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国内战争期间红军部队及主官介绍:第1步兵师
第3步兵师第1次组建(1918.9.24——1920.11.5)/第2莫斯科步兵师(1918.5.31——9.24):
1918年4月10日组建莫斯科防御区维亚济马支队,5月31日改称第2 莫斯科步兵师,9月24日改称第3步兵师,并并入卡卢加步兵师一部,1920年11月5日因作战中损失惨重并入第23步兵师第68步兵旅,
隶属:
莫斯科防御区(1918.4——5)、莫斯科军区(1918.5——1919.2)、南方面军(1919.2——6)、第13集团军(1919.7——1920.10)、第2骑兵集团军(1920.10.16——30)、第4集团军(1920.10——11)
参加战斗:1919年南线对邓尼金作战:8月14日至9月12日南方面军反攻(突击别尔哥罗德,从圣奥斯科尔、库尔斯克、什奇格拉地区向塞姆河边缘撤退),10月11日至11月18日奥尔洛夫—库尔斯克战役(解放利夫尼、什奇格拉、蒂姆),11月24日至12月12日哈尔科夫战役(解放沃尔昌斯克、向库皮扬斯克推进),12月18日至31日顿巴斯战役(掩护主力部队推进),解放顿巴斯(1919年12月至1920年1月),在别尔扬斯克—罗斯托夫一带保卫亚速海沿岸(1920年1至2月),佩列科普方向对弗兰格尔军队防御作战(1920年4至6月),卡霍夫桥头堡防御战(1920年8月),10月28日至11月3日北塔夫里亚反攻(在尼科波尔市、贝洛泽尔卡定居点附近战斗)
师长: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马赫罗夫(1918.7.1——9.28),少将/旅级
弗拉基米尔·卡尔洛维奇·贡德尔(1918.9.28——1919.7.16),少将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马赫罗夫(1919.7.16——8.27),少将/旅级,代理
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古比雪夫(1919.8.27——9.2),大尉/军级,代理
弗拉基米尔·卡尔洛维奇·贡德尔(1919.9.2——1919.10.24),少将
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维奇·科济茨基(1919.10.24——1920.10.11)中校/师级
普列特尼奥夫(1920.10.11——10.18),不详,代理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连诺夫斯基(1920.10.18——11.5),军官
政委:
谢苗·马尔科维奇·霍尔德施特恩(1918.7.1——10.9),不详
弗拉迪斯拉夫·德米特里耶维奇·费多罗夫(1918.7.1——10.8)无/中校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希加林(1918.10.9——1919.1.13),不详/上校
Н·П·涅克拉索夫(1918.10.10——1919.1.13),不详
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古比雪夫(1919.1.13——9.2),大尉/军级
H·B·谢列布良尼科夫(1919.1.17——9.11),不详
M·米罗诺夫(1919.9.2——9.21),不详
格里戈里·科诺诺维奇普里亚德琴科(1919.9.11——10.7),士兵,代理
H·A·布特科夫(1919.10.7——1920.6.20),不详
Э·古罗维奇(1920.6.20——6.25),代理
Ф·斯科波夫(1920.6.25——9.28),不详
内赫米·利沃维奇·费尔德曼(1920.9.28——11.5),无
参谋长:
叶甫根尼·埃利索维奇·格斯特列姆(1918.7.9——9.28),少将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马赫罗夫(1918.9.28——1919.7.16),少将/旅级
鲍里斯·维塔利耶维奇·谢尔盖耶夫(1919.7.16——8.27),上尉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卡姆金(1919.8.27——1920.11.5),上尉
副参谋长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卡姆金(1918.7.1——10.17),上尉
