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也好死也罢(番外原型赵宋夫妇)

2020-08-02 11:52 作者:梦中的赵贺  | 我要投稿

第一章,初见

公元952年,白苏城内有一户女婴出世,时逢贞娘的昭儿已经一岁,而他却在征战的路上了?

三年后,跟着父母去南苏城拜见魏荣,那才是与他第一次的相见?

十二岁,延庆节赴约?她穿着碧绿的齐胸群里在南苏皇城里第一次见穿着黑色绣有龙袍的他,那时他已经是九五至尊。那时候,他们再次相见他在想这个女孩怎么像他故去的良配,见他就像是前世的爱人一样恍若隔世,,,,从此相见中不免有多次交谈。

“我曾经见过你,那时候只有三岁?”

“是的,小女已经不记得了”

“哦,,,,,难道这次上次的缘分”他伤感说道

,,,,,,,,,,,,,,

自贞娘故去,韩廷祚一段时间走不出来,曾经着想追寻与她奈何重任在肩便想着活下去,虽然他的母亲看他很难受,所以为他擅自为他指为婚事,名字叫王舒雅。但不是他想要的,但后来给他皇后的位置,为人谦恭有礼?但不到四年因为生下的两个子女早夭,郁郁而终了?

后又独身四年,除了常常怀念与他青梅竹马的贞娘,剩下的只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再者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要不然真想跟随她而去。。。。。。。。。

即使拥有了江山,也难补此憾。。。。

“哦,听说你的爹爹是一位白岩城节度使,你的母亲曾是上任城主的女儿?”

“是,主上?”

他仔细端详看着她的模样,怎么那么像故去的孝贞皇后?越想越心痛,感觉贞娘在世对她亏欠很多,如今上天派了天使定能好好守护她?

于是两人相见甚欢,就像是故友似的相谈着一天,临走时他赐给她衣冠霞帔?

。。。。。。。。。。。。。。。。。

第二章,相思

968年的一个明媚的三月三,距离上朝见面已经是一个月了?婉娟穿着淡黄色的衣裳坐在窗外看着满是春色的花和树,格外惆怅?

“小姐,小姐,你有什么心事吗,是不是思念上次见到的那个人”婵儿说到

“没什么,只是吃不下睡不着”

“莫非小姐已经犯下了相思病?,,,,,”

“我打你,,,,”婉娟笑着跑过去要打婵儿?

……

就在第二天的黎明上,各位臣工聚集在南苏皇宫的宣城殿上?他们齐齐的站在两旁,在并奏梁国被收复的同时,还不忘南苏国的立后人选。特别是韩延义(就是上部里的义儿,常年跟着哥哥东征西战如今已是卒本城主)。

突然他开口到

“君上,现在的梁,汉,晋,周,蜀差不多已收复,唯一还有一件事还没有摆平?”

“什么事”

“恳请君上为国选一位王后”

“臣附议”他们异口同声道

“………我已心系一人,已承诺永不会再娶了?……”

在他看来,只要跟他一起的妻子都不会长久的白发偕老。因为王舒雅的无怨无悔对他的付出,他竟为她独身了四年以示怀念?~~~

立王后本是母仪天下,为国谋福。古人云齐身治国平天下。只有君王立后才生下少主可以继承父业,给天下一个安定?否则又要回到从前”

廷宜说道?

突然坐在皇位的韩廷祚听到这句话,又要想起那时候的生活场景,在他看来儿女情长比国家安定重要。即使思念着逝去的贞惠皇后,但为了安定不得不抛弃个人情感,如果在天之灵她也会理解吧。于是他沉思片刻,回答道?

“你们可有钟意王后人选”

“臣建议,立宋衍之女婉娟为国母?”

“为何”

“臣以为,宋衍之妻即是前朝太祖之女长宁公主的女儿,又是军功显赫,理应是国后之选”

“臣附议”在宣成殿上朝的臣工同声异口的回答?

“朕在考虑下吧,退朝”

随身的内侍官高喊一生退朝,韩城主就离开了朝堂。只剩下诸位臣工们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后就离开了朝堂?

只剩下了廷宜与崔进两个人?

“崔指挥使,问你一件事”

“什么事?”

“你说城主为什么不立国后,他都独身四年了”

“这我哪知道,你不是他的亲弟弟吗”

“我那知道呀?他未当城主之前不是经常找你吗”

“是呀,可是他从来不给我讲他的私事,一般就是国家大事?”

“我想应该是因为贞惠皇后,也就是苏贞娘。想当年他们何等夫妻情深。要不是我大哥建功立业当上节度使极少对她陪伴,就不会那么早香消玉殒了。后来续娶了王舒雅,生下的孩子都早夭了……”说起来他的眼里满眼都是泪花?

“原来是这样的……”

一向跟着他追随建功立业的崔进,只当征战杀伐的将军,却忽略了已成为城主统一天下大哥的真正心思?

“这几年,我大哥对他们用情至深呀……”韩廷宜感慨道

………………

第三章,犹豫

在宣城殿下朝的韩廷祚,回到了书房开始批阅内侍送来的大批奏章?对于弟弟的提议,他不是没想过,只是两位夫人的去世对他打击太大了?

话说起来,那天见到的小姑娘怎么会长的那么像故去的贞娘。音容笑貌,举止言谈都像她……一想到这里,心中极有好感又对她无限牵挂?可惜,年龄相隔,他已年芳三九而她已经是豆蔻年华?……一想到这里他就去批阅奏折去了,一直到凌晨才安睡,从继位之初到现在一惯如此?

直到第二天亮了,他在书房睡了一觉醒来随身候着的宫女为他整理好衣裳才去宣城殿上朝?在朝堂和群臣讨论什么时候讨伐北国,剩下的就只是对婉娟的思念?

“他真的是贞娘吗,世上怎么会有如此相像的人?…………”

“唉,贞娘是贞娘,婉娟是婉娟,不可能会如此相似的?”

他这一切神情都被他的弟弟韩王韩廷宜看到眼里,他决定要替独身四年的哥哥做一件大事?

“城主,如今天下百姓安康,可北国不安本分,几次三番妄图染指我南苏国,你看如何城主决断?”

身穿黄色的龙袍韩廷祚坐在龙椅他的思绪突然被一位大臣打断?于是他回答道

“北国是要打的,因为在我幼小的时候,当时的晋国皇帝石生与北国的慕容齐有过条约,割让了晋国十城。历代各朝君主都想收复,都是做了两三年就被更替。。。。如今我即位十年,南征北战收复了诸多城池,也灭掉了几个国家。百姓安康,国家安宁,如果不把晋国遗失城池收回来,百年之后将会灭于他国手里?因为他所割让城池就是南苏国的边境保障,我不收复自有后代子孙收复…………”

“臣无异议”

“退朝”随身内侍的一声喊,群臣高呼万岁后就各自离开了?

