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I电子基因》— 邪恶之于人性的重要性

2023-09-30 03:20 作者:信评动画  | 我要投稿

《AI电子基因》完结撒花!

虽然我在开播前与刚开播那会儿,认为本作会更倾向于探讨灵魂边界的问题,但随着后续更多故事的释出,我发现作品真正要讲的东西其实不是这个,而是在讨论一个,当机器人AI已经全方面优秀于人类(包括仿生人)之后,那么我们人类又该如何自处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本作确实不乏一些还算有趣的论述;但它或许因为还探讨地不够深入、或许因为故事本身也谈不上多么精彩、又或者是因为欠缺了一个能够作为统合、且承担吸引观众的职能的主线故事,本作我整体看下来确实还是显得平淡了一些。

而我的这篇文章,会试图展开我上述的这个观点与看法,来更详细地讨论一下本作的这个表达的有趣之处在哪;以及它还欠缺了什么。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



本作着重所讨论的内容,如我前面所说,就是当机器人AI已经全方面优秀于人类之后,那么我们人类又该如何自处?

但作品为了讨论这个问题,它其实也花费了一定的笔墨与篇幅,来“展现”机器人那近乎全方面碾压人类的优秀与善良。

这里其实可以拆分成三点:第一,比人类优秀的机器人;第二,几乎都是怀揣善意的机器人;第三,花费了不少的笔墨去对这点进行展现与讨论。

在这三点之中,第一点确实是挺符合直觉的,所以本身倒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第二点,老实说作品并没有真正说服到我。

就是在我看来,作品并没有给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框架或假说,去让人对它这层重要的背景产生信服感。尤其,再结合第三点,当作品给出的不是一个个例,而是好几个例子,例如第三集的玩偶熊和租借男友机器人、第六集的打铁学徒与机器人学生等,来展现出机器人的优秀与“善良”之时,我就很难将其视作为个例看待,而更像是作者某种一厢情愿地相信与信仰。

当然,我能够理解作品确实是需要对这样的一个背景进行展示,以便于后续针对其核心问题,亦即人类该如何自处的问题的讨论。只是,当这样一个最为关键的背景板,作品仅仅是展示其结论,却不予以它更深层次的探讨,也没有给出一个能够让人信服、甚至是能够让人产生更多思考的框架与假说的时候,它的存在反而让人产生一个很本能的“反驳”心里:那么为什么AI不能是带着恶意的?甚至更基础一点:AI为什么能够有“灵魂”?

好在的是,作品确实也不是全然投入到AI的优秀的讨论与展示,它更多的篇幅与叙事重心,还是投放到我前面就已经反复提及的核心问题上,这才使得本作的这个背景板虽显单薄无力,但作为背景板本身,也确实起到了它应尽的义务了。

那么我们现在,再来谈一谈本作针对它这个核心问题的讨论与回应中。

在我看来,对于人类应当如何自处,大方向上无非就两种态度:一个,是既然机器人那么好,那么我们就应该向机器人学习与迈进,应该让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好;而另一个,则是我们如果趋附于机器人,那么我们确实就因此永远变成了机器人的附庸与下位,我们人类的独立性就会因此而湮灭了。

简单来说,前者的态度是积极的、是拥护的;而后者的态度,是消极的、是警惕的。

针对前者,作品其实予以的案例并不多,所以我确实没有从这部分的内容与讨论中得到多少启示与想法。这当然也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作品对于机器人那过于完美的背景板设定与展示;但在我看来,如果作品能够在这个方向进行深挖与讨论,并最终构筑起一个足以与后者观点相抗衡、甚至能够借由这样的对冲与辩论,让人得以对这个问题本身产生更多也更深入的思考的话,那么其实对于作品的丰富性、以及在它的叙事张力上,理应都有不小的帮助。

但确实得承认,本作对于后者的讨论,还算得上是有点意思的。

就是作品其实在大多数的案例中,都有展示、或明确一件事情:在这个机器人如此“美好”的社会下,我们人类要想找出自己的独立性与独特性、要想去摆脱机器人的束缚与桎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展现我们的“恶”。甚至,作品隐隐约约都有这样的一层主张:我们那称之为人性的一面,比起“纯粹的善”,更多是建立在“恶”的、“负面”的基础之上。

作品在这里给出了好几个颇有意思的例子:

在第四集中,某个男生为了留住自己的女友,将自己的色欲给“拆除”与“切割”掉了,但却意外地因为自己变得“更好”,反而失去了那种人性层面的情调,并因此被女友给抛弃了。

在第五集中,暴躁的、甚至都有点具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因为动不动就打人而无法融入班级,所以最终母亲选择将他这部分的情绪给割除;这虽然确实“治好”了男孩,但男孩那本来造诣极高的钢琴天赋,也同时被割舍了。