作战处处长: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卡姆金(1918.7.1——10.17),上尉
通信处处长:
列昂尼德·约瑟福维奇·杜波夫(1918.7.1——8.3),中校
列昂尼德·约瑟福维奇·杜波夫(1918.9.20——1919.4),中校
供给处处长:
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斯维托扎洛夫(1918.9.28——?),上校
炮兵处处长:
Д·В·尼先斯基(1918.9.28——?)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马赫罗夫(1877——1936):原俄军少将,苏联旅级,1896年入伍,参加过日俄战争,一战期间历任亚历山大军校教师、第73步兵师代理参谋长(1915.4.28——11.2)、第316步兵团代理团长、第313步兵团团长(1915.11.2——1916.11.22)、第2土耳其斯坦步兵师参谋长(1916.11.22——1917.6.4)、第2西伯利亚军参谋长(1917.6.4——1918.3)。国内战争期间任维亚济马支队军事指导员(1918.4.10——5.31)、第2莫斯科步兵师师长(1918.7.1——9.24)、第3步兵师参谋长(1918.9.26——1919.7.16)、第3步兵师师长(1919.7.16——8.27)、西南方面军组织处副处长(1919.12.20——1920.9)、西南方面军组织处处长(1920.9——1921.4)、乌克兰与克里米亚武装部队作战处处长(1922.1.1——9.1),1922年9月1日起任乌克兰军区第1副参谋长,1935年12月被授予旅级军衔,次年去世。
弗拉基米尔·卡尔洛维奇·贡德尔(1869——?):原俄军少将,1887年入伍,一战期间任第4掷弹兵团团长(1914.4.25——1917)、第7土耳其斯坦步兵师师长,191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国内战争期间任红军第3步兵师师长(1918.9.28——1919.7.16,1919.9.2——10.24)、第13集团军代理司令(1919.8)、贡德尔集群司令(1919.9),之后经历不详。

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古比雪夫(1893——1938):原俄军大尉,苏联军级,苏联早期主要领导人瓦列里安·弗拉基米罗维奇·古比雪夫之弟。1914年入伍,一战期间在俄军第10掷弹兵团服役,历任第13连连长、营长、团参谋,十月革命后进入苏俄邮电人民委员部工作。1918年1月加入布尔什维克,6月进入红军,历任最高军事监察局成员(1918.7——12)、第3步兵师政委(1919.1.13——9.8)、代理师长(1919.8.27——9.2)、第9步兵师第3旅旅长(1919.9.8——1920.1.11)、师长(1920.1.11——1921.6.18)、第11集团军巴统军队集群司令(1921.2.21——3.7)、第2高加索步兵军军长兼政委(1921.6.18——9.28),1920年10月20日、1921年2月5日与1922年9月17日获得三枚红旗勋章。战后任喀琅施塔得要塞司令(1922.3——1923.5)、工农红军高级步兵战术学校校长兼工农红军轻武器委员会主席(1923.5——1924.12)、土耳其斯坦方面军副司令(1924.12——1925.9),1925年10月至1926年3月以季山嘉的化名派往中国任苏联驻国民革命政府首席军事顾问兼专家小组组长。后任第3步兵军军长兼政委(1926.7——12)、工农红军总参谋部指挥人员管理局局长(1926.12.16——1928.1)、莫斯科军区第一副司令(1928.1——11)、西伯利亚军区司令(1928.11.9——1929.12)、工农红军总参谋部局长兼《军事公报》总编(1929.12——1930.10)、苏联人民委员会与苏共中央海军监察委员会主席(1930.11.23——1934.3)、苏联劳动和国防委员会常务会议秘书(1930.12——1934.10.26)、苏共中央委员会海军事务组组长(1934.3——1937.6)、苏联工农监察人民委员部委员(1934.10.26——1937.6)、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35.4——1937.6)、外高加索军区司令(1937.6——1938.2),1936年2月被授予军级军衔。1938年2月2日被捕,8月1日被处决。