下朝的韩廷宜一路上心事重重,他正在琢磨哥哥的上朝的神情?

“莫非他有心意国后人选,既有心仪人选为何不说……”突然回想起延庆节下朝时,他本是回宫送南国的叛乱求救信无意在书房撞见韩廷祚对宋婉娟的召见?

“莫非是她……”

于是不知不觉中,骑马已经走到家?恰好穿着红色的齐腰裙白色的抹胸加上深色的外衣梳着精致的妆容的柔仪公主拜访(上部的玉容,如今以嫁给崔进)缓缓的行礼道?

“臣拜见公主”

“请起吧”

“是,”依礼起身“不知妹妹找我何事?”下朝的廷宜回家褪去朝服又换上了墨绿色的衣服

“我找三哥来,是请求你联合朝臣给城主上一份奏疏”

“什么奏疏”

“一是请求立国后,中宫空虚不能无后,二来,,,,,恳请给元哥哥(上部的赵元)和赵元某一个官职”

第一好办,第二件难道你找到他们了”

“是,前几日找到元儿表哥的信,他说他是白岩城来的?是当今已经孝和太后的侄儿,当年经商因战乱与母亲失去了联系?后来哥哥当上城主后,曾下令找到他到最后了无音信,最终成为他心中的結?……”

“好,我一定会上奏的?还有你说的立国后可有人选?”

“莫非三哥可有人选”

“记得那次延庆节,我去送捷报看到了城主与宋衍之女两人相谈甚欢,再加上前几天他郁郁寡欢,似有心事?所以怀疑跟她有关,但因为重情结发,所以迟迟不能下决定~~”

“唉,咱大哥就是这样重情重义的一个人,所以忘不了他娶的两任国后,所以三哥你该多多上奏尽早早立国后~”

“我知道了,我会努力的”

于是兄妹俩谈到深夜,柔仪公主就离开韩府了

……………

话已说完,已是天黑了?韩廷宜送走了柔仪公主就回到了书房,准备着处理今天的事物,看书看地方官送来的奏折?突然,一个声音传来?

“老爷,城主来了,他在门外候着”

听罢声音,放下手中事物。与传话家丁一起到门口迎接,只见韩廷祚的轿子与宫里人在门口等待?

“臣不知城主来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城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廷宜不必多礼,起来吧”

轿子里面的声音令廷宜平起身子,抬头一看。廷祚城主从轿子里走出来,穿着蓝色的衣服,头上还有玉簪挽着他的头发,显得他天容玉色?

“我今天来,不光要找你叙叙旧,更是有一件大事与你商量……”

自韩廷祚当上城主以来,每当有疑难杂事,或者有解不开的问题?都会微服出访到他最信任大臣家找他商量,因为是同母生的兄弟,所以对廷宜格外的关照,给南城尹的职位并让他掌握生杀大权,形同储君~?

“大哥,我~~~~”

“有什么事”

“大哥,我觉得你该立王后了,,”

廷宜的话让他的笑容瞬间凝固。。。。

“自贞娘嫂子故去,我就从未见你笑过,一直看着昭儿,芳儿,还有三个女儿长大?有时上朝长长的发呆,即使续娶了舒雅嫂子相处了三年,也与生下了三个子女。可是她再做更多的贤良淑德,相夫教子,依旧走不进了你的心里一直到最后抑郁而终?…………大哥,怀念一个故去的原配夫人重要吗”

听到这句话的韩廷祚默然发呆,,,突然,他回答到?

“廷宜,你不懂?我与贞娘是青梅竹马,自小相识。从一开始见到她时我就想这是上次赐给我的缘分,虽然那时候因为礼仪规矩不经常相见,但她的模样已经刻在我心里了?后来,每次回到故乡想见她的时候,我都会央求爹爹看望苏伯伯,,?后来成婚后我如胶似漆的相处一年就去流浪,她在家里替我侍奉爹娘,恭顺有礼,后来我建立功业衣锦还乡,才得知她为了我安心在我当时离去的没有告诉我有孕,,?后来她身子赢弱离开了我,就在葬礼后,这样的娘子我去哪里找了”

“大哥,,,,,”

“我虽然成为了城主,不但是一个南苏城,更是南苏国的皇帝?虽然封平之伯伯为梁平王,封贞娘为贞惠皇后,但改变不了我是他女婿的事实。虽然我知道苏家不承认我在我当皇帝后苏爷爷退隐山林,苏家把他除名,但我依然会把他当成亲生父亲对待~~~~?”

“大哥,你说的话我都懂,贞娘嫂嫂已经去世了七年,你也想她七年?为什么不愿接受了其他女子的爱意?舒雅嫂子不是爱你恋你吗,为什么想着贞娘却不愿接受她的感情,让她带着遗憾去世?

先有家后有国,才能治理好天下?如今后位空虚四年了,朝臣的希望就是早立国后才能安国。。。。。。。”

廷宜的话已经打动了廷祚的心里,他觉得我不能就这样想着她?在他当皇帝被人拥立皇帝前夕,曾醉酒梦见贞娘过?

“相公,虽然我离去一年多了。我在天堂里看到你做的一切,你的心情我都懂?但是我不愿看到你颓废的样子,希望你能从失去我的阴影里走出来,解救天下苍生?也希望你有一份新的感情,能替代我照顾你了却心愿。。。。。”

“贞娘,我不要你离开我,你回来好不好,,,,”

梦中的话如浮在眼前,要不是当时她的鼓励,就不会有今天的他了?虽然她已经走了,如今该确定国后了,不能就这样了颓废了。那日见到的姑娘真的像去世的她,只不过年龄相聚太大了?…………………………

“你有什么心意人选”

“臣弟请求立宋衍之女婉娟为国后”

“可是年龄相聚太大了,我这样的三十九岁的年龄能配上十二岁的小姑娘~”

“年龄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两情相悦?~~”

这句话让他默然发呆?????

“这个事,交你去做吧”

“臣遵旨~”

于是两人深谈,从儿女情长到国家大事一直到深夜韩廷祚才开始离开,廷宜在看到他大哥的离去的背影里想到?

“大哥,我一定会替你办好这件事的?~~~”

第四章,决定

在一个明媚的晴天里,万里无云?婉娟与环儿出过家门来到了苏河旁,开始放河灯?

“小姐,你这河灯里写着什么"

“不告诉你”

“我知道啦,肯定写着那天圣上召见,让爹爹再次带你上朝见他一面,,,,”

“死丫头,让你胡说”

起身伸手要打环儿,桃红色的衣服随风飘扬追着,不知不觉中天上铺满了红霞?

在白岩城外的苏河放完河灯就回去了?回到宋府里已经是天黑了,她们小心翼翼的推开了大门,进来关上门。回头一看,只见父亲在院中站立,望着天上的皎洁的月亮?

“跪下”

父亲的一声令下让她们吓得不轻,立刻跪下来了?

