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日志观的一些缺憾
举三个例子,从游戏竞技,厨艺,学校教育三个方面,方便涵盖更多人,让大家能够理解。
我们说排名这两个字的时候,往往都是根据同一水平线上的人进行比较。
拿游戏竞技举例,SKT,IG,FPX,都是拿过世界赛冠军的LOL队伍,我们说在这三个队伍中,孰强孰弱,谁上谁下,是有意义的。但我们不会将村口组建的王家屯队和这几个队伍进行比较,那是没有意义的。SKT,IG,FPX这三个队伍,各有各自的长处,各有各自的短处。这里的短处同样值得考究,什么是短?没有参照系的短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讨论IG的短处,是因为它有SKT和FPX这样的参考系进行比较,相互比较之下,才有了短处。但若是和王家屯,李家梆队比较,那便没有短处。
拿厨艺来举例,一顿饭做的好吃与否,也是建立在统一水平线上之后进行比较才有意义。若是将国宴大厨的菜拿出来,和另外一个国宴大厨,或者米其林顶级厨师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出各自的优劣。若是将国宴大厨和只做家常菜的普通人进行比较,便毫无意义。一道菜做的好或者不好,同样值得考究,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有人说我就喜欢自己父母的菜,大厨做的再好也觉得不好吃。这是因为偏袒,或者父母就是大厨(扮猪吃老虎,一考证就顶级厨师的那种)。
拿学校教育来举例,每个学校都有百人榜,高中的百人榜第一名,可能数学140分,语文136分。第二名可能数学150分,语文125分。我们可以说,第一名语文更好一些,第二名数学更好一些。但有一个人A,A的数学只有99分,语文只有98分,没有进百人榜。我们说孰优孰劣有意义吗?但如果我说的A是个初中生,满分100分呢?仍然没有意义,因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或者说,不在一个频道,不在一个次元。唯一相同的,只有“分数”这个概念而已。
只有相同水平,相同标准,相同概念的情况下,所比较出来的长短才有意义。
为什么说前面这三个例子。因为我希望能够说一说《大理寺日志》的短处。
大理寺很好看,我也很希望看第二季,也希望漫画里的RC老师不要再打麻将了,快去更新哈。
动漫有很多,好看的经典数不胜数,那么,各位觉得,和《大理寺日志》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同一标准的,同一概念范围内的动漫,是什么呢?-欢迎评论。
我个人以为,如同《古剑奇谭3》出现之后,很多人拿《巫师3狂猎》来对标一样。很多人说古剑奇谭3不如巫师3狂猎怎么怎么样。但这背后蕴含了一个意思,就是很多人下意识的认为,能够和《古剑奇谭3》对标的游戏,已经达到了“大师级”作品的行列。就像是百人榜第十名,和百人榜第一名相互比较一样,他们之间的比较即使悬殊,但已经具备了可比性。所以,我在看到有人说《古剑3》在什么什么地方,怎么怎么不如《巫师3》的时候,不止不难过,还很高兴。因为这代表着,只要改进了做到了,那么《古剑》就是和《巫师》一样的大师作品。反而是那些说“哎呀,烛龙那么辛苦,怎么能和国际厂商,那么大的资本的游戏公司比较呢?”这些人,他们打心眼儿里就没将《古剑3》和《巫师3》放在一个范畴,他们虽然说着维护的话,但在他们看来,这两个东西的比较,就是初中和高中的比较,没有可比性。
所以,如果我将《大理寺日志》和《雷锋的故事》相比较,我说,你们看啊,《大理寺日志》比《雷锋的故事》好看多了。会有人感觉到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吗?完全没有。
就像我说《复仇者联盟3》比《逐梦演艺圈》好看多了,你会不会觉得我在侮辱《复联》系列?若是我说,你一个全国散打冠军,比一个3岁小孩儿强,你会不会觉得我在挑衅?
