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纬:火的发明应用与卫生
文/李经纬
火的发明应用与卫生
自然火的使用,特别是发明取火的方法,为人类文明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恩格斯作了这样的比喻:火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文化的作用,比数千年后发明的蒸汽机的作用还要大。我国考古学发掘证明,生长在我国土地上的中国猿人,无论是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还是7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或是170万年前至2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都已经有了用火的经验。尽管这些用火还处于采取天然火种的阶段,但他们已知保留火种的方法。大约到了“山顶洞人”时期,已创造出人工取火的方法,这更是一项巨大的创造发明。火的使用,无论是自然火的使用,还是人工取火的使用,可以使人们吃熟食、取暖和改善潮湿的生活居处条件。熟食缩短了食物的消化过程,从而减少了许多消化道和其他疾病,提高了饮食卫生条件,促进了人脑的发育。火的使用在御寒取暖和改变潮湿居处等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作用更是易于理解的。火的使用还帮助人们改变了获取生活资料的方法,改变了人类自身的生理结构,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占有程度,从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整个面貌。不要说火的使用在远古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即使今天,又有哪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无火而自处呢?
火的使用,在我国古代文献上关于燧人氏钻木取火的记载是很多的,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生动刻画。譬如:《礼含文嘉》所叙述的“燧人氏始能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韩非子》更记载有“上古之世,民食果窳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白虎通·号》中的“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燧人氏相当于我国原始社会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的时代。结合我国考古发现的古人类遗址都有用火的灰烬层发现。联系这些文献记载,可知中华民族是使用火以改善自己的生理卫生最早的民族之一,他们创造的文明文化居于人类前列也非偶然。因为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方法和使用,在中华民族的保健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次掌握了自然现象,并用以为自身的生存生活和卫生保健服务。中华民族先民使用了火,可以御寒,防止冻伤和因严寒而引起的疾病;可以防兽以减少野兽的伤害;可以照明以减少黑暗生活和眼疾;尤其是改变茹毛饮血生食为熟食,一方面减少了肠胃疾病,同时又扩大了食物之范围,改善了饮食卫生;“最重要的还是肉类食物对于脑髓的影响,脑髓因此更完善地发展起来。”由此可知,火的使用对于促进中华民族卫生保健的萌芽是何等重要。
摘自《中国古代医学简史》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