“你们今天去了哪里,为什么回来那么玩,你知道全家都为了找你~~~”

“女儿去苏河放河灯去了,祈求有个好姻缘,能嫁一个深情的好夫君?”

“你不知道吗,女子就要懂得三从四德,待在闺中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们出去就不怕人家笑话你,说苏家管教不严?”

“我不怕,我就要有一个好姻缘?不喜欢听别人的,我要自己遇见喜欢的人共度一生~~~”

“你~~~~”

突然一个家丁急忙跑过来

“老爷,门外有个人在等候,送来请谏就离开了”

宋衍接过东西署名是“廷宜”,拆开一看信中?

“白岩城节度使在上

请恕小弟冒昧,鄙人就是当今城主的弟弟韩廷宜,今有要事相求?我奉王兄之命为国选后,无意中曾撞见过王兄与令爱的召见,听到他们相谈甚欢?觉得那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缘分,想让令爱成为国后?如果允许请给我回执

廷宜署,,,,,”

看到这里,宋衍的脸色填满了喜色,他觉得好日子快要到了?于是,,,,

“婉娟,为父今天不惩罚你了,你们回房休息吧?”

“女儿(环儿)告退”

于是她们回房休息了,宋衍回到书房召见了夫人?

“夫人,我想与你商量大事”

“哦,老爷什么事”

“当今城主之弟给我写信说想与我们家结成姻亲,立婉娟为国后,可她又是被城主召见过的人所以我想与你商量?”

“老爷,这是好事。能跟圣上结亲是好事呀?当年我以郡主之身嫁你,你不是对我极好吗?虽然换了城主,可他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平定了诸侯结束了乱世?还减轻赋税,重农工商?你说这是不是上辈子的福分吗,虽然年龄有差距但是只要能对女儿好就可以了???”

“既然夫人这样说我就给他回执,约在六月六初见商定女儿的婚姻大事?”

,,,,,,,,,

于是宋衍夫妇就这样敲定了婉娟的婚姻大事,高兴的回屋睡觉了?就在门口散步睡不着的婉娟,偷听到了父母的谈话心里乐开了花?

她默然的走到自己的闺房,看到院中的花花草草里想着

“他会接受我,他会喜欢我吗?世人说你情深只爱一人,而我觉得那是你情深,一生挚爱一人的表现?要是我成为你妻子,我一定会用一生去打动你让你不会孤单,这样的我你会接受我吗???????”

惆怅间回到闺房,关上房门拿出了当时廷祚送给他的木偶放在桌子上行了君臣和夫妇之礼?

官家,今天是我们的大喜之日,我们要早点安歇吧。。。。。”

不经间想到以后的生活便偷笑起来,然后又看到了木偶

“你会娶我吗,如我能成为你的王后定不负相思意好好待你的”

于是就带着美梦就睡着💤?

于是廷宜收到了宋衍的回信,约在六月六举行了相见礼两家聚集在宋府,廷宜带了不少的聘礼到门口?

“臣参见苏王”

“起身吧,宋兄?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哦,苏王,忘了介绍了?这是我的夫人,这是我的独生女。。。”

“小女见过苏王”

廷宜见过婉娟,好像在哪里似曾相识过,看到的姿色连他也沉迷其中?

“她即将成为国后,我不能这样?”

强大的意念止住他的邪恶的想法,微笑道

“起身吧”转身对宋衍道,

“想不到你们生出来那么漂亮的女儿,不要说城主连我都看呆了,,,”

于是就这样两家商定了成亲入宫的日子,定在了十月二十?连婚礼细节都不落下?一直到黄昏廷宜才离开,深夜回到韩府里给城主上奏结果,得到的批复是!

“不要问我,一切交付你作主,,,”

,,,,,,,,

第五章成婚

从此以后宫里便派一个礼官专门来教未来的国后学习宫廷礼仪,琴棋书画?还好婉娟学习快,不到两月时间就学会了繁琐礼仪?

“姑娘,没想到你学习得很快,连老身都望尘莫及?日后当上了王后,别忘了要为我们说说好话”

“那是当然的,只要行得正做得直就可以”?

……

于是就这样礼官教了三个月就离开了宋府,回宫了?

终于到了成婚前夕的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有点明媚?天气寒冷的连树叶都掉落了几分,只有白岩城的人流很多,都聚集在宋府。因为他们知道,今天是婉娟出嫁,入宫当国后的日子。

突然礼官带着圣旨来到宋府,高喊道

“圣旨到?”

宋府的人听到声音后赶忙出来下跪迎接?

“敬南苏国主令

时之今秋,今日良好?祭拜上天,龙凤之合

咨尔宋衍之女贤良淑德,恭顺有礼。朕有意纳为后宫,成为国后?望即可入宫,行夫妇之礼?

钦此”

“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感念皇上之恩”正在跪着宋衍接过圣旨后起身,交代全家人办好了入宫细节就在客房招待宾客?

婉娟在闺房梳妆打扮,带着沉重的凤冠穿着红色的喜服,在丫鬟的带领下离开闺房到前厅告别父母,踏上了入南苏皇宫的马车里?

从此迎亲的车辆在去南苏城的路上走了一天一夜,那些迎亲的人和官员们都对未来的国后礼遇有加。。。。就这样到了第二天傍晚终于到了南苏宫城?

只见韩廷宜带着文武大臣在宁德门等候,那些执事司的人从马车上把新娘迎下马车。韩廷宜行过君臣之礼后,就指引新娘在去往明德殿的路上?

到了明德殿,韩廷祚穿着红衣在门口等待?他们相互见礼后一起去太庙。两人庄严肃立,相视无语。各穿着红色婚服,男的英俊女的俊俏。。。

太庙到了,道路两旁有几个侍卫把守,在他面前只有庄严肃穆的祖宗排位。在场的人们见到城主就开始行礼被他看见说

“大家不必多礼,今天是大喜之日不必多礼,,,”

于是话刚落,礼官就开始高喊!

“新人到”新人缓慢的走到了堂前,在礼官的指引下他们相互完成了主要大婚礼节。于是到最后,礼官宣读立后诏书?

“南苏国主书

天生蒸民,树之思牧。韩宋大婚,龙凤呈祥,?

昔韩城主与宋衍之女大婚,乃是顺天应民,天作之合。

今上告苍天列祖列宗,,,,,,我必待她如爱人之”

诏书比,拜完各列祖列宗们,在场的人们都高呼万岁后就离开了太庙,而新人们回到明德殿内了。。。。

第六章,洞房谈心

进入明德殿,堂上有偌大的红色喜字,一对红色的蜡烛在火光的应照下悄悄的流泪。中间有几盘贴着红色的喜字花生,,桂圆和枣,整个范围都是喜气洋洋???

