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比企谷八幡-致高二病的伤憾青春~看懂大老师心理【春物杂谈】

2023-04-19 22:10 作者:八万分  | 我要投稿

最开始喜欢大老师,只是觉得他有个性、自爆的作风很酷,最重要的当然是很有代入感,这或许是每一个所谓“高二病”都有的感觉吧。经常有人说“人生一大错觉:我像大老师”,这话对也不对。另类、边缘、孤独、拒绝主流价值观,心里有或深或浅的伤痕,比企谷八幡,将这个群体的共性凝练为一个清晰的形象,得到了广泛的共鸣,这大概也是春物大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不是我们像大老师,二而是大老师像我们。

理性的怪物,强大,帅得孤独,大概是我对他的最初影响。

而在逐渐深入小说之后,我却渐渐发现这是一种多么肤浅的理解。

走下神坛的大老师,那个真正的比企谷八幡,他不强大,他很脆弱;他不自信,他太害怕受伤;他并没有那么理性,他只是在努力对抗着过剩的自我意识……他是如此的鲜活而生动。

用几个关键词描述八幡的话,我会选择自我意识、伤痕、自我保护和扭曲。

这四个词构成了递进的次序,也是八幡人物形象的基石。

而主题,则是“孤独”,

“孤独”是八幡这个人物形象的灵魂,

也是渡航贯穿春物的思考,

延伸扩展一下,

我认为可以表述为:“

人生来都是绝对孤独的,

因此渴望相互靠近。”

孤独是起始也是终焉。

从小不合群、不受欢迎、经常被捉弄,而身为长子,在家里也是被妹妹分走了更多的宠爱(尽管兄妹感情很好),被动地处于一种孤独的成长环境中,而恰恰八幡是一个性格敏感的人,这份敏感也是他伤痕的来源。

也许对于开朗乐观的人来说这些“玩笑”与遭遇无所谓,但对于敏感的八幡来说,却足以使他对人际交往望而却步,越是犹疑社交能力越是下滑,越是难以被他人接受,渐渐被动地疏离团体,陷入恶性循环。

孤独,就是八幡的成长底色。

然而即使再敏感,

八幡也是个正常人,

人类是社会动物,会有本能的情感需求,他也在渴望着接近他人,

而这份渴望在孤独的处境中不断异化,

直至进入青春期后,成为了“自我意识”。

很难解释,但很好理解,自我意识膨胀是青春期必然经历的阶段,无非轻重不同,

脱离了懵懂童年,开始在意“自我”,

而这份“自我”则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所构建,

但还没有建立起成熟人格,

充斥着莫名的表现欲、渴望被认可、假想着他人的目光、向他人投射期待,

都是青春期特有的躁动心理,也就是自我意识。

而八幡长期以来孤独又压抑的生活状态使得他的自我意识极为严重,

渴望被注视、渴望被认可、渴望被关心,

这份强烈的渴望被转嫁投射到他人身上,

这便是八幡屡屡会错意的根源。

白话一点,八幡的情感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卑微的状态,

黑历史中也基本没有“主动”,那些温柔的女生对所有人的温柔,

经过了八幡自我意识的放大,觉得她可能“喜欢”自己便向其投射情感与期待,

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不重要,这份“喜欢”的本质是渴望被关注和被认可,

所以之后成长的八幡将自己定义为“自我意识的怪物”。

结果我们也知道了,不管有意无意,不管这份心意是否纯粹,八幡的心意一直在被践踏(尽管并不完全是对方的错),

每次鼓起勇气的主动靠近都以失败告终,

自尊心一次次被践踏,敏感的八幡受了太多的伤,

因为孤独而试图接近,却因接近而受伤,陷入更深的孤独,

“我早已不再自顾自地期待,然后落得一场空。

一开始便不期待,中途也不会期待,直到最后都不抱期待”,至此 第三个关键词便浮出水面,自我保护。


“必须看别人脸色、讨对方高兴、保持联络、配合话题、费尽功夫才能维系的友谊,根本不能算是友谊。如果这些烦人的过程叫做青春,我宁可不要。”

