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素材积累 | 多种品质兼备事例素材——通用人物二

【人物】“天眼之父”南仁东
【故事】1994 年,南仁东开始为 FAST 项目选址。近 10 年里,他脱掉西装,换上工作服,翻山越岭,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喀斯特地形常常乱石密布,再加上贵州天气阴冷多雨,他常常在被雨水浇湿的乱石和泥土中摸爬滚打。同时,南仁东也在进行 FAST 的申请立项。毕竟 FAST 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想要顺利通过立项、获得经费支持并不容易。那几年里, 南仁东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自掏路费,满中国 “化缘”。他一家单位挨一家单位地去谈, 给他们详细讲解 FAST 项目是什么,建成后能做什么。最终,厚厚的立项申请书上出现了 20 多个合作单位的名字。
2007 年 7 月,历经 13 年,FAST 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终于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2011 年 3 月,筹备多年的 FAST 正式开工建设。然而,工程的建设艰难程度远超想象。它不仅涉及天文学、结构工程、岩土工 程等几十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而且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也异常恶劣、复杂。
南仁东却硬是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带领一群有着同样科学梦想的人,把不可思议的设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天体无线电波的固有本性,是射电天文观测的一个棘手难题。天体的无线电波是平行的, 当反射面是球面时,无线电波会汇聚成一条线,只有当反射面是抛物面形状的时候,它才能汇聚成一点,进入到接收机。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南仁东带领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设计——主动变形反射面,它可以使球形的反射面实时变形为抛物面。这个设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通过控制近万根钢索所组成的复杂的索网结构,FAST 系统可以灵活地控制由 4450 块独立面板所组成的反射面,对准天体目标,再由 6 根钢索拖动重达 30 吨的馈源舱,抵达焦点位置,实时接收天体发射的电波。
FAST 涉及的专业领域很多,每个领域都有专家 出不同意见。作为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必须做出决策。而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懂行。可以说,南仁东是 FAST 工程团队中最勤奋好学的人。
【人物】走进罗布泊,把一生奉献给祖国核事业的林俊德
【故事】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入伍 52 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研制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 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 40 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 30 多项科技成果。
2012 年 5 月 4 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毅然放弃了治疗。病情恶化的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拉着医生的手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在这里我无法工作,请把我转回普通病房。”在普通病房里,他坐在临时搬进病房的办公桌前,吃力地挪动着手中的鼠标,显示屏上出现的每一个字, 似乎都是他最后的嘱托。他的电脑里,有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还有自己的科研思考,以及学生的毕业论文,每一件都只有他才能整理。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尽快完成!
5 月 31 日,已经极度虚弱的林俊德,9 次要求、请求甚至哀求医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家人不忍心他最后一个愿望都不被满足。他才终于又坐在电脑前,开始了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后一次的冲锋。两个小时后,他再也撑不住了!医护人员将他扶回病床,他很快陷入了昏迷。在半昏半醒中,他反复叮咛学生和家人,办公室里还有什么资料要整理,密码箱怎么打开,整理时要注意保密……
5 月 31 日 20 时 15 分,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 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人物】:坚守开山岛 32 年的王继才、王仕花
【故事】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虽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却是我国军事要塞,守岛重任关乎国家海防安危。1986 年起,王继才同志始终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毅然担起守卫黄海前哨开山岛的重任。
他和妻子以海岛为家、与艰苦为伴,坚持每天升起国旗,每天按时巡岛,护航标、写日志,还经常与走私、偷渡等不法分子作斗争。王继才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爱国奉献的忠诚答卷。
1986 年 7 月,王继才经群众推荐,组织考察,成为第五任开山岛“岛主”。此前四任待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 13 天,最短的 3 天。上岛前,家人邻居都不支持他。村里的老人说,去了那里就等于去坐“水牢”了。但王继才毅然带着食物、衣服以及必需品上了岛。
夫妻俩在岛上每年工资 3700 元,上有老母亲,下有 3 个子女,很难维持全家的最低开销。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衣服,每件都得穿上个十年八载。大姐劝他离开开山岛,并为他在浦东找了一个年薪几万的岗位。可王继才毅然拒绝了:“我走了,谁来看护开山岛啊?你数你的钞票、我守我的国土”。
王继才夫妇每天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从未间断。还就地取材,获得的收入挤出来修缮营房、建设码头、维护航标。由于开山岛的特殊地理位置,走私、偷渡屡禁不止,不法分子送上一沓沓钞票贿赂王继才,在经济诱惑面前,王继才断然拒绝。甚至有不法分子放火烧掉了文件资料与值守日志,但王继才夫妇没有退缩, 无论多么凶险,他对国家的忠诚始终没有动摇过。在与不法分子的斗争中,王继才同志先后发现并协助公安边防部门破获 9 次起走私、偷渡案件,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
32 年如一日,年仅 58 岁的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终因抢救无效去世。他用持之以恒的坚守,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人物】“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故事】他用双手,让 16000 多名肝胆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他们耗尽毕生精力,只为让人民体味到“医食无忧”的感受。年过九旬时,吴孟超依然奋战在无影灯下,“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医者仁心仁术,定格在我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