新人们回到明德殿新郎挑开了新郎的盖头后,在内侍的帮助下褪去繁重的衣服发冠,坐在床边开始盘坐后,韩廷祚就遣散了她们离开休息了?两人相坐对立后,韩廷祚看着眼前的俏丽美人,伸手触摸与贞娘相似的容颜不觉的发呆:

她多么的像故去的贞娘,可她终不是她,,,他正想收回停在她脸庞的手,却被她一把抓住:

“官家,你会喜欢我像父母一样宠爱我吗”

听她的话他的脸上愁云顺间消失,会心的回答?

“你怎么这样说”

她不紧不慢的回答道:

“我未出嫁时爹娘不让我出闺房,非要找嬷嬷看我让我学习琴棋书画。可我偏不听老是趁着他们不在家就偷偷跑出去玩,害的被我爹娘知道狠狠打我一顿。。。。因为我最小爹娘对我宠爱有家,哥哥姐姐都让着我不让我受任何委屈所以我在家很幸福。。。。”

屋里红光满屋,韩廷祚静静的听她讲的一切,被她握着他的手不忍收回?

“你知道官家,其实我思慕你很久了”这句话让韩廷祚一惊。。。。

“自从上次召见,我就喜欢你了。我爹说在我三岁的时候,曾见过你?那时的我还幼小,官家正在从凉州打仗归来,意气风发正在接受上任城主封赏。再后来还有上次随父母晋见,真正看到你的模样就再也忘不掉你了。觉得你是对情感专一,情有独钟的一个人,你征伐有年,广施仁政,努力的把国家治理那么好。却还是得到天下失去她?你有遗憾,没能与那个心中的最爱终老。所以你常常活在自责,即使给她娘家人最高的荣誉却还不是忘不了她。。。。。”

她的话已经说到他的心里了,眼泪忍不住的掉落下来?

“官家,你放心。

我不会与她争的,我会好好的对待你,像她一样爱你的,来拯救你的遗憾。请把我当成你心中的影子,像父母一样的宠爱我吧?”

听到恳切的情求,廷祚说道?

“你的心意我知道,但是她在我心中早已经过去了。虽然我的结发她已经离世多年了,活在我心中很多年。没能与她终老是我一生的痛,但我用一生怀念她的。虽然大臣是为国选后不忍见我孤单下去,那我会把你当做我亲生女儿对待的。”

“谢谢官家”

“睡吧?”

