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A一次性被裁掉30架,世界第一战机地位已不保!

超级大国到2021年底,满打满算仍然有3300架左右的固定翼战术飞机处于现役状态。也就是包括其海空军、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空军下属的所有固定翼的喷气战斗机,也包括少量的专业攻击机,典型的就是A10,大约还有400架左右。因此另外剩下的2900架,全部都是三代半以上的现代化的喷气战斗机。其中包括在编的180架F22A和大约450架已经进入现役的F35系列的三大型号。具备作战能力的隐身战斗机超过600架。另外还有2300架喷气战斗机全部都是可以发射中距弹的三代半。这个实力在当今的全球,仍然属于鹤立鸡群。因为排名世界第二的战术空军,同样在2021年年底,拥有的全部三代半战机再加隐身机,一共也只有1600架左右,只能算是刚刚超过了超级大国战术空军先进飞机总数的55%,至于全球排名第三名,

以及再往后的排名,则没有任何一家拥有三代半或以上水准的战机超过450架。全球战术空军的总体形态,还是超级大国鹤立鸡群,第二名在后面快速追赶;而从第三名以至于前20名,连前面2家的飞机尾焰都看不到的状态。因此今后如果希望全球的空中力量不至于总体失衡,就要看未来5年内,奋起直追的全球第二,能不能尽快达到超级大国现役力量的70%或者更多了。超级大国虽然表面上的领先幅度仍然很大,但是期间也不是没有隐患存在。最主要的战略性隐患,就是作为空中力量排头兵的两大类隐身战机,目前的现状都不是那么理想。最近超级大国准备通过全新的长期国防预算,居然准备一次性裁减150架战斗机,如果真正落实下去,将让超级大国的战术飞机的数量有首次下降到3000架以下的风险。

而且这次裁减,直接下令裁减多达30架的F22A。让这种原本账面上还有180架的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直接一下滑落到150架以下。已经屹立不倒近30年的全球第一机队,这次恐怕要把这个名头拱手让人了!那么明知F22A在全球战机中的地位显赫,为何还要主动裁减多达30架呢?这就在于真正需要裁减的F22A的真实数量,恐怕远远不止30架。弄不好已经有多达60架甚至90架的F22A,也就是所有180架现存的F22A中的三分之一甚至是整整一半,已经处于完全不能上天飞行的尴尬状态。到目前为止,F22A的生产线马上就要关闭13年的时间了。而对一种彻底失去生产线支持,最基本的原装零部件都无法再源源不断地获得的某种喷气战斗机来说,关闭生产线15年以后,最多还有40%的飞机能飞行,已经算是最理想的状态。

而某种战机的生产线一旦完全关闭20年以上,那么最多还有10%的飞机可以升空。其他的都只能作为临时拆零件的对象停留在地面上。而F22A机群现役状态,只能比理论值更差而不会比理论值更好。早在5年前的2017年,就有50架以上的F22A面对飓风来袭,都无力飞离沿海的航空基地,而只能在破旧的机库中勉强躲避强风暴。不是这些飞机不想离开危险地带,而是极有可能本身的零部件已经不全,根本无法再次升空而已。而在避风的过程中,停放数十架F22A的机库还被部分吹翻了屋顶,导致至少十多架在地面停放状态的F22A被严重砸毁砸伤。而奇怪的是,在对外宣布的F22A常年服役的总数量上,此后5年来,仍然是雷打不动的180架。而现在直接宣布一次性削减30架,显然是要把已经彻底毁坏,或者拆零件拆到七零八落的F22A的部分残存的机体,

彻底的从账面上消失。不再为这些本来就已经不存在多年的纸面战斗力,还专门每年都划拨一笔不小的维护经费。而最终飞机和配套的经费都会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除了必须除名的F22A之外,目前还在阿斯拉加等地服役的那批F22A,状态也很一般。甚至刚刚有降落期间直接折断起落架的事情发生。这可不是与过去一样,飞行员耍酷拉起过早导致起落架失效,而就是在正常的降落期间出现起落架金属疲劳后的自动崩溃现象,也说明这种已经服役快30年的机群已经严重走下坡路了。到这里有人说了,即使F22A集群开始全面老化,超级大国不是还有越来越多F35系列可用吗?但是超级大国的海空军甚至陆战队,都不敢对F35委以重任。甚至已经明确规定,任何F35都需要避免和其他大国的重型隐身机进入近距离的格斗状态。

这也算是有自知之明。毕竟一种先天肥胖的对地攻击机还不能超音速,如何与强大对手进行近距离的激烈空战?就算是不深入的讨论全球隐身的空战性能对比,只单纯论证服役数量,那么F22A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在今年彻底终结。因为“黄天霸”的两条成熟生产线,5年下来至少积攒了最小三位数的产量。而从去年开始,在配套的发动机彻底不受限制后,生产线很快就要扩张到至少4条。过去三代半的产能全部转移出去,集中精力对重型隐身机大干快上。因此等最新批次全部落实后,累积下线的数量不用说超越F22A的150架,就是再翻倍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