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维奇·科济茨基(1891——1937):原俄军中校,苏联师级,1912年入伍,一战期间历任第29步兵团连长、营长,1917年3月23日起任该团副团长。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内战期间历任莫吉廖夫省部队参谋长(1918.2——4)、第2集团军作战处处长(1918.4——5.18)、罗斯拉夫尔支队参谋长(1918.5.18——6.22)、第1奥廖尔步兵师第1博尔霍夫苏维埃团团长(1918.6.22——9.4)、第1奥廖尔步兵师参谋长(1918.9.4——9.24)、新乌津斯克步兵师师长(1918.9.24——9.30)、乌拉尔步兵师师长(1918.9.30——1919.2)、第1乌克兰苏维埃独立旅旅长(1919.4——6)、第42步兵师师长(1919.6.26——9.8)、第13集团军合成支队司令(1919.9)、第9步兵师师长(1919.10.3——10.17)、第3步兵师师长(1919.10.24——1920.10.11)、第28步兵师师长(1920.12——1921.7)、第9步兵师师长(1921.7.7——10.13)、第1独立高加索步兵旅旅长(1921.10——1922.6),1920年3月13日获红旗勋章。战后任第45步兵师副师长(1922.9——1923.5)、第30步兵师副师长(1923.5——1924.5.30)、第80步兵师师长(1924.5.30——8)、第28山地步兵师师长(1925.4.21——1932.12.8),期间率部参与镇压了车臣暴动。1932年12月8日起任奥尔忠尼启则步兵学校校长,1935年11月被授予师级军衔,1937年5月31日被捕,8月10日被处决。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连诺夫斯基:原俄军军需官,国内战争期间历任苏俄监察人民委员会调查科科长、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部队司令(1918.8.4——11.26)、第18步兵师师长(1918.11.26——12.1)、第2乌克兰苏维埃师师长(1919.1.10——6.16)、第46步兵师师长(1919.6.24——11.16)、第3步兵师师长(1920.10.18——11.5),1920年获两枚红旗勋章,之后经历不详。
弗拉迪斯拉夫·德米特里耶维奇·费多罗夫(1898——?):苏联中校,国内战争期间曾任第2莫斯科步兵师政委(1918.7.1——9.24)、第3步兵师政委(1918.9.24——10.8),后退伍,苏德战争爆发后于1943年6月16日重新入伍,曾任第690步兵团团长(1944.10.24——1945.1.3),获红旗勋章、列宁勋章及二级卫国战争勋章,其他信息不详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希加林(1894——?):苏联上校,国内战争期间曾任第3步兵师政委(1918.10.9——1919.1.13),二战期间重返军队,获红旗勋章与列宁勋章,1956年9月24日退役,著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时经济》,其他信息不详。

格里戈里·科诺诺维奇·普里亚德琴科(1895——1937):工人出身,一战期间于1916年应征入伍,1917年11月起任库尔斯克省旧奥斯科尔区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次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9年5月进入红军,任第3步兵师21步兵团政委(1919.5——1921.7),期间代理师政委(1919.9.11——10.7),1921年7月退役进入库尔斯克省执行委员会工作。后任库尔斯克省执行委员会主席(1923.8.23——1925.4.30)、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人民委员会小型委员会委员(1925.4.30——1927.4)、坦波夫省执行委员会主席(1927.4——1928.5.30)、中央黑土州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1928.5.30——8)、中央黑土地区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28.8——1930.1)、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人民委员会小型委员会主席(1930.1——1931.4.4)、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新闻委员会主席(1931.4.4——10.14)、北部边疆区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1931.10.14——1935.10)、哈尔科夫州执行委员会主席(1935.10——1937.6)。1937年6月被捕,10月1日被处决。