八幡的表层形象,都是他给自己打造的防备创伤的保护壳,而创伤来源便是自我意识过剩,而这是八幡与雪乃之间矛盾螺旋的根本原因。在发觉车祸事件真相前,八幡对于雪乃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刻板印象,“雪之下雪乃不会说谎”。

而就像替身使者与替身使者会相互吸引一样,孤独者之间也会相互吸引,

还仅仅对对方停留在浅知阶段远远称不上了解的两人,

却自以为能“多少理解一些”,在八幡眼里,

“我所知道的雪之下雪乃,总是美丽、诚实、不欺骗,还能大胆说出众人不敢说的话;即使没有依靠之处,依然保持屹立不坠。她的美丽身姿有如冻结的苍蓝火焰,又脆弱得教人悲伤。

我想,我一定很憧憬那样的雪之下雪乃。”

憧憬,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感情。

然而发现了真相后,

八幡才明白,

原来雪乃并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个“雪乃”,

雪之下雪乃也会说谎,

八幡发现自己又犯了国中时期的老毛病,

自我意识过剩的情感投射,

开始第一次反思 ,“我多少能理解她的行为模式,以及促成那些行为的心理,可是,这不等于我能理解她的心情。

这单纯是因为我们处于类似的环境和立场,我才得以借此碰巧类推出近似的答案。

不论何时何地,人们的眼中都只有自己想看的事物。

我想,我在她身上找到某种跟自己相近的东西”。

拥有和自己相近的特质,

活成了自己理想形象的雪乃,

八幡擅自向她投射了完美的刻板印象。然而这又与国中时期那个把温柔妄自误会为“喜欢”的自己有什么区别呢?

“妄自期待,妄自把理想强加在对方身上;自以为了解对方,最后又妄自对她失望——我已经告诫过自己无数次,结果还是改不过来。——雪之下雪乃也会说谎。

这是多么理所当然的事实,我却无法接受。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一次又一次的妄自期待与落空,一次又一次地受伤,又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强烈的自我厌恶伴随着八幡的中学时代,他的内心是如此的自卑。为了维护自尊心,为了不再受伤,八幡给自己打造了厚厚的保护壳——“青春有罪论”、“孤独主义”、“我讨厌温柔的女生”等等等等。

孤独成为了一道界限,

而“否定”则是武器,对错与否并不重要,

通过否定主流价值观、否定主流人群,

八幡将自己与所谓“大家”割裂开来,

放弃社交就不会受伤,

“青春有罪”那么没有享受到青春的自己也就没有遗憾,

批判否定他人则树立了虚浮的自尊心,

否定羁绊的价值则说明了孤独的正义,

说到底,自我保护的逻辑便是“逃避”,

而标新立异则显现了自我的个性、不凡,肯定了自我价值,挽救了早已千创百孔的自我评价与自尊,

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了八幡的扭曲性格。

而同时,八幡的极高情商也是来源与此,阳乃直说过,八幡“总在试图揣摩别人的想法,就像害怕受到伤害一样”。

而静老师在开篇便给出了鲜明的定义—「高二病就是高二病,是高中生常有的思想型态,例如觉得耍别扭很帅气、常把『工作就输了』这种很适合他们的网络流行语挂在嘴上、提到畅销作家或漫画家会说『比较喜欢他们成名前的作品』。他们瞧不起大受欢迎的东西,欣赏一些小众玩意儿。此外,他们也瞧不起身为同类的御宅族,常常摆出一副顿悟一切的模样说些别扭的道理,简单说就是一群讨厌鬼。」

而这逃避心理也体现在八幡行为方式中,也就是所谓“消除问题”、自爆,看似解决了当下的难题,不能说没有用,但是却永远逃避开问题核心,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譬如最典型的文化祭事件,

