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泰安多地疾控中心重要提醒

2023-11-30 23:14 作者:阿泰品世界  | 我要投稿

近期

泰安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

泰山区

针对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情况,提示公众和集体单位应积极采取科学规范防控措施。

学校、托幼机构防控措施

1.加强健康监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制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诊断后居家休息、积极治疗,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教师和学生感染流感、新冠、肺炎支原体后,不得带病上班上学。

2.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开展日常消毒工作,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提供洗手液或肥皂等必要的卫生用品。

4.出现集中发热疫情的学校,应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报告,根据疫情进展积极配合开展症状监测、病例管理,落实停课、健康状况报告、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5.近期学校、托幼机构要减少组织集体活动。

6.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教育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倡导师生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减少罹患流感及并发症风险。

学生、公众防控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感染、发病和重症风险,防止感染流感后叠加其他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风险。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勤洗手、讲礼仪,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用不清洁手触摸眼睛、鼻、口。

3.要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保持居室环境清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密闭场所。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这些高风险人群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场所,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要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

5.不带病上班、上学。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学,同时疾病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尽量避免反复就诊增加交叉感染风险。

6.做好自我防护。家庭内有学生患病,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医院机构防控措施

1.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开展分时预约就诊,控制门诊等公共区域就诊人员密度,引导就诊人员和陪同人员戴口罩。

2.通过优化和严格执行就诊流程,杜绝普通门诊、急诊患者和发热门诊患者交叉感染。

3.加强门急诊、病房等公共区域通风换气,配齐消毒、防护用品。

4.医疗机构在增加诊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应同步重视院感防控工作,避免患者聚集导致的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院内感染。

5.医生接诊时应做好健康科普,告知家长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治疗要点和防护要求,避免家长和患儿焦虑,增加医疗机构就诊压力。

6.建议为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倡导医务人员带头接种流感疫苗,降低自身感染及感染后带来的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养老机构防控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整治,对生活区、活动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清扫。对房间、食堂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不定期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开展常见呼吸道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让入住老人和工作人员掌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增强卫生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能够降低发生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3.发现老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

4.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老人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适当的娱乐和体育锻炼,增强老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5.保护易感人群。积极组织老年人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预防相关呼吸道传染病。

6.建议为工作人员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进一步减少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风险。

岱岳区

天转寒凉,嗓子疼、咽痛、咳嗽、发烧、感冒……统统找上门来,除了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感染,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也有增多趋势。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醒需要警惕新冠、流感与支原体肺炎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出现叠加感染。

01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属于病毒,属于微生物的一种。肺炎支原体感染非常狡猾,患上支原体肺炎不一定出现发热症状,有些孩子可能只是低热甚至不发热,血常规和CRP也基本正常,容易漏诊,但肺炎支原体感染往往咳嗽较为严重,甚至会出现喘息。

如何预防

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和消毒。流行季节注意室内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02流感

支原体和甲、乙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导致许多人容易混淆。甲、乙流是由病毒所致,最主要的症状除了高热、咽痛、鼻塞、流涕外,还有全身酸痛不适与头痛。

如何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03新冠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如何预防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彻底清洁。戴口罩,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上。避免触摸面部、眼睛、口鼻等易感染的部位,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7-9小时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

此外,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根据疫苗接种计划,积极接种疫苗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键。

04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优势病毒株每年变异,易反复感染。它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咳嗽和飞沫及密切接触(如抚摸、亲吻感染者)传播,可以在被污染的桌面、玩具等体外存活好几个小时。

大多数健康的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轻症及感染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会出现鼻塞、咳嗽、打喷嚏、流涕、低烧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甚至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如何预防

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对它易感,无法通过疫苗预防。该病毒季节性流行,在我国北方,主要会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流行(多在1、2月高发)。病毒潜伏期一般为2-8天,通常感染病毒4-6天后出现症状。该病毒具有自限性,对于免疫功能发育正常的孩子,出现轻症感染可以做好家庭护理。

05鼻病毒感染

鼻病毒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目前已经鉴定出超过120种。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将近半数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鼻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潜伏期为12小时至5天,一般为48小时。该病可经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也可经鼻、喉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间接传播。

鼻病毒通常寄居于上呼吸道,对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对婴幼儿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除上呼吸道感染外,还能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临床常表现为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鼻塞、咳嗽、咽痛、声音嘶哑、体温不增高或略微增高,容易引起的并发症有鼻窦炎和中耳炎。可与儿童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混合流行感染。