内赫米·利沃维奇·费尔德曼(1896——1937):早年在医学院学习,内战期间历任某集团军特别处处长、内务部队旅长、第42步兵师政委(1920.1.29——7.1)、师长(1920.4.14——6.20)、(第40步兵师政委1920.7.26——9.6)、第3步兵师政委(1920.9.26——11.5,11,14——1921.5.20)。战后任哈尔科夫省执行委员会计划处处长(1923——1924)、步兵师政委兼省军事工业负责人(1924——1926)、哈尔科夫股份公司副主席(1926——1928)、莫斯科粮食收割局局长(1928——1930)、苏联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1930——1933)、苏联人民委员会维修局局长(1933——1934)、莫斯科州土地局局长(1934——1937),1937年12月11日被处决。

叶甫根尼·埃利索维奇·格斯特列姆(1871——1926):原俄军少将,1892年入伍,一战期间历任某军参谋、第1顿河骑兵旅参谋长(1914.12.6——1915.6.27)、某民兵师代理参谋长(1915.6.27——7.11)、第52步兵师代理参谋长(1915.7.11——1916.7.16)、第207步兵团团长(1916.7.16——1917.1.3)、第74步兵师参谋长(1917.1.3——1917.9.3)、第5军参谋长(1917.9.3——12.12)、第5集团军军需总监(1917.12.12——1918.3),191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国内战争期间历任维亚济马支队参谋长(1918.4.10——8.1)、第2莫斯科步兵师参谋长(1918.7.9——9.24)、第3步兵师参谋长(1918.9.24——9.28)、旅长、维捷布斯克步兵学校教师、奥伦堡步兵学校教师、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军校总监(1920.12——1921.5.23),1921年移居芬兰,后在芬兰加入白军组织全俄军事联盟,任芬兰分部情报总监,1926年去世。

鲍里斯·维塔利耶维奇·谢尔盖耶夫(1890——1928):原俄军上尉,一战期间在第4掷弹兵团服役,国内战争期间任红军第3步兵师参谋长(1919.7.16——8.27、1920.12.4——1921.5.20),战后任工农红军装甲部队总局处长(1922.2.10——1923.8.28),1923年8月28日起任独立坦克支队副参谋长,1928年去世。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卡姆金(1889——?):原俄军上尉,1908年入伍,一战期间曾任俄军第97步兵团连长、第36军军部参谋、第68步兵师、第3土耳其斯坦步兵师师部参谋。内战期间历任红军维亚济马支队参谋(1918.3.23——7)、第2莫斯科步兵师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1918.7——10.17)、第3步兵师旅参谋长(1918.10.17——1919.11.13)、第3步兵师参谋长(1919.11.13——1920.11.5)、第23步兵师参谋长(1920.11.9——11.14)、第3步兵师参谋长(1920.11.14——12.14)、第5哈尔科夫炮兵学校教师(1921.1.5——6.1)、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武装部队军事历史处处长(1921.6.1——7.1)、第3骑兵军参谋长(1921.7.1——12.10)、基辅军区作战处副处长(1921.12.10——1922.6.1)、基辅军事区部队训练与勤务处处长(1922.6.1——10.20)、基辅军事区组织动员处处长(1922.10.20——1924.4),土耳其斯坦方面军代理参谋长(1924.4.25——6.28),之后经历不详。
