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普罗科菲耶夫逝世七十周年线上音乐分享活动
2023年3月5日是普罗科菲耶夫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作为这位作曲家的忠实爱好者,我组织了一个为期三天的音乐分享活动,在此发一下分享曲目和简介。


不知你是否得见暖春中绽放的石之花?

时间:2023年3月5日,19:30-24:00
地点:B站用户“普二茶”的直播间
曲目: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
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6
A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Op.82
降E小调第六交响曲,Op.111
E小调交响协奏曲(为大提琴与管弦乐队而做),Op.125
升C小调第七交响曲,Op.131
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由弗拉基米尔·布洛克补全),Op.134
C小调第十钢琴奏鸣曲(未完成),Op.137
F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Op.80
Sergei Prokofiev(1891-1953):
Piano Conerto No.2 in G minor, Op.16
Piano Sonata No.6 in A Major, Op.82
Symphony No.6 in E-flat minor, Op.111
Symphony-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in E minor, Op.125
Symphony No.7 in C-Sharp minor, Op.131
Sonata for Cello Solo in C-Sharp minor (Completed by Vladimir Blok), Op.134
Piano Sonata No.10 in C minor (Uncompleted) , Op.137
Sonata No.1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F minor, Op.80
选曲思路简介:
虽然没有分上下半场,但我还是松散地划分了两个“部分”。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题献给作曲家自杀的好友的,无论是背景还是音乐本身,它与死亡的距离都实在是太近了,故特地将其放在第一部分第一首分享。接下来分别是“战争奏鸣曲”系列中的《第六钢琴奏鸣曲》和书写战后创伤的《第六交响曲》(个人感觉这部作品相对冷门但毫不逊色),就当是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和战后时期作品的一个代表。再之后我选了《大提琴交响协奏曲》这部意义特殊的作品。这是普罗科菲耶夫与其忘年交罗斯特罗波维奇协作完成的曲目,二人真挚的友谊成为了作曲家灰暗晚年生活中的一点微光,也造就了这部大提琴经典之作。最后用普罗科菲耶夫最后一部完篇的作品——含蓄隽永的《第七交响曲》为“第一部分”收尾。
“第二部分”的三首作品,前两首都是普罗科菲耶夫在1953年立项但由于匆匆离世未能完成的作品——《第十钢琴奏鸣曲》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下一首《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第一和第三乐章是作曲家的葬礼上演奏的曲目,不过我并没有只选这两个乐章而是选择将其全部放完。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听起来并不如第一和第三乐章悲戚,前面甚至十分欢快,但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干净、利落地乘风归去,最后平静地告别。
歌单流媒体链接:
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8212862961&userid=416514728
时间:2023年3月6日,20:00-22:00
地点:B站用户“普二茶”的直播间
曲目: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
战争与和平(节选两场),Op.91
Ø 第八场
Ø 第十三场
宝石花的故事(节选两幕),Op.118
Ø 第一幕
Ø 第二幕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
Two Scenes From “War and Peace” (Original Version), Op.91
Ø Scene VIII
Ø Scene XIII
Two Acts From ”The Tale of the Stone Flower”, Op.118
Ø Act I
Ø Act II
选曲思路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热爱舞台音乐的作曲家,创作了不少歌剧和舞剧音乐,因此我决定在3月6日分享一些他的晚期经典歌剧舞剧选段,那自然是歌剧《战争与和平》和舞剧《宝石花的故事》了。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直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也都一直扑在这两部作品上,《宝石花的故事》则是在猝然离世的前几小时还在修订。这两部作品自带的背景有些令人叹息,和忌日的氛围倒是很搭配。
歌单流媒体链接:
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8212759129&userid=416514728
时间:2023年3月7日,20:00-22:30
地点:B站用户“普二茶”的直播间
曲目: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
F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Op.80
小协奏曲(为大提琴和乐队而作,由德米特里·卡巴列夫斯基和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补全,弗拉基米尔·布洛克修改,奥利·穆斯托宁创作华彩),Op.132
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由弗拉基米尔·布洛克补全),Op.134
C小调第十钢琴奏鸣曲(未完成),Op.137
德米特里·卡巴列夫斯基(1904-1987):
圆舞曲“纪念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为大提琴和钢琴而做),Op.79
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1934-1998):
向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致敬(为钢琴六手联弹而作)
克里斯托弗·劳斯(1949-):
第三交响曲“在普罗科菲耶夫之后”
Sergei Prokofiev(1891-1953):
Sonata No.1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F minor, Op.80
Concertin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Completed by Dmitri Kabalevsky and Mstislav Rostropovich, and Revised by Vladimir Blok, with a Cadenza by Oli Mustonen) , Op.132
Sonata for Cello Solo in C-Sharp minor (Completed by Vladimir Blok), Op.134
Piano Sonata No.10 in C minor (Uncompleted) , Op.137
Dmitry Kabalevsky(1904-1987):
Rondo in Memory of Sergei Prokofiev for Cello and Piano, Op.79
Alfred Schnittke(1934-1998):
Hommage to Stravinsky, Prokofiev and Shostakovich (For Piano and Six Hands)
Christopher Rouse(1949-):
Symphony No.3 (After Prokofiev)
选曲思路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的葬礼在1953年3月7日举行,因此今年3月7日我决定放一些与“身后之事”有关的作品。我一样松散地分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首先我又分享了葬礼曲目《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和《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以及《第十钢琴奏鸣曲》。然后我选了《大提琴小协奏曲》。大约是受到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激励,普罗科菲耶夫1953年又开始创作大提琴作品,这部小协奏曲就在他的计划中,只可惜只完成了大半。卡巴列夫斯基和罗斯特罗波维奇将其配器完成,之后大提琴家史蒂芬·伊赛利斯对此配器不甚满意,联系音乐学家弗拉基米尔·布洛克进行修改,并请自己的朋友奥利·穆斯托宁创作华彩。这个版本意义特殊,通过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将音乐家们联系到一起,感觉十分有趣,故分享。
“第二部分”则都是其他作曲家为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全新作品了。我选择了三首,按时间顺序呈现。首先是卡巴列夫斯基为纪念作曲家逝世二十周年创作的《回旋曲》(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然后是苏联音乐新三杰之一施尼特凯于1979年为钢琴与六手联弹创作的《向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致敬》,融入了三位作曲家的签名动机和作品引用,妙趣横生。最后是美国作曲家劳斯的《第三交响曲“在普罗科菲耶夫之后”》,该作品与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第二交响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歌单流媒体链接:
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8212802122&userid=416514728
注意,小协奏曲暂缺,只能在库客音乐聆听:
https://kml.kuke.com/catalogue/BIS-SACD-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