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神探狄仁杰》看越王李贞之乱(第3集)

2020-08-02 11:43 作者:九零_Reburn  | 我要投稿


        十年前,以越王李贞和黄国公李霭为首的逆魁,曾在襄阳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召集李唐的亲王元舅、遗老故臣,谋反逆天。与会者竟多达一百三十多人,名单在越王记室刘金的手中。


1 襄阳大会应该是钱导创作

        我查遍了《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这个所谓的襄阳大会,三本史书中均未记载,应该是钱导的个人创作(没有要批评的意思)。因此时间是无法确定的。剧中对李贞起兵失败的设定基本遵照历史事实。即:李贞起兵过于仓促,以至于仅仅二十日左右就兵败身亡。那么我们不妨假设襄阳大会的召开时间与李贞起兵时间接近。


2 襄阳大会的地点,严谨吗?

        严谨。李贞起兵的时候,他的身份是豫州刺史(注:是实权刺史)。笼统来说豫州是今天河南地区。当时的襄州刺史,据《旧唐书·太宗诸子传》记载,是李元轨:

垂拱元年,加位司徒,寻出为襄州刺史,转青州。四年,坐与越王贞连谋起兵,事觉,徙居黔州,仍令载以槛车,行至陈仓而死。

        李元轨是李贞造反的同谋。因此李贞把集会地点放在襄阳,没什么毛病。

3 李贞起兵造反的时间

        八月壬寅,冲召长史箫德琮等令募兵,分告韩、霍、鲁、越及贝州刺史纪王慎,令各起兵共趣神都。太后闻之,以左金吾将军丘神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以讨之。

        越王贞闻冲起,亦举兵于豫州,遣兵陷上蔡。九月丙辰,命左豹韬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将兵十万以讨之,又命张光辅为诸军节度。

                                                                                                以上出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八月壬寅,是688年9月16日。这是越王的长子李冲起兵的日子。

九月丙辰,是688年9月30日。这是朝廷出兵讨伐李贞的时间。

因此,李贞的起兵日期,就在688年9月16-688年9月30日之间


4  越王造反的主要成员介绍

        高祖皇帝有子22人,太宗皇帝有子14人,合计36人。到公元688年9月李贞造反的时候,直系皇子们还剩下:高祖皇子4人。太宗皇子2人

        高祖系是:

        11李元嘉、14李元轨、18李元名19李灵夔

        太宗系是:

        10 李贞、11 李慎

        加粗的是参与造反的。

        以下是对他们的笼统介绍:

        

图中黄色的是参与造反的人员

        此前我已经写了3篇专栏,分别翻译了 

白话《旧唐书·列传第十四·高祖诸子》(无建成元吉)

白话《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 太宗十四子》

越王李贞之乱 from《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在其中详细论证了这些特性的来源。有想细究的读者可以去查看这3篇文章。


        用十字军之王2的语言来描述就是:造反,你主要需要的是:军事总管和间谍总管。前者打仗,后者搞阴谋。但是很遗憾,在越王李贞的这个造反团队里面。这两种人才都没有。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1 高祖和太宗时期,久经战阵的王爷,如吴王李恪、河间郡王李孝恭、淮南王李神通这几位,还有像薛万彻、柴令武等与之关系紧密的将领,都在高宗即位的前十年被长孙无忌他们几个整死了。

        2 高宗时期的战争,如对高句丽、突厥、契丹、吐谷浑等部的战争,皇帝在选择出征人选的时候,出于减少皇权威胁的角度,刻意避开了几位宗亲王爷。

        以上两点,导致王爷们虽然擅长骑射、射箭的人不少,但那只是个人武勇,基本都没有指挥战争、行军打仗的经历,普遍不具备军事才能。也缺乏相应的计谋训练。

        3 皇室在教导他们的时候,基本都会刻意往谦谦君子的方向引导。后果就是,比较优秀的王爷,最后成长为了文学家或者财政总管之类的角色。但没有一位是间谍总管

       

5  越王造反的主要败因

    诸王约定了一起造反,但尚未约定起兵时间。越王李贞的长子李冲就擅自起兵了。这导致诸王均没有准备充分,李冲自己也准备的很仓促。仅7天就兵败身亡。结果对诸王来说,李冲起兵的消息和兵败的消息几乎是前后脚传来的。因此诸王都没有响应。仓促起兵的原因史书未记载,我们不得而知,我个人推测有两种:

      1 密谋造反的消息泄露,不得不提前起兵

        这是有可能的。毕竟武则天掌权后在朝野遍布耳目。打探到了诸王密谋造反的消息,并不奇怪。

     2 李冲个人有【急躁】【愚蠢】的特点

       按旧唐书说法,李冲是在接到了李撰(李元嘉的儿子)伪造的诏书以后就立刻起兵。而实际上他自己都没有准备好:

        冲,贞长子也。好文学,善骑射、历密、济、博三州刺史,皆有能名。初,冲自博州募得五千余人,欲渡河攻济州,先取武水县。县令郭务悌赴魏州请援,魏州莘县令马玄素领兵千七百人邀之于路,恐力不敌,先入武水城,闭门拒守。冲乃令积草车上,放火烧南门,拟乘火突入。火之未起,南风甚急,及火已燃,遽回为北风,未至城门,烧草已甚,冲军由是沮气。有堂邑丞董玄寂为冲统帅兵仗,及冲击武水,玄寂曰:“琅邪王与国家交战,此乃反也。”冲闻之,斩玄寂以徇。兵众惧而散入草泽,不可禁止,惟有家僮左右不过数十而已。乃却走入博州城,为守门者所杀。