于是两人就寝安睡了。

~~~~~~~~~~~~~~

第七章相认

婚后第一天天将明,韩廷祚早早起身穿上衣服。看到熟睡的婉娟不忍叫醒,便嘱咐宫女们不要叫醒她然后就悄悄的离开明德殿。在书房看了一部书就去上朝?

在朝堂上,文武群臣肃立等着城主上朝,期间还有切切之声。

“张大人,如今国后已定,接下来是不是要立太子。”

“是呀,是该立太子了。可是德荣郡王(昭儿)与燕云王(芳儿)尚未成年。。。。城主该立谁为储君”

“我觉得应该是权位最高之人,城主的心腹。武梁王韩廷宜,,,”

“城主到”

内侍的这一生高喊,群臣都站成一排跪下行礼,只见穿着黄袍的韩廷祚缓缓的从外面进来,坐上龙椅。

“爱卿们都起来吧。朕这次来是要向大家说一件事,朕要御驾亲征”他环视一周说道。

“自我登基以来到如今,已经是第三次讨伐了?他当初要走了几座城池,这次我要连本再利讨回来。诸位卿有何见解。。。。。”

“不可,讨伐时机未到”

“为何”

“如今北国已经是强国,不在是当初的容易被欺负的民族。如今北国都城宣原城池坚固,如果贸然讨伐,恐时机不成。”

“这样说我是永远不能讨伐了北国”

“未可,等到时机成熟,,,,”

苏怡大臣的这句话如同冷水一下子把他的雄心壮志给浇灭,只剩下了失望。

“难道,一生无法讨伐北国,收复失地吗,,,,,,”

如果这次他不能讨伐北国,会让他崩溃的。。。。

停顿了许久,武梁王廷宜出列道

“国君(前几日上朝廷祚把称呼给改变了),臣弟带来了好消息你一定会高兴的”

“说”

“上次你微服出访到臣弟家里之前,柔仪公主来过臣弟家里说过元儿表哥的事。她说元儿表哥曾给她写信,说想见国君一面。”

眼前的这句话让他一惊?

“莫非,他有消息了”

“是的,柔仪公主曾派人打听过并把他接来,如今在店外等候。。”

“快让他进来吧,还有诸位爱卿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就下朝吧”

群臣在万岁声就离开了朝堂,只剩下了廷祚与廷宜。

“宣赵元儿进朝晋见”

门外走进来了中年人,穿着灰色衣袍脸面素净。进来看到廷祚之后高呼后,抬头看一眼国君疑问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但想不起来。

“表哥,你可知我是谁”

“臣不知道,只觉得你跟我的表弟很像,在哪里见过像一个故人。”

“~~~幼时在白岩城里,你常常来我家里借我东西,我也常常去酒楼里跟你舞刀弄棒~~~”

“莫非你是香儿表弟,,,,你可知我是怎么度过吗。。。”

原来,自从那次因为战乱无心夫妇带着香儿离开白岩城后。元儿的酒楼就被官兵洗劫了,连酒楼的员工没能幸免于难。原来的商主一下子变成穷光蛋,从此他的生活一贫如洗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生活的他曾想过不想活下去,在一棵树上就了结自己的生命。到最后还是一位侠士给救下了。于是他就跟随这位救他的人同吃同住,不久后结为异性兄弟。

再后来,元儿就靠着聪明才智和智慧才在商界有一席之地。如今的他已经娶妻生子,育有七个孩子????

听到他的经历,韩廷祚已经泪流满面。

“没想到表哥的经历是那么苦,当初在我功成名就的时候就应该找你呀,,,表哥,你可愿意为官”

“表弟,我不会做官的。如果有可能请你将来为我的二子赵若冰谋一个职位。我那三子对水战研究颇深,曾深入梁国扮做渔夫钓鱼,就是专门研究在船上怎么作战,,,,”

这一次,韩廷祚正为攻打梁国发愁,因为将士不熟悉水战而头痛,沉思一想道。

“我会答应的,改天让他进朝晋见吧”

“谢谢表弟,"突然想起什么"哦,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于是,韩廷祚的心愿总算完了,过了几天召见了赵若冰。见他对水战有见解分析透彻,就让他跟随爱将李吉做事。

,,,,,,,,,

第八章,习惯

……

公元970年的秋,天色已经黎明了,天上的还有像鱼白色的云,只有明德殿里面安静了许多。一群侍候新王后的宫女拿着衣服正在门外守候。

睡在床上的婉娟慢慢睁开了眼睛,看到了屋顶突然想起什么。

“槽了,不好了。”正在宫外守着的宫女们听到这声音急忙跑进来看到婉娟齐刷刷的跪下。

“王后恕罪,王后恕罪”

“哎呀,我不是说你们的,我是说我好像起晚了错过伺候国君更衣的时光”

“原来是这样呀,吓死奴婢了。”一位机灵的宫女说到。

“其实国君早起的时候交代过了,看王后睡的太香想到大婚之时王后,从千里迢迢赶来一路上车马劳顿旅途太累不忍叫醒。所以嘱咐贴身内侍交代宫人让你好好睡任何人都不许打扰,违者杖责二十,,,,,所以才不敢打扰你"

听到这句话,婉娟欣慰想到:没想到他是那么温柔体贴的人?

“好呀,我饶恕你了,你们起身吧。”

“谢娘娘”跪下的宫女们都起身了,齐刷刷的站在一旁。

“接下来该做什么就是什么,开始吧。”

“是”

于是她们给婉娟梳妆打扮,几个人忙活得不亦乐乎,都想着努力这样做要得到新王后的开心。

“你看,如何”一个宫女拿着铜镜给他看。只见镜中的她画着精致的国后妆容,头上梳着小盘髻,穿着枣红色的国后华服,庄严朴素。

“这是我吗”

“是呀,如今你已经是国后了,开始到宁德殿见诸位宫人嫔妃还有诸位夫人了。”

“他不是只爱一人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嫔妃”

“那是前朝的,自国君继位以来原来有一万宫女后来为了节省开支释放八千多人。剩下的不愿走,所以根据她们的意愿决定去留。”

“哦”

于是在她们的侍候下,完成洗漱,吃饭。。。。。

“国君到”韩廷祚下朝快到了明德殿,婉娟重新整理好衣冠跑出去迎接,不小心的踩住裙子扑在正在赶来韩廷祚的怀里,这一刻宫女都看到眼里忍不住偷笑。

“唉呀,你怎么那么地不小心,快起来别让人家笑话”眼前的情景让他吓了一跳,却要忍住不笑。

“哎呀,官家,人家还不习惯里国后,穿着裙子跌倒了。。。。。。”婉娟爹里爹气的说。

“好了,下次慢点”

他微笑道,随后跟着眼前的像她女儿一样年纪的国后到宁德殿接受朝见。终于到了宁德殿,诸位宫女嫔妃带着自己的子女在旁边等候,包括韩廷祚的妹妹柔仪公主还有他跟贞娘的五个子女。分别是德荣郡王韩昭,燕云王韩芳,永清公主韩兰,永昭公主韩雪,永萝公主韩冰,其中长女永清与婉娟是个闺蜜?

“国君国后到”

听到这礼官的报声,原本正在窃窃私语的宫女嫔妃们齐刷刷的回归各位跪下。

“国君万岁万岁万万岁,国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诸位夫人都平身吧”

“谢国君国后”于是她们起身了。

这时,韩廷祚看她国后一眼,握着婉娟的手说道:“这是宋衍之女宋婉娟,也是你们的国后。从此以后你们对她礼遇有加,不许以下冒上。。。”

“奴婢谨遵圣命”

说吧韩廷祚让她们离去,只留下了子女五人与婉娟叙旧。

“姐姐,这个就是爹爹选的母后吧”昭儿说。

“这位姐姐好漂亮呀”永昭与永萝用眼打量着他的新母后?

“这个就是我们的新母后”低着头永清公主起身抬头看了一眼他的新国后,惊讶到:

“是你吗,真的是你吗,怎么那么快就成为了我的娘娘”永清公主哭着说道

“是的,圣命难为”