如何预防

鼻病毒引起的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为自限性过程,无需特殊处理,以多休息、合理饮食、居住环境通风、加强手卫生和防止交叉感染等标准防护即可,病程1周左右可痊愈。鼻病毒感染后可在鼻粘膜局部产生保护性抗体,对同一血清型毒株具有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往往较短,不能形成持久保护,故同年可反复感染,但由于其粘膜免疫训练机制,后续感染会趋于轻微。迄今,仍无有效的疫苗预防鼻病毒感染。

06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中暴发流行。一般来说,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眼分泌物,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肠道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酸痛等,临床上可能还会出现咽喉炎、咽结膜热、肺炎等表现。另有部分型腺病毒可引起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胃肠炎,导致腹痛、腹泻,甚至肠套叠。

如何预防

腺病毒感染一般属于自限性疾病,免疫力正常的人群病程在7天左右可以自愈,可以不要用药治疗,平时注意休息,多喝水。但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者腺病毒感染症状严重,则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
  腺病毒感染后可获得该血清型保护性中和抗体,从而获得对该血清型的持久性免疫保护。

07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能够长期黏附定植于人类上呼吸道表面而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的细菌,它是引起侵袭性疾病(脑膜炎、菌血症/败血症、伴有菌血症的肺炎等)和非侵袭性疾病(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的主要病原体,常见肺炎中50%以上是由肺炎球菌引起。 

婴幼儿和中老年人,特别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差,极易被肺炎球菌“盯梢”。慢性肝炎、慢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也是易感染人群。

如何预防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已上市的肺炎球菌疫苗有23价和13价肺炎疫苗(分别指疫苗所覆盖的肺炎球菌血清型的数量)。23价肺炎疫苗用于2岁以上感染肺炎球菌、患肺炎球菌性疾病风险增加的人群,基础免疫为1针。13价肺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周龄至5周岁(6岁前)的儿童,可预防由13种肺炎球菌血清型导致的肺炎球菌性疾病,特别是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截至目前,这两类肺炎球菌疫苗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

如何有效预防叠加感染

1.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新冠、流感等,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接种。

2.减少聚集。尤其是在流感季,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进餐及饮水前、上厕所后,公共场所触碰到公共设施之后,及时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4.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要受凉。

出现叠加感染,怎样治疗?

如果流感或新冠病毒合并支原体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通常需要加用抗菌、抗病毒药物,同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但抗菌药、抗病毒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建议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专业医生可以根据具体病情给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新泰市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预防能力,呵护健康,我们一起学习冬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吧!

一、流行性感冒

主要症状

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可有畏寒、寒战,全身肌肉关节酸疼、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伴有食欲减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尽量减少用手揉擦眼口鼻部位。

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自身免疫力。

前往医疗机构就医佩戴口罩等。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

二、支原体肺炎

定义

支原体肺炎是指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剧烈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

主要症状

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症状;发热以中高热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以刺激性的干咳为主,干咳少痰且夜间咳嗽较严重,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预防措施 

1.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多汁的水果,更不要吃快餐及油炸等垃圾食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3.合理膳食、保障睡眠、保持运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并提高身体素质。

三、 诺如病毒性肠炎

定义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传播途径 

1. 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

2.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3.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

预防措施

1.注意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切断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

4.孩子一旦身体不适,要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四、 手足口病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婴幼儿多见,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热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

2.呼吸道飞沫传播。

3.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

预防措施

1.外出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洗手,成人虽然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回到家一定要洗完手才能接触孩子。切记,千万不要跟孩子嘴对嘴亲密接触,这样非常容易传染病毒。

2.勤通风,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对孩子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五、 新型冠状病毒

定义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是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主要症状

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环境可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自然通风,若身边出现新冠感染者,佩戴口罩保持距离。

如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该尽早就医,有利于早期诊治。

肥城市

当前,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1月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根据国家卫建委监测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目前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

按照省、市疾控中心工作安排,我市持续开展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监测和疫情研判,近1周我市流感样病例呈上升趋势,流感毒株为甲型H3N2亚型,未监测到乙型。这个冬季,我市居民面临流感、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合胞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流行的风险。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如下

01

流行性感冒(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 还可出现肠胃不适。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0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我国的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是XBB系列变异株,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咳嗽、发热、咽痛和疲劳,部分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表现。多见于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03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优势毒株每年变异,易反复感染,传染性强。大多数健康的孩子感染后,呈现轻症及感染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随着病情发展,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甚至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04