相模南摆烂,不擅长沟通与合作的雪乃累到生病,

八幡在会上自爆为雪乃解围,看似完美解决了问题,但事实上雪乃的真正问题——拙于沟通配合的问题并没有改变,

而八幡肯定了雪乃独自努力的价值后,

便自动忽略了雪乃纵容相模南以至于演变成独力难支的局面背后体现的问题,

这一事件后两人看似感情升温,

但这种虚浮的相互肯定却也为之后的矛盾爆发冷战埋下伏笔。

而鹤见留美事件则更为明显,八幡粗暴的打碎了留美周围的人际关系,认为只要都陷入孤立就不会被孤立,然而却并没有真正改变留美的处境。

直到圣诞节活动,侍奉部冰冷的气氛、雪乃的死心、静的提点、留美依旧孤独的身影,才终于促使八幡开始彻夜反思自己的错误,这一段也是八幡真正的人物弧光时刻,直面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自我欺骗,否定羁绊,追求所谓孤独的正义,只是因为经历了太多失望害怕受伤,亲手撕开自己的保护壳,直面自己的真心,给出了“真物”这个构想,真物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八幡打破了自己孤独主义的牢笼,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羁绊的价值,给出了自己的真心:

我并不想要被理解,我想要去理解,我想要理解之后安心,不说就能明白,我知道世上不存在这样的关系,自以为对方能够理解自己,是一种丑恶的自我满足,但假如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如果存在那么一个对象,能互相将丑陋的自我满足加在彼此身上,并且建立容忍彼此傲慢的关系这种情况绝对不可能发生,我心里清楚得很;这样的愿望,只存在我无法企及之处。

再怎么跳也够不到的葡萄,一定酸得要命。

不过,我也不需要甜到失去实感的果实。虚假的认知和欺瞒的关系,不是我渴望的事物。

我渴求的,其实是酸得要命的葡萄。

哪怕那串葡萄再酸、再苦涩、再难吃、甚至有毒,或根本不存在、不可能得到、连「想要」的想法都不被允许——

「即使如此……我还是…我还是,想得到『真物』。」

真物宣言一直被认为是最晦涩谜语的问题,关于“真物”的争论也从未停息。但是我认为,对于理解八幡形象这个角度而言,真物并不是核心。从人物心理上深入,其实很好理解。

八幡一直以来被“自以为理解”这一问题所困扰,黑历史如此,与雪乃的矛盾螺旋也如此。因此,即使正视了自己的缺点,八幡依然本能地对虚幻易变人际关系有所恐惧,他心里有深深的不安全感,所以自然会去渴求真正稳定的安全的不会轻易改变不会再受伤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建立在绝对相互理解之上。不说出来就能明白,永远走在同样的节拍上,不会欺瞒,不用担心“猜错了”,这便是八幡所渴求的“安心感”。“想要去理解”,也是如此,八幡的黑历史都是因误解而来,不能精准把握对方的想法,便意味着未知的可能的危险。而同时这也是对于与雪乃未来关系的渴望,想要真正“理解”一个人的存在,如此深重的期望,胜过一切浅薄的暧昧情感,能超越此处决心的也就只有14卷的“交付人生”吧(笑)。尽管这些心绪并没有真正说出口,但却也足以证明八幡真正面对了自我,面对了一直被自我厌恶与逃避心理封锁的真心,他并没有就此一步迈入成熟,但也终于脱离了停止的时间,重新踏上成长的道路。

这也是我真正喜欢上比企谷八幡这个人物形象的地方,成长,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说起来简单,却是那么虚无缥缈,而渡航用细腻的文笔,充分展现八幡的心路历程,如此扭曲而不坦率,时时刻刻都在欺骗自我,但却如此让人感到亲切鲜活而生动。

比企谷八幡-致高二病的伤憾青春~看懂大老师心理【春物杂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