“不重要的,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你都是我的好姐姐。我爹爹肯立你为国后也是喜欢你才这样做,那时听我舅舅说过关于我娘,还有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就知道你长的像我娘,所以才与你交好成为闺蜜的。。。。”

“…………”

“如今,我该叫你一声娘娘了”

永清公主正欲行礼,被婉娟拦住了。

“不可,妹妹,在人前你该叫娘娘私底下你叫我姐姐就可以了,要不一直叫娘娘我还不习惯里。”

“好”

看到这一幕的韩廷祚一开始从惊讶到欣喜,他没有想到他的大女儿居然跟她认识。

“原来你们认识呀,我还担心你们俩会相处不好呢。”

“爹爹,你放心我们不会的,弟弟妹妹也不会的”

于是就这样结束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第九章,惩罚

从此以后的几年里,永清公主常常带着弟弟妹妹到宁德宫去给王后请安聊天。而韩廷祚也时常的宠着这个小妻子,生怕让她受尽委屈。

每次

她每天就会早起到佐膳房亲自会料理他最爱吃的东西,然后看着他吃饭穿衣去上朝,有时衣服破了替他缝缝补补,对待他的子女就像是亲生一般。每次在他快要下朝归来的时候,她穿上吉服盛装,就像是等待远方的丈夫归来的妻子似的。。。。。。

又是一天的黄昏,她像往常一样在他归来的必经之路等待。途中明德殿的假山处遇到了窃窃私语的宫娥们。

“这国后真是的,都已经是国后了为什么穿着盛装在门口等待,,,,”

“还不是为了得到恩宠,表示她贤惠的那一面,,,”

听到了这里二十岁的她才明白了人心险恶,于是她决定惩罚她们,恰好柔仪公主进宫了看到这她正想请安用手势被制止了。

于是两人一起偷听那宫娥说话:“听说国君迟迟不立太子,这是为何”

“肯定是看中吴梁王韩廷宜,,,,,,”

话音完毕,那宫娥们似乎不知道国后与公主在身后,即将大祸临头。。。。。

“你们受谁指使,为何那么做”一个声音传来,一个深灰色衣袍的公主和淡黄色的国后在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吓得她们连连跪下求饶?

“公主,娘娘饶命,公主娘娘饶命”

“你们说的话我都听见了,一开始说我的言行是为了取得国君的宠爱,装的。请问你们懂得夫妻相处和睦之道吗,就是嫁给心爱之人后要事事以他为先,想着她爱着他。你们没有成过亲不懂得情爱的甜蜜,也不懂得持家每次在闺房等待丈夫回来的喜悦,那刻的时光应该是平静幸福的的吧。。。。可是你们居然议起朝堂之事,那是你们关心的事吗。。。。”

“娘娘,我们就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请饶恕我们吧,再也不敢了。”跪着地下的宫女连连磕头。

“那好,如果有下回再让我遇见我定不轻饶,下去吧”

“谢谢娘娘和公主,谢谢娘娘”于是她们就起身离开了。

婉娟回头看了一眼柔仪公主说道:

“姐姐,你看我这样做行吗”

“行行行,我的弟妹什么时候怎么会那么厉害,不过要小心宫里的耳目,,,,”

“恩,我会的”

话音刚落,突然宫人来报说国君即将回到宁德殿了。于是婉娟辞行了公主就坐上车回去了,而柔仪公主正在为她的将来际遇担心着。

第十章甜蜜幸福

急急忙忙的归来就远远的看到了国君在宁德殿屋里坐着品茶等候,到了宫门口此情景后心里有点害怕,就吩咐佐膳房准备好饭菜送过来,转身就跪下行大礼。

“恭请官家圣安。”

“起来吧,你我不是外人就不必多礼了。你刚刚去哪里了,我刚过来就看不到你。”

“臣妾知道你归来,以为你会在鉴湖亭路过。正想接你回家可是遇到嘴碎的宫人说我怀话,于是我就以王后身份惩罚了她们。”

“噢,,,她们说什么,,,,,”突然一个声音被打断了。

“国君,国后,膳食准备好了可以上膳吗”

“可以😊,正好肚子饿了。。。”

“是”

宫人把佐膳房送来的饭菜一个一个端过来放到他们面前的桌子,直到了送完打开盖子就奉命离开了。他看着一桌子饭菜垂涎欲滴,情不自禁的拿起筷子夹起了清蒸鱼的肉开始吃起来了。

“这味道好香,好香”

“官家,好吃就多吃点这里有玉带汤,珍珠米呢?还有我家乡的红烧大宝”

“恩,看来是要多吃点。刚才的话继续说下去。

”没有了”

“啊,,,,,”

“我刚刚说过了,最后罚她们禁足,一周后不许出门。”

“嗯,你是该成熟了,以后就跟着玉荣多学习吧。”

“是,都听官家的”

话毕,韩廷祚又夹起了珍珠米,舀起了玉带汤喝了几口苏酒,意味深长的说道:

“过不了几日就要御驾亲征,去北国收复失地。恐怕十天半个月了回不来了,也可能很久。等回来我承诺带你云游四海好不好,做一对神仙眷侣”听到这句话婉娟哭了

“臣妾何德何能受国君的厚爱。”

“好了,不要哭了”他轻轻地试去了她的眼泪,心疼的抱起她拥入怀里安慰,,,,,

恰好日已落下了天空慢慢黑了起来只有月亮和星星慢慢地挂在天空。而宁德宫的两个人在吃完膳食之后宫人服侍他们更衣之后就离开安睡了。

过几天他就要去御驾亲征去打仗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这一夜的思念格外漫长,是他们第一次分离。

第十章征战(上)

公元975年的九月秋,天和日丽晴空万里,连树上的叶子也落下了几分。只有婉娟国后穿着水蓝色的衣服与王子公主们带着众位臣子在南苏城北门外给送行。

“官家,你一定平安回来呀。你不是我一个人的你是整个南苏国的。。。”

“父皇,你一定要归来呀”

“好,我答应你们一定会归来的,恩我走了。。。。。。”

于是他踏上马带着十万大军就离开了,婉娟就望着他渐渐离去的背影越走越远。

。。。。。。。

大军历经三月终于到了北国边境,辞行的时候是秋天到这里是冬天。韩廷祚国君下令就在北国境内的忽固城安顿下来,然后写信派人去德源向北国君主赵通下战书。。。。

几天后,一封书信飞驰而来,由内侍经手给赵通,收到战书内容是这样.

门下可是北国的国主,朕本是南苏国的皇帝。此次前来就是讨要前朝皇帝割让北国的十个城池,如果你能把它们归还我封你为镇国节度使,还可奉你为兄弟之国,永为两国友好之邦。

如果不想归还,只能兵戎相见血洗北国,,,,

廷祚敬

当赵通收到这封战书心里开始害怕起来,急忙召集大臣聚集商议对策,所有人说要南苏国投降。因为南苏国收复了几个国家兵力着实不弱,与他对质无疑是螳臂挡车。

只有一人反对归降,那就是霍尊。他认为如果回降就走上亡国之路,注定要被他国看不起活在他人之下,与其屈辱的活为何不向他人求救。

在他的建议下,赵通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给他相邻的国家也就是“爸爸”大余国求援,而大余国的可汗接到这封信就欣然同意了。派了二十五万大军援助“儿子”。

于是南苏,北国,大余就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战争。

………………

征战(下)

975年的十二月,大雪纷飞寒冷刺骨,韩廷祚收到了他的小娇妻与后宫嫔妃给将士们做的御寒冬衣与他弟弟筹集的粮草,将士们穿上也不冷了更有力气抗敌。

于是熬过了976的春天,他们打仗势如破竹打的顺利似乎没有一个人抵抗。。。。就这样打到了离北国都城不远的城池叫玄原停下了安营扎寨。

“国君,如果一直打下去不但灭了北国还可以收复了十个城池”韩琪说到