列昂尼德·约瑟福维奇·杜波夫(1884——1923):原俄军中校,1905年入伍,一战期间历任第1高加索军军部参谋、第22步兵团连长、营长、第7西伯利亚军军部参谋、第12西伯利亚步兵师师部高级参谋、第1军军部参谋、第115步兵师师部高级参谋、第12集团军司令部参谋、第12集团军军需总监部副处长、处长。内战期间任维亚济马支队参谋长、第2莫斯科步兵师通信处处长(1918.7.1——8.3)、第3莫斯科步兵师副参谋长(1918.8.3——9.20)、第3步兵师通信营营长(1918.9.20——1919.2.18)、第1骑兵师参谋长(1919.2.18——5.26)、第4集团军作战处处长(1919.5——12.10)、代理参谋长(1920.1.6——2,25)、内务部队参谋长、第34步兵指挥员训练班主任(1921.2.1——4.1)、第50步兵师参谋长(1921.4.1——8.1)、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副参谋长(1921.8.1——10.2)、作战处处长(1921.10.2——12.21)、第1副参谋长(1921.12.21——1922.3.18),1922年3月18日起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军校副总监,次年去世。
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斯维托扎洛夫(1876——?):原俄军上校,一战期间曾任第76步兵师军需处处长(1914.10.13——1917),之后在红军中服役,任第3步兵师供给处处长,1929年退役,死于莫斯科。
第3步兵师第2次组建(1920.11.14——1921.5.20)/第23步兵师第2次组建(1920.7.4——11.14):
1920年7月4日由伏尔加河沿岸军区部分特别预备旅再次组建第23步兵师,11月5日第3步兵师并入改部,11月14日改称第3步兵师,1921年5月20日缩编为第3独立旅,6月23日与第46独立旅(原第46步兵师)合编为第3步兵师,苏德战争期间驻扎远东,1946年8月30日解散。
隶属部队:伏尔加河沿岸军区(1920.7——9)、第13集团军(1920.9——10)、第4集团军(1920.10——1921.3)、乌克兰军区(1921.3——5)
参与战斗:与弗兰格尔军队的战斗:沃尔霍夫斯基地区防御(1920年7至8月),1920年9月斯拉夫哥罗德、亚历山德罗夫斯克附近要塞作战与野战、保卫第聂伯河至叶卡捷琳诺斯拉夫防线(1920年10月),1920年11月攻占克里米亚(解放锡涅利尼科沃与亚历山德罗夫斯克并歼灭白军第4德罗兹多夫团),在克里米亚、费奥多西亚、塞瓦斯托波尔等地区消灭马赫诺部队、绿军及白军残部(1920年12月至1921年4月)
师长:
谢苗·瓦西里耶维奇·尼基京(1920.7.4——9.24),准尉/师级
叶戈罗夫(1920.9.24——9.28),代理
卡尔·伊万诺维奇·卡尔宁(1920.9.28——1921.5.20),准尉/师级
政委:
С·П·洛克捷夫(1920.7.10——9.22)
戈雷(1920.9.22——9.26)
索科洛夫(1920.9.26——11.14)
内赫米·利沃维奇·费尔德曼(1920.11.14——1921.5.20)
参谋长:
约瑟夫·尤利亚诺维奇·托马舍夫斯基(1920.7.4——9.9),上校
阿列克谢耶夫(1920.9.9——10.9)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塔拉先科(1920.10.9——11.9),中校/师级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卡姆金(1920.11.9——12.14),上尉
鲍里斯·维塔利耶维奇·谢尔盖耶夫(1920.12.4——1921.5.20),上尉
第3步兵师第3次组建(1921.6.23——1946.8.30):
隶属:基辅/西南/乌克兰军区(1921.6——1939.5)
参与战斗:乌克兰地区剿匪
师长:
埃纳·埃马努伊洛维奇·亚基尔(1921.6——10),无/一级集团军级
马尔基安·雅科夫列维奇·格尔马诺维奇(1921.10——11.28),上尉/军级
卡尔·伊万诺维奇·卡尔宁(1921.11.28——12.5),准尉/师级,代理
马尔基安·雅科夫列维奇·格尔马诺维奇(1921.12.5——1922.4.21),上尉/军级

