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放弃生命?
和大家谈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自杀。
全世界每年大概有一百三十万人放弃了生命,没有自杀成功的人大概有二百多万,加起来就是三百多万。
在自杀人群里边,不乏有非常有名的人。比如说: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两个兄弟都自杀了,海明威家族里边好几个人自杀了,还有美国性感演员——玛丽莲•梦露应该也是自杀的,因为梦露患有忧郁症。
当然梦露的死是比较复杂的,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她是被肯尼迪家族谋害的。这个可能性真的是非常非常小,因为玛丽莲•梦露是名人,美国又是一个法治社会,总统家族干了这样的事情,迟早这个事情会水落石出,这个家族要蒙羞,还要犯有一级谋杀罪的重罪。
自杀的人,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自杀?以下三种情况占到自杀人数的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就是在自杀者人群里边,因为这三个原因而自杀的占百分之九十。
我这里讲的,不算失恋的,或者事业失败的,更不算殉情和殉道者。
第一种情况,意识模糊。
很多人一想到自杀,立刻就联想到抑郁症。实际上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不比抑郁症低,有很多人是因患有精神病自杀的。
因为有些人患了精神病以后,没有及时地就医,或者中止了就医,尤其是中止了治疗,具体地讲就是中止了服药,然后出现了严重的失眠,连续几个晚上不睡觉。
如果一个人本身患有精神病,再加上有严重的失眠,那他是相当危险的。这个时候人就出现了意识模糊,就像在梦里一样,在云里雾里一样。
在梦里的意识不清醒了,他走到河里,或者从楼上跳下去,他的意识都不是很清楚的。在意识模糊的状态下,人对生和死,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几乎都是没有的。我们认识事物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意识要清楚。
这是第一种最常见的自杀人群。就是自己中止了治疗,然后持续地不能入睡,导致人意识模糊,处在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糊里糊涂走下河了、糊里糊涂的跳下楼了、或者糊里糊涂地撞到汽车上了,等等。
第二种情况,极度的恐惧。
有一些人,尤其是偏执性精神病,得了这个病的人,他非常的恐惧,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危险。
当恐惧到了极限以后,人不是崩溃就是自杀,因为人实在承受不了这种恐惧,他的自杀,只不过是逃避恐惧。他认为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他就不恐惧了。
这就相当于什么?一群老虎在追你,前面是个悬崖,你肯定就跳下去了,因为你觉得跳下悬崖比被老虎吃点还好一点。那群老虎就是某些精神分裂症所想象的恐惧的东西,这样的恐惧也是常常导致自杀的重要原因。
第三种情况,极度绝望和痛苦。
他们活在世界上,除了痛苦以外没有什么东西了,每天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不可自拔。
他觉得只有死才能解脱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可能把放弃生命作为选项。
全世界每年有这么多的人自杀,一百多万。那么,有没有办法预防自杀呢?
预防自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治疗,及时接受心理干预。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好的方法。
但有人会问:真的有些人就没办法避免自杀吗?可能是。
科学家一直在寻找一种自杀基因,就是自杀有没有基因?现在看样子是有的,就是5-羟色胺基因。
如果,你存在着严重的5-羟色胺基因缺陷,这个基因缺陷,它会影响5-羟色胺受体的密度和它的结合率。
严重影响了5-羟色胺受体的密度和它的结合率,人就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就是想自杀。
为什么在海明威的家族里边有那么多人自杀了?又为什么在维特根斯坦家族里有那么多人自杀了?维特根斯坦的家族是非常富有的,他父亲是钢铁大王,他们照样自杀。
有些人可能走这条路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没有任何社会适应能力,没有任何情感活动,情感是非常的冷淡,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低,那这种人一旦受了挫折,或者中断治疗,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其实人的健康,始终是维持一个平衡的:就是人和他人之间的平衡,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以及人内在的平衡,把这个平衡能维持好的人,就是健康的,平衡维持不好的,就是不健康的,甚至是有病的。
我相信,以后自杀的人数很可能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都会让很多人不适应。
人不适应了后,就产生了一些病理性的表现,病理性的表现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就有可能走这条路。
希望活着的人,能够好好地珍惜现在拥有的时光!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