反应倾向
很少有其他心理倾向能够比这种倾向对正确思维造成更大的破坏。小规模的破坏如下面的例子:一个人花1000美元的高价购买了皮质仪表盘,仅仅是因为这个价格和他用来购买轿车的65000美元相比很低。
某些房地产经纪公司采用的推销方法尤其应该受到谴责。买家是外地的,也许急于把家搬到这座城市,于是匆匆来到房地产经纪公司。经纪人故意先带着这位顾客看了三套条件十分糟糕而且价格贵得离谱的房子,然后他又带着顾客去看一套条件一般糟糕、价格也一般贵的房子。这样一来,经纪人通常很容易就能达成交易。
当一个人逐步逐步走向灭亡时,如果他每一步都很小,大脑的对比错误反应倾向通常会任由这个人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这种情况会发生,是因为每一步和他当前位置的对比太小了。
十七
压力影响倾向
十八
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
十九
不用就忘倾向
聪明人在学习重要技能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到真正精通,不会停下来的.
二十
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
二十一
衰老--错误影响倾向
二十二
权威--错误影响倾向
二十三
废话倾向
我这辈子总是在跟那些很像这只蜜蜂的人打交道.
二十四
重视理由倾向
人们只有一丝不苟的把每个想法的''原因''都摆出来,才容易被人接受.
二十五
lollapalooza--数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造成极端后果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