        我们可以看到,李冲自己募兵的这五千人,要攻打武水城,仅仅因为一次攻城失利(放火烧城门失败),士兵就丧失了士气。而堂邑丞董玄寂这个人,本是李冲的手下。他在这个时候对大家说“咱们这是造反”。李冲为了控制局势,把董玄寂杀了。结果局势更加崩坏,士兵四散逃入了草泽。李冲自己在逃回博州城(他自己是博州刺史)的时候,被守门将领杀掉。这说明:李冲募兵的五千人,组织度不够,事前的思想宣传工作做的也不到位。可见事前准备是严重不足的。另外这段也暴露出李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几乎没有,非常糟糕。十足一坑爹玩意。

6    黄国公李霭

        这应该是两个角色。分别是:老11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撰。和老19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他们都参与了造反。其中李撰负责了前期的联络工作。另外史书上,繁体的zhuan字是这样写的:譔。简化后是这个字:撰。这俩字指的是同一个人。

7 介绍下李元轨这个人

越王之乱平定以后,刘金侥幸逃脱。可他贼心不死,四处奔波、威逼利诱,又串联了一批逆贼。以李元轨为首的,公然起兵反逆,乱平之后,刘金再次潜逃。

       首先,在诸位皇子中,李元轨算是比较有才华的一个。下面是他的特性图。感兴趣想要看细究的,同样可以去找这篇文章: 白话《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 太宗十四子》

基本都是正面特性...

        在历史上,李元轨是跟越王李贞一起造反的。史料上没有写他起兵的过程。估计就是:听说李冲起兵了,准备起兵。没几天,李贞兵败了。他也被抓了...并不是剧中说的,李贞先造反。后来李元轨又造反。


8 越王记室刘金,这是个什么官

        所谓的越王记室,根据《唐六典》的记载,应该是指的:亲王府中的 记事参军事。品阶为从六品上。职责是:掌表、启、书、疏。

        下面这张图是我根据《唐六典》复原的亲王府的组织架构图,我们接下来还会用到。

        


9 理想主义者刘金

        今天早晨,狄春带回了吏部的库档。我细查之下,惊奇地发现:你竟然曾经在越州做过县令,后调入越王府中,做了一年的长史,一年之后 你因病告假还乡...

...于是我明白了:你当年并没有告假还乡,而是阴潜在越王府中,做了越王的一名贴身的记室。你隐去了方谦之名,又用回了你的原名刘金,并参与了越王之乱。明白了这一层,一切便都豁然开朗。比对库档,回想起我们的第一次谈话,你当时所说的话之中,便是漏洞百出了。

刘金:什么漏洞?

狄仁杰:你说十年前,越王请你参加襄阳大会是吧?

刘金:不错。

狄仁杰:据吏部记载,十年前,你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越州县令。而襄阳大会的与会者,都是手握一方军政大权的原从重臣、开国郡公。最起码也要是刺史、司马。而你竟然说越王请你参会,真是令人发笑。

刘金:不错。

但是,你却知道襄阳大会的情形。如果有一个人没有资格参会,却能够说出大会的情景,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当然是你——刘金。因为你是越王的贴身记室,高级幕僚。也是越王逆党中唯一的幸存者,你掌握了参会所有人的名单。这也就是皇上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抓住你的原因。


        我们按照剧中的台词来梳理一下刘金的升官轨迹:

        越州县令(品阶是:上县从六品上,下县从七品下。)

        越王府长史(任期一年左右,品阶是:从四品上)

        越王府记事参军事(品阶是:从六品上)


        这里我还要提一句:所谓“阴潜在越王府中,做了越王的一名贴身的记室”。为了掩人耳目,这个记室甚至很有可能都不是记事参军事,而是纯粹的白身,没有品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朝廷将名字登记在册。

        越王府长史的从四品上,与之品阶对应的实权官职有 上州别驾,(相当于四大直辖市的市长),九寺的少卿(各部级单位的二把手)。

       从越王府长史退下来以后,我们按最好情况讨论,刘金做了越王府记事参军事,这个从六品上,与之对应的实权官职有 上县县令(江苏昆山市等全国百强县县长),两京市令(北京、上海财政局局长),大理司直(全国最高人民法院的....五把手 这我已经不知道是什么官职了)

         各位扪心自问,为了造反大业,把你从直辖市市长撸到直辖市局长  ,乃至于平头百姓。你愿不愿意?

        别的不说,我们至少看出来,刘金是一个不慕名利的人。可以给个【淡薄】的特性。

        其次,刘金,不像 于风、虎敬晖、金木兰这样,他从来没有为了造反之事滥杀无辜。这是他与蛇灵反派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 刘金在长安土窑之中,忍受了千牛卫的七星鞭和;肋排刀一年多的严刑拷打,也没有招供。这份意志的坚定和对复唐大业的追求,完全能媲美后来的李规。我很想给他个【忠】、【义】的评价。

        综上,我对刘金的评价就是:一个坚定的复唐狂热分子,阴谋大师。如果不是跟蛇灵纠缠到了一起,他本该有更加正面的银幕形象。


       最后打个广告:有想要在唐史方面合作创作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本章完结。


        

        






从《神探狄仁杰》看越王李贞之乱(第3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