“时候还早着呢,等打下来一定要给你补办庆功酒,,,,”廷祚答。

于是,玄原打下来并不容易他的位置易守难攻,想要得到它并不容易。加上大余国派来的大军夜晚偷袭,韩廷祚气不过北国派人求援,竟然把大军歼灭砍下他们的人头挂在城门口,还给大余可汗与赵通这封信说问服不服。

当赵通与可汗知道这事,一个害怕还有有人安慰,一个不屑一顾,对韩廷祚敬佩有加。

于是又过了几个月到夏季六月,玄原城还是攻不下因为有大余国撑腰而且常常偷袭,这令韩廷祚头疼不止。

于是到了八月末,玄原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将领们离家快一年了都有点想家了所以有点不想在继续下去可是韩廷祚的命令不得等到打胜仗之后才能回去。

九月初的天气晴好,南苏国的大将樊林(曾攻打过梁国,对前来投降的梁国主礼遇有加。)

建议用宣河水挖沟到玄原城门口准本用水淹城。于是韩廷祚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允许他做了。

。。。。。。。。。。。。

挖好的那天晚上,宣河的水顺着挖的沟流到南苏城内,城门口上面的士兵纷纷放弃抵抗,都逃走了。只有城内的店铺府衙一时间水漫金山,城里的百姓哭声震天,房子被洪水给冲散了。

“报,玄原城内有洪水到来,,,,,”

“什么,”赵通差点没晕过去,前来派来援助的北国的“爸爸”说话:如果你选择投降,我就立即撤兵。

说完就离开了,带着军队回国了只留下北国的百姓人心惶惶,终于走到了做亡国的道路。于是赵通就写好了降表,派人送给韩廷祚。

当韩廷祚收到之后信中这样写道:“,,,,,,我愿意归降,勿忘初志”

正当高兴之余,突然接到了诸将来报:营中有不明病症导致士兵身体虚弱无法正常的下床行走。韩廷祚听到这消息忧心忡忡,让随身太医王太医诊治。

当王太医走访诊治才知道,原来是士兵水土不服来的时候到秋天如今快一年了再加上梅雨季。军营中的带来的水早已经没有,吃饭作梗的都是接的雨水,使用过后脾胃不和,肠胃虚弱。已是痢疾缠身,如果在打仗恐怕要损耗一半兵力,,,,,,,,,,,。

当他把结果报给国君韩廷祚,他召集诸将商议:“如今大军疾病盛行,可以打到北国首都吗”

诸将:“国君,我们还有力气争取收复十座城池。。。。。。”

韩廷祚:“机会还可以重来,但如果以牺牲大军性命得来的胜利我做不到,撤军吧。”

诸将:“这,,,,,,,,,,,”

韩廷祚:“崔进,樊林,听我的,下令撤军”

诸将:“是”

于是都离开大帐,安排部下连夜收拾行礼,粮草连夜离开了。。。。。。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是最后一次征战,错过了胜利的最佳机会。

就连准备投降的赵通听到这消息也是不可思议。就在连夜离开的第一天,玄原城墙突然倒塌了。原来这城池只要把积水抽干,城里的墙经过一夜泡发就松散,随然就倒塌了。。。。。这是韩廷祚没有想到的事。

在归来南苏的路上大军一路艰难前行着,身体康健的士兵搀扶着生病的人,重病者躺着马车上由随行太医们诊治。。。。。。

第十一章:归来

分离了一年的国后宋婉娟每日黄昏都会在明德的等候着他的归来,再现旧日笑容温情在重现当初的承诺。。。。。。

976年的初冬早晨,永清公主带着弟弟妹妹来宁德宫请安顺便陪她说说话已解故乡之愁。她活泼懂事,有贞娘的秀气性格,深得姐姐的喜欢。对于儿子,她更喜欢韩芳,因为芳儿小她七岁,昭儿比她大一岁见面更像是她哥哥,生疏。。。。

正在聊天谈话之际,突然宫人来报。

“国后,国君归来了。”正在这时,她手中的碗突然掉落碎了,急忙跑出去到南苏北城门郊外,而吴梁王韩廷宜则带着文武大臣一起集合在北城外迎接。

他们站在郊外面等待寒风袭来感到格外寒冷,只有婉娟的站在远处远远的看到了韩廷祚大军的身影。当天色越来越暗天上的红日将要垂落之时,她渐渐地看清了他的脸,,,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起同来的文武大臣跟着她行大礼喊到。

“诸位起身,王后起身”说着搀扶着他娇妻起身,又搀扶文武大臣与王子公主????

“国君,臣弟为你准备了酒菜,为你接风洗尘”

“好好,廷宜也有心了。”接着对着大臣道

“这仗打了一年失败了,不是因为军事力量弱就是水土不服导致士兵因为我的私心失去了几万人的性命,是我错了向牺牲在北国的将士们说声对不起。从今以后我一定注意各位身体健康多多注意大家的心情所以都回去各司其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大臣高呼着口号就离开了只有王子公主还有他的小娇妻一起回到了宁德宫。

在宁德宫里女儿与儿子他们一家其乐融融,说说笑笑,良久他的子女都已经离开了。夜色笼罩着天空此时已是天已黑了。

………………

第十二章,承诺

公元977年春节,位于南苏国东南部的石黄国张德带着妻儿与降书一起来南苏国。南苏诏书到达以后他以为韩廷祚要他的城池,临走前交代不要与南苏兵戎相见后就踏上征程。

到了南苏城里韩廷祚就让武君王韩昭作为使者接待,然后回到了宫中举行了宴会住了几天。由于接待史原本是韩廷宜的,后来廷祚为了培养儿子韩昭所以就把他给替了下来了。由于韩廷祚的无心决定致使韩廷宜对哥哥有怨恨。从此他的权利做的越来越大,致使私心过重慢慢兄弟之间开始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等到张德开始离开南苏城,韩廷祚亲自送行并送了一袋东西嘱咐他回到家乡再看。于是他将信将疑的收下了东西踏上回石黄国的路程,回到家才发现那是各位大臣上的奏折于是他哭了。奏折内容是大臣强烈要求国君把他给扣下顺便收复国土统一南苏国,但是韩廷祚并没有这样做,他想让张德的忠心让他不再有造反的承诺,让两国从此安居乐业不再兵戎相见……?其实韩廷祚的真正私心就是因为岳父苏平之的家族是最初是从石黄国迁到梁国的,因为他娶了贞娘灭了梁国。所以家族把苏平之的名字从家族除名并不承认这个苏家女婿,爷爷苏巩一气之下退隐山林,叔叔苏尹最后出家当和尚了。

石黄国的黄昏降临,只有张德在家乡的山上向西北方向跪拜手举着黄色东西高呼:

“臣感谢国主不杀之恩,日后一定会忠心耿耿的不负你的期望……”

………………

同时韩廷祚下朝回到了宁德宫,见到了每日前来迎接的婉娟国后然后他们挽着胳膊就这样回宫了。,如今他们已经成婚了八年还是那么甜蜜幸福,只是没有了生孩子。

“婉儿,如今我跟大臣商议了等到二月就去白岩城,你会愿意跟着我糟老头子去吗”

“愿意,不管去往哪里,是刀山火海还是天涯海角,我都愿意陪着你去”

“好,到时候就一起去做一对神仙眷侣。”

“恩”

………………

第十三章,迁都

终于到了那天,韩廷祚夫妇穿着朴素的宋制衣服与几个大臣亲信带上了随身的收拾好的行李还有吃的用的东西坐上马车一起走向白岩城的路上。

整整的走了半月也就是二月十五那天终于到了白岩城,韩廷祚回到了曾经的故居,走到了曾经小时候的地方了韩府与苏府,推开了各自的房门屋外枝繁叶茂杂草丛生屋内的东西摆放整齐却布满了灰尘到处都是蜘蛛网。心酸的同时想起了他的童年,父母承欢膝下与贞娘青梅竹马的时光,如今贞娘已经去世多年至今他始终忘不了贞娘在他心里她才是他的最爱…………,可惜他们都不在了。