谢苗·瓦西里耶维奇·尼基京(1895——1941):原俄军准尉,苏联师级。1915年入伍,相继在俄军第31预备步兵旅第103预备步兵营与第38步兵团服役,二月革命后陆续被选为团及第10步兵师士兵委员会委员。1917年8月被派往萨拉托夫省阿特卡斯克招募新兵,随后留在当地加入了当地赤卫队乌法人民武装战斗组织,历任作战部队指挥(1917.10——12)、乌法战斗支队司令(1918.1——4),1918年2月加入布尔什维克,内战期间历任第1奔萨步兵团团长、第5集团军滑雪猎兵支队司令、第26步兵师229步兵团团长(1919.5——8)、第5集团军步兵副总监(1919.11——1920.3)、第23步兵师师长(1920.7.4——9.24)、第35步兵师104步兵旅旅长(1920.9——1921.10)、105步兵旅旅长兼师干部训练处长、第36步兵师师长、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第1外贝加尔步兵师师长,1920年7月获红旗勋章。战后历任太平洋步兵师师长(1923.11.23——1924.6)、西伯利亚军区供给总监(1929.7——1930.10),莫斯科军区供给总监(1930.10——1931.3)、第2步兵军代理军长(1930.3——4.30)、科罗斯坚筑垒地域司令(1930.4.30——1932.3)、工农红军军事建设局局长(1932.3——1934)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主管部队后勤保障)(1935.9——1936.8.15)、第11步兵军军长兼斯摩棱斯克卫戍司令(1936.8.15——1938.3.4)。1935年11月被授予师级军衔。1938年3月4日被捕,次年7月20日被判处10年监禁,1941年6月死于狱中。

卡尔·伊万诺维奇·卡尔宁(1884——1937):原俄军准尉,苏联师级。1904加加入布尔什维克,1907年入伍,一战期间相继在俄军第114步兵团、第3拉脱维亚步兵营、第1拉脱维亚步兵旅第3步兵团服役,二月革命后任里加市第3区副专员,十月革命后任第3拉脱维亚步兵团团长。内战期间历任东南革命军第1纵队司令(1918.2.3——4.1)、库班—黑海苏维埃共和国罗斯托夫方面军司令(1918.4.1——5.15)、库班—黑海苏维埃共和国武装部队总司令(1918.5.28——7)、北高加索红军司令(1918.7——8.2)、莫斯科军区特别合成师(1918年10月23日改称第1莫斯科工人师)第1旅旅长(1918.10.15——1919.6.18)、师长(1919.6.18——7.15)、第54步兵师师长(1919.8.26——10.27)、第59步兵师师长(1919.10.27——1920.3.7)、科克塔切夫军队集群司令(1919.11——12)、塞米巴拉金斯克军队集群司令(1920.1——2)、西西伯利亚军区预备部队局局长(1920.3——9)、第23步兵师师长(1920.9.28——11.14)、第3步兵师师长(1920.11.14——1921.5.20)、第3独立步兵旅旅长(1921.5.20——6.23)、第3步兵师副师长(1921.6.23——1922.7.1、代理师长(1921.11.28——12.5)、第14步兵师师长(1922.7.1——1924.10.20)、第10步兵军副军长(1924.10——1925.6)、工农红军除军队以外军事化与体育训练副总监(1925.6——1926.4)、代理总监(1926.4——9)、工农红军总参谋部教育总局步兵战术训练总监(1926.9——1927.6)、工农红军空军护航部队参谋长(1927.6——1928.10)、副司令(1928.10——1934.4.21)、司令(1934.4.21——10.21)。1935年起任国防与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中央委员会高级指导员,1936年5月被授予师级军衔。1937年6月8日被捕,11月2日被处决。

马尔基安·雅科夫列维奇·格尔马诺维奇(1895——1937):原俄军上尉,苏联军级。1915年入伍,一战期间曾任第428步兵团机枪连连长、团副官。内战期间历任第1彼得格勒工人团教官、排长、连长、营长(1918.7——9)、副团长(1918.9——1919.1)、第5尤里耶夫—扬堡团团长(1919.1——6)、第46步兵师第3旅(后改称第138旅)旅长(1919.6——1920.7)、第52步兵师师长(1920.8.7——1921.6.3)、哈尔科夫军区副司令(1921.6——10)、第3步兵师师长(1921.10——1922.4.21)、1918年11月加入布尔什维克,1920年5月与1925年7月获两次红旗勋章。战后任西南军区司令(1922.4.21——5,27)、第15步兵师师长(1922.5——9)、第23步兵师师长(1923.6.8——1924.5.13)、第5步兵军军长(1924.5.13——1928.4)、中亚军区第1副司令(1928.4——1930.7)、莫斯科军区第1副司令(1930.7——1932.8)、白俄罗斯军区第1副司令(1932.8——1933.8)、工农红军机械化与摩托化军事学院院长(1933.8——1936.6)、列宁格勒军区步兵总监(1936.6——1937.3)、副司令(1937.3——8),1935年11月被授予军级军衔。1937年8月7日被捕,9月20日被处决。

