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与再生产的少女们

——《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观后浅感
注:本文是基于剧场版《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发起的一些自己的有关解读,由于算是第一次写动画的短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还望读者海涵与指摘。另外,这篇解读涉及到大量剧透,并不建议没有看过剧场版《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并且打算观看的读者阅读。
“列车一定会到达下一站,那舞台呢?我们呢?”
这个问题最初自长颈鹿之口提出,而在站在变形的列车前段,刮过的强风将九九组再度披上的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时候,又一次饰演了那个想要停下脚步,不甘接受现实的“反派”的大场奈奈,同样也近乎冰冷地,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这句话,也自此贯穿了整部剧场版动画,变成了一个舞台少女们不断扪心自问的终极问题。
于是,奈奈拂刀,1v6,皆杀,狂野的巴洛克(wi(I)d-screen baroque)中,我突然意识到,她的所作所为已不再是为了复刻两年前top star的选拔,而是为了在九九组真正成长之前,以一种近乎强迫的手段,“就像喝了很烈的酒一样”,让彼此以revue的方式说完那些未完的话。正如bgm老哥所言:她们战斗的意义已经从“不战斗就无法成长”变成了“再不战斗,就要成长了”。
“如果这是观众和舞台所期望的话,那么我已然站上舞台。”
天堂真矢不愧为首席,到底看得透彻。舞台少女失去了舞台,便不再有任何意义。她们所作所为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站上舞台,她们不曾具有名为“少女”的属性,她们从始至终只因舞台与观众而闪耀,也被舞台与观众所驱使。离开了名为舞台的载体,也就意味着舞台少女们某种意义上的死亡,这也是在那辆列车当中,九九组所见自己的那些躯壳(尸体)的含义。不得不说,身为观众的长颈鹿(我们)当然乐于看到永不结束的故事,永不闭幕的revue,与永不迎来终点的列车。因此,长颈鹿也化作了舞台少女们的燃料,继续支撑着再度开幕的revue,与再生产的少女们。
而也她们必须在这场再演的revue当中,找到那个问题的答案。
“列车一定会到达下一站,那舞台呢?我们呢?”
然而,在这场始料未及的皆杀当中,唯一得以幸存的只有爱城华恋一个人。因为奈奈看到了,华恋与自己一样迷茫,而她迷茫的原因,则是此刻远在英国的神乐光。
奈奈清楚,单靠她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于是她让华恋坐着已然空无一人的列车,自己去寻找那个问题的答案。
仅仅从结果看,奈奈的做法是成功的。在一场场近乎华丽的revue当中,古川监督充分将自己扎实的分镜功力,化作了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与演出。而少女们想要倾吐的心声,无不在演唱的一个个吐字当中,与金属相交的铿锵作响一并,成为了revue的一部分。有些夸张地说,少歌的演出是我有生以来看到过的,继魔圆之后最具有创意,最具有冲击力和最契合配乐的,这实际上也完美符合了古川监督秉持的所谓“进行原创动画企划时,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设计才能让观众享受动画的乐趣』“的原则。很多长颈鹿(包括我)都会戏谑地说,这哪里是revue,简直就是在以一种极浪漫的方式打情骂俏。
“怨恨的revue”中,花叶组在泥头车的对创之后一起倒在粉红的花瓣海里,香子接过了双叶的摩托车钥匙,接受了彼此分离的任性,留下了一直等候的约定;“竞演的revue”中,真昼以自己特有的风格,在狠狠“拷打”了逃避着华恋的神乐光之后,放下了过去那个嫉妒的自己,给予了神乐光追寻华恋的勇气;“狩猎的revue”中,纯那触底反弹,以被戏称为“家暴”的方式,否定了那个以他人所言为准则的自己,令人意外地击败与敲醒了不愿改变与害怕未来的奈奈;“魂之revue”中,迷宫组则展现了最具戏剧感的表演。克洛杀死了真矢名为首席的容器,揭下了她空洞与演饰的面具,在一剑封喉中打破了真矢自我封闭的心墙,以“对英雄给予试炼,对圣者给予诱惑,对我给予了你”的词藻达成了最终的告白。
而对于爱城华恋与神乐光的最后一场revue,我以为,古川监督会像TV版里面一样,给长颈鹿们展现一场满是刀光剑影,颇具压轴色彩的生杀大戏。
