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了解一本书」《思考快与慢》告诉你99.9%的时间你都不理性

课代表来啦!其中包括up主的总结,以及自己的一些小总结,不喜勿喷~
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做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系统1和有意识系统2;
那么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两个系统呢?
九九乘法表我们小时候背了好久,以至于随便说出一个,6×8就能知道答案,这就是系统1的作用,是直觉,经验与大量练习形成的;但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只有系统2才能执行,因为这些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由此方可抑制系统1产生的直觉和冲动。
知道两个系统特性后,要注意以下情况去尽量的减少偏见,错误的决策
1.典型性偏见(眼见为实):因为某件事对此类事情都十分厌恶,而不是从大数据角度去观察;例如,电视上播放空难,你可能就会觉得坐飞机很危险不想去坐,事实上坐飞机出事的概率相比火车,小车 都是较低的;
2.光环效应:因为喜欢一个点,而忽略其他缺点,以偏概全;
3.锚定效应(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例如:一件物品定价199,打折给你99;若是定价99,打折后89,心里肯定会觉得前者更加赚。
4.可得性判断:人们根据能够想起某些信息的容易程度来判断事物发生的频率,就是获得性启发。进一步解释,某些事件的信息很生动、显著,人们印象深刻,很容易提取,而另外一些事件的信息比较平淡、熟悉,人们熟视无睹,于是便认为前者发生的频率更高;例如,当记者问路人坐火车和乘飞机哪个更安全,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坐火车更安全,飞机出事故概率大。其实,飞机事故的发生率远远小于火车事故的发生率,然而一旦飞机出事,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纷纷发布重头消息,人们看见、听见了许多有关信息才会做此决策;
5.损失厌恶:盈亏进行直接比较或权衡时,亏比盈影响更大;例如:必定损失900元比90%可能会失去1000元的痛苦要更强烈;由此产生风险规避和风险追求:在必定会得到200元和百分之50得到500元,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必然得到的,这是风险规避;在必定会损失200元和百分之90可能会损失300元,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这是风险追求;即人们通常在未必有收益的情况下选择风险追求,在未必有损失的情况下选择风险规避。因此,决策权重的特点解释了彩票和保险政策吸引人的原因;
如何避免系统1的直觉做出错误决策,其方法是用系统2进行理性,科学的分析再做决策,方法1.打分法;买房时考虑的舒适,价格,上班通勤等因素 方法2.外部决策法;引入专业人士的建议 方法3.使用贝叶斯定理进行约束;根据大概率去进行抉择,基础比率十分重要。
除开以上这些,还有些许可以在生活可以使用到的“神奇”方法;
①联想:微笑这个动作能让人开心一些。
②曝光效应:人会更喜欢重复看到的事物;
③心情会影响系统1的运作,不开心或不舒服时会丧失自己的直觉;情绪也会让一些罕见事件被过分高估,过高权衡,像是买彩票,因为中彩票后的想象其生动性与情感会给自己一种错觉,我会中;
④ 知道的越少的人才会把已知的事物当做真理,无论这个事物对错
⑤掌握更多的词汇,可以使得直觉预测与建议更加恰当有效。比聪明程度更深的形容词,杰出的,有创造力的;比笃学程度更深的形容词,博学的,渊博的;比勤奋程度更深的形容词,积极的,力求完美的;
⑥乐观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会只重视自己已知的,却忽视自己未知的,因此容易对自己的信念过度自信;
⑦框架效应;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例:有个吝啬鬼不小心掉进河里,好心人趴在岸边喊到“快把手给我,我把你拉上来!”但这吝啬鬼就是不肯伸出自己的手。好心人开始很纳闷,后来突然醒悟,就冲着快要下沉的吝啬鬼大喊“我把手给你,你快抓住我!”,这吝啬鬼一下就抓住了这个好心人的手。
最后总结一下,即使不带偏见的预测也会放错,但这时的错误较小,也不会导致过高或过低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