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3.12 反思

2023-05-14 09:0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2、反思


  有时译为“反省”,是近代欧洲某些资产阶级哲学家用过的哲学术语,特别是黑格尔经常喜欢用这一术语。一般说来,在不同的哲学家用这一术语中,各有某些不同的含义。但不论唯物主义者[1]或唯心主义者[2],都把反思或反省当成人的心灵活动和内省方法。比如,洛克把离开感觉而由心灵活动形成的内部经验称为反省的观念;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内心思考惯用的方式,唯有这种方式才是认识真理的完善方法;贝克莱认为心灵所以能思想,就在于它能感知观念;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以思想自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黑格尔的所谓反思,是和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紧密相联的。他一再强调的是,实体也就是主体,即思想既是自身又是对方,一切都是沿着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3]发展的。反思就是对这种神秘的自己构成自己的思想考察。他说:“哲学的认识方式仅是一种反思,        意指随在后面的反复思考的思想。”[4]“要想得到对象的真实性质,我们必须加以反思。惟有凭借反思方能达到这种知识。”[5]这说明黑格尔的所谓反思,是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对认识对象进行思想加工的意思。他把反思分成好多种,如思辨的反思、一般的反思、知性的反思、外在的反思等等。他认为只有进行辩证思考的思辨反思,才能认识和掌握对象的本质;一般的反思、知性的反思、外在的反思,都是属于形而上学的思考方式,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辩证的,人们的认识也应当是辩证的。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需要进行思想加工的。但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加工,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不仅不同于唯心主义者贝克莱、黑格尔的所谓反思或反省,并且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者洛克、斯宾诺莎的所谓内省。他们都把反思或反省与感性认识分割开。教员说:“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6]这句话恰好打中了他们的要害。


注:

[1] 如洛克、斯宾诺莎。

[2] 如贝克莱、黑格尔。

[3] 即一切都是由绝对观念产生的。

[4] 《小逻辑》23页。

[5] 《小逻辑》85页。

[6] 《实践论》。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3.12 反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