但是我错了,古川监督决定以一种出乎我意料的,简洁却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展现这场revue:代表被约定和迷茫束缚着的过去的爱城华恋倒下死去,全新的爱城华恋以再生产的方式在炉中重铸。列车点燃了火箭发动机,冲破了荒原上的沙暴,将华恋送到了东京塔的顶端,长剑与短匕相峙,“最后的台词”中,没有残酷的搏杀,神乐光将匕首插入爱城华恋的身体,闪烁的宝石喷薄而出,东京塔的顶端像逃逸塔一样在碧蓝的天空下弹射出去,插入了position zero的位置。《Super Star Spectacle》震撼人心的旋律之中,舞台少女们立于悬空的轨道尽头,任由自己的披风随风而去,就此完成了属于自己与彼此最完美的终幕。
而我,待到字幕放完,彩蛋结束,才发现自己正呆坐在屏幕前,眼眶湿润,不知何言。
列车终会到站,而舞台少女们,也一定会满载着彼此的承诺与誓言,到达下一个舞台。
无论在角色塑造,剧情完整度还是演出水平上,剧场版《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都较于TV版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角色塑造上,它用revue之间插入的回忆片段完善了恋光二人的羁绊,进一步丰满了爱城华恋这个角色,解决了TV版中饱受诟病的塑造问题;剧情完整度上,它给予了舞台少女们不断自我拷问的问题一个答案,赋予了九九组基于舞台的继续存在的意义;而对于演出水平而言,则是在TV版基础上,在作画,分镜,配乐等方面全面提升。无论如何剧场版《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都为九九组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给长颈鹿们交上了一份古川监督自己的令人满意,也令我深深感动的答卷。
这篇解读本该到这就结束了。
然而,当我看到了一篇bgm老哥写的深度解剖文章之后,再回过头去重新审视,又能够发现,这份答卷的确令人满意,却又并非完美。
“列车终会到站,而舞台少女们,也一定会到达下一个舞台。”
是啊,“到达下一个舞台”。
正如我前面所言,舞台少女本质上依附于舞台的存在,舞台这个载体一旦消逝,舞台少女便会达成某种意义上的死亡。为此,九九组以“终会到达下一个舞台”来回答这个问题。然而,这是少歌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却也是其最具缺陷的地方。
所谓“到达下一个舞台”,不过是在一个舞台消逝之后,寻找下一个替代品,让舞台少女持续发光发热。但是此举虽然有效,却也把少女们永远束缚在了“舞台”这个为她们量身搭建的蛋壳之中,这个蛋壳纵然可以尽善尽美,却也永远只能是一个蛋壳。
是啊,舞台是让舞台少女闪耀的唯一方式,而她们似乎也可以通过revue的方式来表露真心,就像剧场版中她们所做的一样。但是,revue的本质永远是一种表演,而“表演一种真实”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自洽的悖论。舞台本质上是一种为她们订做的装置,一切的复杂都被暴力地符号化,就连代表着伤痛的鲜血都被无害的番茄所替代,这样一种符号化和理想化的“蛋壳”,又怎能替代真正的现实?舞台少女既然身处舞台之上,也就注定了她们无法像他人表露真心,仿佛带上了一层假面,只能无限接近真心却又无法触及真心。这就是“舞台少女”颇为可叹的里层,在闪耀与热烈之下的悲哀。以revue的方式来抒发感情,是少歌最有特色的部分,同样也是具有一定程度缺陷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而言,“到达下一个舞台”更像是一面自我欺骗的镜子,一个明知列车会抵达下一站却又强行为它续上轨道的并不高明的手段。舞台少女,从字面上来说本就应该具有“少女”的属性,失却了舞台,她们本应该还有着一种舞台之下的,真正的少女的自我。
由是观之,少歌是否可以在此之上给予少女们一个更为完美的回答呢?是否可以突破“舞台”这一固有的桎梏,赋予“舞台少女”一个更为完整的诠释呢?是否可以完成一个更为深入的解构,将舞台之上与舞台之下加以平衡与融合,给舞台少女们一个更好的结局呢?
当然,这些都不是我们这些长颈鹿们该想的东西。古川知宏,这位被认为是几原弟子的天才监督,或许有朝一日会在日后的企划当中给我们一个答案。
回过头来,少歌依旧是一部在观看之后给予了我极大震撼的作品之一。上一次这样被深深打动还是看《利兹与青鸟》的时候。时至今日,少歌作为一个原创企划所获得的商业成绩已然证明了它是成功的。就算抛开它的剧情内核不谈,少歌所采用的演出手段和方式仍然是相当前卫,创意和具有借鉴价值的。于观众而言,或许会显得有些“吃电波”,然而正如《孤独摇滚!》里面的台词一样,或许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一定能够打动一部分人的吧。
且容我就此草草收笔,本人才疏学浅,本文不过是一时兴起之作,往往词不达意,行文潦草,只是希望其中的那份感动与收获,能够传达与分享给各位读者吧。
Uclancey
20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