同样的,若是没有一个可以匹敌的对手,那么对于《大理寺日志》来说,是一种侮辱。
而我擅作主张,将同样一集封神的《鬼灭之刃》作为《大理寺日志》的对手。都是新鲜的作品,都是大师级的作品,我个人觉得比较起来,是有意义的。
第一:时长与集数。总的来说,这算不上毛病,只是有些遗憾。由于各种原因也好,《大理寺日志》是急流勇退,在最巅峰的时刻陡然中止,让第一季的情节显得戛然。而鬼灭之刃选择在19集爆发,终止,让人舒心,有始有终,随后在20集以及到结尾拉伸铺垫,为第二季做准备。而《大理寺日志》缺乏对此的野心。好作品,用心的作品,需要有野心。
第二:铺垫与叙事。延续第二条,只有12集的第一季,需要大量的铺垫,才能都达到后期抖开包袱的效果,但制作组已经知道是这样的情况(我不相信他们没有这样的考量),却仍然坚持这么做。穷困潦倒中坚毅的精神值得大家的同情和鼓励。但并不支持这样做。通过一集断案,展现大理寺中人物性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见仁见智。拖慢原本就慢的节奏。考究的工艺,建筑,文化,服饰。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用心。但还是会“慢”,在十二集的叙事长度中,慢。如果这是一个24集,或者48集的连续剧,这一点是非常完美的。
第三:视角和人物。看过漫画的都清楚,《大理寺日志》中的人物性格都是空穴来风(科普:有洞穴的地方,风就能透进来。原比喻出现的传言都有一定原因或根据;现多用来指传言没有根据)也就是,“暗线”。那么B站上有人已经用电影视角和运镜手法吹了大理寺一波。而看完了这十二集后,想问各位,大理寺日志是以谁的视角为主?在鬼灭之刃中,可以明确的说,是以炭治郎的视角为主的。但《大理寺日志》呢?陈拾?猫爷?王七?群像?我估计意见会不统一。有人会说,因为《大理寺日志》本来就是一部群像剧,是个四格漫画。但大理寺和《万圣街》《非人哉》不同,他是主线故事剧,不是情景喜剧。而群像和主像的不分,或许是有意为之,却加剧了“散”这个因素。彼之甘霖我之毒药,与紧张的经费和集数结合,再加上细细扣的叙事,让这个毒素加剧了。当然了,和《雷锋的故事》比,《大理寺》可以说没有以上缺点。【有意义吗?】
第四:暗线太隐晦。可以在评论区中看见很多,说,“看了漫画就知道刀了”。“后面全是刀啊”。“剧情是越来越紧凑的”之类的话,无非就是在说,在之后的情节中,暗线的爆发,让情节充满了张力。可是在动画中呢?好帅的丘将军,武皇好反差萌,猫爷好可耐,陈拾真实在,之外呢?如果动画中表现的好,何必需要下面一帮漫画党(包括我)在那里维护呢?我更喜欢看见“你慢往下看就知道了”“我不想透露任何一点信息”这样的评论,而不是清一色的漫画怎样怎样。因为这就下意识的表明了,动画没有张力。虽然第12集的打斗很帅,【我之前有过评论,加一些裤裆视角,和骨头社学习一下。】,仔细看第十二集,裤裆视角是不是很帅?当然,林魂大大是真牛皮,用嘴皮子说,和用实力做,永远不会在一个评价范畴。咳咳,虽然很帅,但打斗的帅的张力和剧情的张力不是一回事。这也是很多评论说“清水节奏”“日常剧情”的重要原因。虽然作为漫画党知道,前期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但做成动画后,希望它能更好,好过《鬼灭之刃》的好,明白吗各位?不是好过《数鸭子》《雷锋的故事》《学动画三年》的那种好。【其实动画三年系列我一直再追,太沙雕了。】暗线太隐晦,让人没有追剧的欲望。
以上就是一些个人拙见,如有不足,还望见谅。
希望《大理寺日志 第二季》早日出炉。
2020年7月11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