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S)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病变,主要侵及骶髂关节、脊柱和近躯干的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病变,主要侵及骶髂关节、脊柱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和畸形。中医学多称为“腰痹”、“竹节风”、“骨痹”、“龟背风”、“肾痹”等。一般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但中医对本病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下面就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之邪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就其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上必有其规律性(共性),但反映到每一位AS患者身上,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居住环境、饮食营养、发病诱因及体质类型之不同,又各有特点(个性),因此临床治疗时既要针对每病人的特点进行辩证论治,又要针对AS这种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疾病发展规律进行辨病治疗,分期制宜。一般根据AS的病程及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但又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发展趋势及实验室指标(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我们认为根据临床实际把AS分为早期、活动期、缓解期三期,更有利于临床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证候。
有中医学者认为:肾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基础,风、寒、湿、热、瘀是其诱发因素。《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如《难经·二十八难》中提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其病位在腰督,“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筋骨病责之于肝肾,且腰督为肾府,肝肾精血不足,阳气亏虚,肾督失充,筋骨失于温煦、濡养,故本病以肝肾阴精亏虚,兼阳气不足为本。
《内经》云:“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肾督本虚,风寒之邪乘虚内侵脊柱、筋肉、骨节,与气血相结,水液运行失常,痰湿内生,以寒为主者,寒性凝滞,故病疼痛。
以风邪为主者,风性善行而数变,早期可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腰骶部为主。兼湿邪者,湿性黏滞重着,可伴见腰背、肢体酸楚重着等症。
临床观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可并见关节红肿、疼痛等症,六淫之中,以风、寒、湿邪为外因,热、瘀则为病机演变过程中的内生病邪。故此病本于肝肾不足,属本虚标实之证。
目前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称这种病为“不死的癌症”。但西医没办法,不代表中医没办法,这种病中医治疗效果还是相当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