约瑟夫·尤利亚诺维奇·托马舍夫斯基(1871——?):原俄军上校,1890年入伍,一战期间历任俄军第194步兵团第1连连长、第486步兵团团长(1917.4.6——12.15),内战期间历任红军第10步兵师师长(1918.12.10——1919.1.6,1919.1.20——2.6)、第23步兵师参谋长(1920.7.4——9.9),之后结局不详。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塔拉先科(1891——1937):原俄军中校,苏联师级,1913年入伍,一战期间历任格奥尔基耶夫斯基俄军总司令部独立警卫营财政处长、军需处长与非作战部队指挥、第5步兵团营长、第8步兵团财政处长,二月革命后被选为第8步兵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后任第82预备步兵团团长(1917.8.1——1918.3.4),内战期间历任莫吉廖夫地区边防巡逻队队长、卡涅夫县军事委员会主席,1919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同年5月起陆续担任第1苏维埃特别团团长、第4乌克兰步兵师第1旅旅长、第12集团军远征支队司令(1920.1——3)、第58步兵师第1旅(后改称第174步兵旅)旅长(1920.3——10.9)、第23步兵师参谋长(1920.10.9——11.9)、第64费奥多西亚步兵指挥员训练班主任、第8辛菲罗波尔步兵指挥员训练班主任,战后历任第9苏呼米步兵指挥员训练班主任(1923.9——1924.5)、第6哈尔科夫步兵学校校长(1924.5——11)、乌克兰军区军校副总监(1924.11——1925.3)、波尔塔瓦步兵学校副校长、敖德萨步兵学校校长、第15步兵师师长兼尼古拉耶夫市卫戍司令(1930.4.15——1932.10)、蒂拉斯波尔筑垒地域司令(1932.10——1935.5)、第15步兵军军长兼政委(1935.5——1937.9)。1935年11月被授予师级军衔。1937年9月26日被捕,12月22日被处决
霍尔德施特恩见第2步兵师,洛克捷夫见第1步兵师,普列特尼奥夫、涅克拉索夫、谢列布良尼科夫、米罗诺夫、布特科夫、古罗维奇、斯科波夫、尼先斯基、叶戈罗夫、戈雷、索科洛夫、阿列克谢耶夫等资料不详
总结:在内战期间的红军师 当中,第3步兵师一共出现过三次(当然后两支本质上是同一支部队),并且与第23步兵师还有一定的纠葛,也因此对部队源流造成了一些干扰和混淆,甚至包括维基百科在内的一些俄语资料上对于其发展都出现了错误,也为搞清楚确切情况带来了阻碍。本人也是花了一定力气才搞清楚了具体部队沿革:原有的第3步兵师在1920年11月因为在于弗兰格尔军队的交战当中损失惨重被并入进了第23步兵师,但不到十天之后合并了第3步兵师的第23步兵师便更改番号将第3步兵师的番号延续了下来(仔细注意的话还会发现政委和参谋长也均是原第3步兵师的政委和参谋长,只有师长是原第23步兵师的师长卡尔宁保留)。而后在半年后还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缩编成旅又恢复,也正是这两段特殊经历为该部队历史带来了一定的混淆。当然两次成立的第3步兵师基本都一直在南线与邓尼金和弗兰格尔作战,整体来讲在当时的红军部队当中属于中规中矩的存在,并且该师在1939年前从乌克兰调到了远东,随后整个苏德战争期间一直在远东未参战,机缘巧合中避免了许多红军战功赫赫的老牌部队在开战初便被德军歼灭的命运,但同样也令该部队历史更没什么可以细说的事迹,而在战后也很快便被裁撤。该师的历任师长当中,除了在第三次成立时以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武装部队司令身份兼任师长的亚基尔之外,其余生平也基本像该师的经历一样谈不上出类拔萃,最有名的大概便是当时主业是政委兼任师长,还未完全转型成为指挥人员的小古比雪夫,此人后来也以季山嘉的名字在中国革命当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另外还有一位连诺夫斯基值得一提,其在1920年便已经是两枚红旗勋章获得者,而在当时与其享有同样殊荣的基本都是内战期间红军声名显赫的名将,但此人除了战时所担任的几个职务之外其他生平信息一概空白,带着一股神秘气息,也不由得不令人感叹资料的短缺所带来的研究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