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世上只有两种人,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搞明白这个问题

无足:
不知足,一直兴名就利,希望用名利来满足自己欲望的这样的一种人。
知和:
内心的觉知,内心的和合这样的人。
天下两类人从大方面的两种划分
1.知足的人vs不知足的人
2.内心觉知的,可以调和自我的人 vs 无明,不能调和自我的人
无明之人(无足):在这个世上,就是要遭受这种无明之苦,他始终活在欲望的牢笼之中。
知和:在这个世上他是渡己渡人的,他能够调和自我,就是在渡己;能影响和感化他人,就是在度人。
览古今之时,则是非生也!
如果能把眼光放长远,放到他一生来看,放到古今这个角度来看,又有谁能在欲望的牢笼中能独善其身的?哪有不受到这种欲望的束缚和惩罚的?哪有不被反噬的?
即便你拥有天子这样的地位和权利,即便你可以富可敌国富甲天下,如果你不是为了生命的本真而活着的话,那么一定是遗患无穷的。
庄子《盗跖》篇:
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
如果把名利和我们生命的本真来做比较的,你就知道只有做到信,也就是真诚才是绝对正确的。
庄子《渔父》篇: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这个“真诚”和“信”是指对待自己,我们不可以自欺欺人,我们不可以骗自己。
霸王项羽希望衣锦还乡,能够证明给自己的父老乡亲看,他认为这是一种精诚,认为这才能打动人。
庄子视角:这已经严重跑偏了,已经偏离了生命的本真。
达生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
一个通达生命的人,他不会去追求生命本真之外的东西。
别人的看法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我们不能静下来,不能够返观内照,感应一下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我们就会伤身害性。
知和对无足说: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
综合去考虑这些隐患、隐忧和所谓的名利,只要他危害到我的天性和我的生命本真的,我绝不拖泥带水,一定会辞而不受,坚决拒绝,坚决不接受。
如果我们能跳出来看,用一生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根本的。没有什么比我们的身心快乐、身心健康更重要的了。
众生皆苦
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个世界无非就是存在“无足”和“知和”这两类人而已,才会知道什么是众生皆苦。我们是愿意渡己渡人,还是深陷在那种牢笼之中,这就一目了然了。
道家的无为不是不作为
知和:知者之为,动以百姓。
真正觉醒的人、内心觉知的人,他是度己的同时又能度人的,这叫“动以百姓”。
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为贪
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不损害自己生命的本真为前提。
如果你知道一切为了维护我们生命的本真,对待我们自己的生命要有一种真诚的态度,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去做。在这个前提之下,即使表面上看上去你在四处去争取,也不是为了那种贪念。
如何理解“争四处而不为贪”,以大鹏鸟为例
当它是一条鱼的时候,可以在水里面游。
当它是一只鸟的时候,它必须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它必须要升华自己,要找到适合自己存在的地方。
当他成长为不知其几千里的大鹏鸟的时候,它必须找到那种纯阳之气,所以它从北冥飞往南冥。北为阴,南为阳。他要找到这种纯阳之气才能维护自己生命的本真,才不会龙游浅水遭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