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另有部分分型的腺病毒可引起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胃肠炎,导致腹痛、腹泻等。腺病毒感染一般属于自限性疾病,免疫力正常的人群病程在7天左右可以自愈

05

肺炎支原体病毒感染

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在起病时表现为有剧烈阵发性的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头疼、流涕、咽痛等。

市民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能有效降低发生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01

坚持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风险。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或用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室内每日定期开窗通风,冬季室外温度低,通风期间要注意做好保暖,可以选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通风,如果家中有老人、儿童,建议多个房间依次通风,可以把老年人、儿童转移到另外一个房间,房间通风后,恢复到适合温度,再让老年人、儿童进入。居家环境中,保持适合的温度和湿度,如果家庭环境过于干燥,也不利于呼吸道健康。

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这些高风险人群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场所,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要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

02

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有些病毒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是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不需要都进行抗病毒治疗,进行对症缓解症状治疗就能康复。但是对于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建议及时就医,医生根据病情,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流感来说,抗流感病毒的药物48小时之内用药效果是最好的,如果超过了48小时以后,用药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当前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有一定比例,但是从整体来说,病毒仍然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无效。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建议症状较轻的患儿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儿科等就诊。肥城市卫生健康局已对外公布全市17家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建议就近就医。

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首先要错峰,尽可能减少高峰时间去就诊;另外根据老年人耐受程度,建议老年人尽量佩戴口罩;现在感染的患者比较多,大家候诊的时候,尽可能减少跟其他人员的接触;最后管理好手卫生,尽可能减少和公共物表特别是医院公共物表的接触,接触物表之后要清洁双手。

03

积极做好流感疫苗接种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重点要做好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高风险人群以及员工、6月龄到5岁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及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员和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

宁阳县

秋冬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除了支原体肺炎感染、流感病毒、细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都陆续出现。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提醒大家:在防护呼吸道传染病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多病共防。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等感染风险较高场所,乘坐交通工具或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

一、以下情况建议佩戴口罩

①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期间;

②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

③ 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重点人群乘坐公共交通、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

④ 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外来人员进入时和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建议佩戴口罩。

二、如何科学佩戴口罩?

对于市民而言,如果没有特殊的职业需求,在一般的生活、工作场景下,医用外科口罩就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佩戴口罩前,应保持手卫生。佩戴时,要通过颜色深浅、皱褶朝向、金属条位置分清内外上下。 

佩戴后,上下将皱褶拉开,保证口罩能够遮住口鼻和下巴。双手摁紧金属条,让口罩与面部更好地贴合,保持密闭性。

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有些人佩戴时有把口罩拉下来,露出鼻部的习惯,这会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

三、公众日常佩戴口罩应该多久一换?

市民在佩戴口罩时,如果潮湿或脏污就要立刻更换。

正常情况下,建议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提醒大家要及时更换口罩。

东平县

支原体肺炎

一个多月以来,“支原体肺炎”频上热搜榜,不少市民朋友也深受其害。“受害者”中以儿童居多,大多伴有发热、咳嗽。面对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状况,东平县疾控中心提醒,科学预防,守护健康。

目前支原体肺炎尚无可预防的疫苗,因此预防感染,要从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起。

01

减少感染机会

肺炎支原体作为一种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病原体,预防它最好的方法还是远离它。家中已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尽量避免和家人的近距离接触,如需近距离接触尽量佩戴罩。秋冬高发季节,抵抗力差的儿童避免人群密集的环境中久待,必需时科学佩戴口罩;患有湿疹、鼻炎或有过敏体质、基础疾病的儿童,更要戴好口罩。

02

做好手卫生

注意手卫生,日常洗手要掌握七步洗手法。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于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搓双手至少15秒;然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双手,取适量护手液护肤。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03

保持文明咳嗽礼仪

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人群,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

04

保持室内通风

流行高发季节,注意室内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05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合理膳食,增强营养,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秋冬季气温变化,注意胸、背、腹部保暖。

06

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是早期识别病情、控制病情的关键。在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症状且有加重趋势下,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延误治疗;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必要时行常规检查以便准确判断疾病情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来源综合 泰安市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泰市疾控中心、肥城市疾控中心、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平县疾控中心


泰安多地疾控中心重要提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