想到了这里他命随身的随从把杂草除去,只剩下了一颗老树。自己开始打扫韩府与苏府的房间,过了一天终于完成了。从前的蜘蛛网不见了灰尘也没有了,整个屋子焕然一新,像搬进来了新家。黄昏他令人添置了需要的东西之外,晚上韩廷祚与婉娟就在里面住下了。

他们每天的日子不是看看书就是每天看当地官员送来的文书,晚上一起微服私访到集市感受他治理下的盛世景象。看到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景象他也安心了。

就这样他们住了了一个月,期间韩廷祚夫妇一起到他幼时的地方看看,一起游山玩水。还在当初的地方挖出了与贞娘一起埋葬的佛像带在身边。

如今当初的那个她已经不在了只剩下空荡荡的一个人,幸好有个像她的那个人还在…………

………………

就在公元977年的三月,他在白岩城的府衙召集随身大臣与当地官员,其中就有吴梁王韩廷宜。

“我召你们来,是想与你们商量大事。我想迁都白岩城……”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为何”韩廷宜说道

“这段时间我去看过地形,白岩城四面环山,城池坚固再说百姓安居学业士兵斗志昂扬,将来要是都城迁到那里可以抵御外敌。。。。。

而南苏,虽然是四朝古都但四面环水地势低洼,纵使经济繁荣却抵不住外敌~~~"韩廷祚面露忧色说道。

“国君,国基是否坚固取决于后代君王励精图治,对国家和外敌是否有良久之策。而不是迁地势都就能解决的,如今南苏已是前朝古都众位大臣与百姓已经根深蒂固。如果迁都必定劳民伤财,百姓们哭声震天。

所以一个国家是否抵御外敌在于后代君王之德,不在于地势……”其实韩廷宜说出这话就已经对哥哥的强烈不满了,因为他是南苏城主而国君借迁都的理由想逃离他的包围圈。。。。。

“臣附议”

“臣强烈反对迁都……”

一群官员们一起走出来反对迁都,理由一致就好像被韩廷宜收买一样。

“”那好吧,下班……"韩廷祚面露难色就离开了, 他们都商议后就离开了都只剩下韩廷祚默默发呆……。

………………

第十四章,定陵

踏上回南苏的路上,他最后来到离白岩城东不远60里的河柳镇韩氏家族陵墓,那是韩无心在他当国君前一年就生病去世了,后来赵素在他第二年也去世了。所以他们夫妇的陵墓原本葬在了南苏东南,后又连同贞娘,王舒雅一起迁葬于此……。

想起过去种种,他让身边的人去附近集镇准备祭祀的东西,然后开始为父母举行祭祀大典?

先是他们跪下磕头祭拜,然后韩廷祚起身拿起酒杯向陵前倒了几杯酒,最后他向父母哭诉这这几年思念?

“爹,娘孩儿长大了也当上国君,南苏国正在走向了鼎盛的巅峰也变成了强大。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兵乱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收复十个城池……”他的这般哭泣身边的人也哭了起来。完毕,他却登上最高处拿起了弓箭向西方射箭直径500米龙山脚下指着说

“百年之后我要葬在这里,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了。”并把挖出来的佛头像放到箭落下的地方埋葬作为自己的陵寝,并起名为永苏堂。

最后带着国后婉娟来到了离父母不远的贞惠皇后陵,拜祭了他的妻子贞娘后婉娟说话了。

“姐姐,我是国君的妻子宋婉娟。在家乡曾经听过你们夫妻感情深厚相濡以沫的情感之后我就对他芳心暗许,与他成婚时曾承诺一起白头到老虽然他比我大二十但我相信我一定会感化他的。虽然他对你怀念半生至今无法忘怀,但我愿意做为你的替身去温暖他~~~~

姐姐,你不会生我的气吧,如果你在天之灵一定不会看到他这样孤独的度过半生吧?所以请你放心我一定会替你照顾他半生,加倍对你的子女好的~~~~”

说完他们就离开了故居,韩廷祚对婉娟说的的这句话更加感动了。

………………

第十五章,真相

终于到了978年的初夏,在一次夜晚中与人饮酒中悄然声息去世了。这一噩耗传来国后悲痛欲绝,无法接受他最心爱的人离去连一句话都不跟他说就离开了。。。。

就在办葬礼的第三天,在韩廷祚的灵堂前婉娟国后派人去请韩芳继位,可是到最后这个传话的内侍却请来了韩廷宜?

“怎么是你”

“怎么不是我,难道你以为是我的侄儿。告诉你吧,你知道我皇兄是怎么死的吗。是自从白岩城回归之后我派宫里的人每日在他膳食中下“浮云散”,虽然是慢性的但食用过后还是正常人一样慢慢地越积越多,只要一碰酒就开始毒发身亡。他怎么没想到最后是我害的,当初要不是皇兄娶你恐怕你就是我的人。”

“你无耻”

“是呀,自小我跟皇兄亲密有间。可他呢,登基之后让我改名说是为了我好我也认了,后来他三番罢免我的人,还三番两次的给我施压。我看他是不喜欢我而是他的儿子。

终于我从崔进知道了我母亲立下规矩说三传约里面没有我名字,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原本这位置是传给我的,为什么迟迟不公布~~~

我承认我喜欢你,在我第一见你的时我心动了曾经梦想把你娶回去可是自从知道你们夫妻恩爱之后我就很伤心,于是派人去宫中散布你的谣言,没想到被你知道惩罚他们他还对你那么好。所以我放弃了。。。。。

如今我已经是皇帝了,明天就要登基了你该祝贺我才对是呀。。。。”

听到这句话她不得不从,因为这天下都是他的她含泪行礼到。

“我们母子的一切都交付与你”

“你放心,定不负你的期望”他说这句话好虚伪呀~~~~~~

第十六章,结局

978的六月十二,韩廷宜登基做了国君封宋婉娟为宋贞皇后(前朝皇后,不是自己的妻子)。由于她参与皇位之争最后让她迁到白岩城居住而韩廷祚的两个儿子在六年后韩昭跟随下叔叔出城打北国由于不熟悉地势中了敌军的埋伏被叔叔训斥,回到家中用剑自刎了。

而韩芳则一年后被叔叔派人偷偷用毒药赐死了。当宋贞皇后知道之后悲痛欲绝,自责没有照顾好他们。。。。。

如今她已经是二十四了。

后又韩廷宜三次北伐北国,两次失败最后第一次胜利,只不过因为苏平之父子带兵打仗失误所被抄家有幸活下来的人举族迁回到了离南苏六十里的旧县安居。

而韩廷祚的另一弟弟周王韩廷荣被人陷害被降职,到千里之外的梅州安居最后郁郁而终。。。。

最后石黄国张德因为上邦皇帝压力被迫纳土归宋,最后被他毒死了。韩廷祚在位的时候韩廷宜对前来投降的降也是这样的。

…………………………

二十年后,永清公主接到了宋贞皇后病危消息。前往白岩城去看望,婉娟临终前对她说道“我死了没关系,替我到永神堂看看你父亲说我没有照顾好他的儿子我后悔呀。还有如果有机会不要让我家族的人做官~~~~”

于是她酣然而逝了,香消玉殒了。只留下了哭声一片。韩廷宜知道宋贞皇后去世之后,不成服不参与丧事不让她入太庙,把她的棺椁放在永清公主的家里。

直到三年后皇帝去世韩光一继位才把她迁葬了永神堂旁边,最后他的结发妻子也一起陪葬在侧。

从此以后,他们三人终于在一起了,从此以后一定和睦相处,琴瑟和鸣。旁边还有一位不认识的侄媳妇在替他尽孝道。

翩翩黄鸟,雌雄相依。

念我之独,谁与同归。

(关于赵贺,赵宋的原型故事已经终于完结了,但我相信他们的凄美爱情故事更多人会知道会喜欢他们的。)

注:赵贺,赵宋就是赵匡胤与贺贞,宋皇后


思念
戎马半生


生也好死也罢(番外原型赵宋夫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