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修改才能进步
本课从语言文字的规范入手,删减多余的字词,调整混乱的结构,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锤炼出好的作品,让同学们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灵活。
明星记者大讲堂
不管是修改文章还是新闻稿,都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入手:错别字、词语搭配、符号、增删、语序、逻辑。
(一)消灭错别字
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写“错字”主要是指手写的时候把字的笔画写错了,写出来的“字”不成字。写“别字”也叫写“白字”,指该写这个字而写成了另一个字。
“的”“得”“地”常常会被用错,关于它们的用法,我们可以利用口诀来记忆:“的”“定”“地”“状”“得”后补。意思说“的”是定语的标志,它前面的词或词组用来修饰他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如:晴朗的天空、上个星期的早上、漂亮的衣服等。“地”是状语的标志,它前面的词或词组补充说明它后面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如:轻轻地吹、向当地漂亮等。“得”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词用来补充说明前面的词,如:赢得轻松、干得起劲等。
下面将列举一些错别字,括号里面是正确的。
按(安)装 甘败(拜)下风 自抱(暴)自弃
(二)搭配要准确
有些词语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使用习惯不同,有的经常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搭配使用,从而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练习1: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打扫的整整齐齐”是不恰当的搭配,需要改成“打扫得干干净净”或者“收拾得整整齐齐” 。“整整齐齐” 是用来形容事情整洁而又有序的样子,“干干净净” 则是形容事物没有尘土和杂质。
常见的词语辨析和搭配:
发明/发明电灯——发现/发现问题 改正/改正错误——改善/条件 观察/观察动静——观赏/观赏风景
(三)符号要规范
标点符号除了表语音停顿外,还有表意作用。我们修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它的表意作用。
1、句号:用于陈述句的句尾。
2、问号:用于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句尾。
3、感叹号:用于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和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4、逗号:用在句子内部之间的成分。
5、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6、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局之间的的停顿;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7、引号:(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8、破折号:(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4)用于事项列举分层的各项之间。
9、省略号:(1)用于引文的省略;(2)用于列举的省略;(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10、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四)要适当删减
1、适当地删减语句,能够使整段文字语义更加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练习2: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该句要在“任意浪费”后面加上“的行为”。
2、删减意义重复的词,能够使文章更简洁、更顺畅。
练习3: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为了避免重复,要把“兴冲冲”删掉,因为它和后面的“兴高采烈”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表示非常高兴的样子。
(五)调整语序
当语句不流畅时,我们就要适当调整语序,使其符合我们的使用和阅读习惯。
练习4:《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把句子改成“我最喜欢读的报纸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
(六)逻辑要通顺
一段逻辑不通顺的文字,会给人缺乏生活常识的感觉。
练习5: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绿色地毯”要换成“金黄色地毯”,因为稻米熟了就会变成金黄色的了,田野里怎么还会铺上了“绿色地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