在第九集中,作品更是直接搬出了一个因为创作着一个以邪恶坏人为主的故事而遭到批评的动画师,而他所给出的说法,就是很直接的:我们人类需要这样的邪恶去衬托出那些美好的事物。

到了第十集,那个残忍杀人的医生,口中所说的,也是他不想被AI所控制,所以要借着自己的杀人,去反抗AI、去反抗这样的一个社会。

换句话说,作品对于人性中的恶的诠释与看重,确实是挺有意思、也挺尖锐的。

只是,就如同我在前面、在导言中也有提及的,作品的这个讨论本身虽然有趣,但它却多多少少还是有着瑕疵的。

一个,是背景板、是AI本身的完美的说服力问题;
一个,是站在这个回应的对立面的,我们应当趋附于AI的讨论与展现不够多也不够深刻,导致作品缺乏一个可以自我辩驳机会。

而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一点,是本作那可有可无的主线,一来因为篇幅实在太少,甚至都让人快要遗忘了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二来,则是他本身所讨论的课题,亦即“复制人”的这件事,其实与它间中的单元故事,所更侧重的人类该如何自处的讨论,说实话还是有一点距离的。

事实上,本作即便是间中的那些单元故事,也并不是一股脑都是以讨论这个课题为主的;例如第一集,明显讨论的就是灵魂的边界问题;例如第二集,讨论的是仿生人与人类之间的区别与相似之处(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样的);例如其中与女主以及她的好友的那段情感故事,其实更多也在讨论仿生人的情感问题;以及前面所提到的,聚焦于展现AI的完美的单集等。

换句话说,本作虽然有着一个相对侧重的讨论焦点,但它却又不是时时刻刻都关注于此,这就导致了本作会给人一股零散的、不够集中的感觉。

另外,则是我所认为的这个有趣的讨论,其实也没有建立在一个足够有趣的故事之上。

就它更多是点子本身有趣,但故事来看确实是挺平庸、挺单调的。它多数的事件,一来没有一个富有张力、富有冲突的叙事,二来本身篇幅也很短,有时甚至一集里塞进了三个故事,这就使得它给我们的观感,与其说看一个精彩的故事,更像是看一个个有意思的概念。

当然,如果对它不予以那么高的要求,仅凭这些概念本身、以及作品所想要讨论的这个问题,本作也的确做到了让人产生思考的标准;所以我认为本作观感上的好坏,极大程度取决于大家对于它所给出的这些概念、这个课题,是否有感。如果有的话,那么这的确也谈不上是一个无聊且无趣的看番体验;但如果无感的话,那么本作确实看下来,可能还是会显得无趣且无聊吧!



总的来说,本作是一部确实挺挑人的作品。

它几乎所有的看点,都取决于观众是否对它所展现的这些有趣点子、对它所想要讨论的这一课题,有没有共鸣与想法;如果有,那么本作确实算得上是在这之上提供了一些有意思的视角与讨论;但如果没有,仅凭本作那相对单调的叙事来看,它确实显得不够吸引人。


简单评分:8.4/10


ps:事实上,本作中的那个核心讨论,即便不放到这样一个近未来科技的世界观里,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作为我们当下现实的某种延伸。就是当我们的整个社会愈发功利化与机械化,愈发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中压制并限缩个人的情感与个性,那么这样的压榨,最终可能会产生某种扭曲的、极端的、为了反抗而反抗的情绪;就作品中所体现的这种,人性以恶为根基的描绘,虽然也有讨论人类该如何自处的这个核心课题,但它同时也展现了在这样一个,类似于乌托邦的“完美”社会的架构底下,被压榨的人性的某种扭曲体现。

ps2:上周我发布了同样是以近未来作为背景题材的《攻壳机动队》的观后感,对该作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我当时的文章:

而在回顾本作并整理思绪的时候,我对自己产生了一层反问与质疑,那就是:《攻壳》中对于AI的态度其实和本作类似,都是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来诠释,那么为什么在该作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到了本作我却觉得有点不对劲呢?后来仔细想了想,我认为关键的差距有两个:一个,是背后的理论框架的有无;《攻壳》的这些案例,本质上也还是为了它的核心表达与理论做背书与展示的,而本作中则只是单纯的展示结果,而缺少了相对应的理论与机理。另一个,则是比重的差距;《攻壳》实际上讨论AI的“量”虽然和本作差不多,但是放到其26集的篇幅中,确实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且该作的个例也没那么多,而是较为侧重在塔奇克马身上,但是本作显然无论是比重、个例的数量上,都比该作多多了,这才更突显其背后的空洞与乏力。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对于动画或者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AI电子基因》— 邪恶之于人性的重要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