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眼中的中国军事战略变化,进攻性防御战略意味着什么?
在看完珠海航展之后,《欧亚时报》发现新情况:由于中国洲际远程飞行平台开始不断亮相,中国军队的“攻防”战略也将由防御性进攻,转变为攻进性防御。这么说有道理吗?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空军列装的歼-20、歼-16、歼-10C等等先进作战平台,其综合作战性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仅从这些武器装备使用范围的角度来看,仍然属于报复阶段的进攻性武器,或者说是防守反击性武器。
印度人认为:翼龙-3和即将到来的中国隐形轰炸机的披露,将标志着中国军事战略发展的根本性变化,因为这些作战平台的武器拥有洲际射程。中国空军将因此拥有反击美军在澳大利亚部署B-52战略轰炸机的有效手段。
前面提到的中国在报复阶段使用的战术武器,除了先进战斗机以外,还包括055型和052C/D型,这些武器将是解放军应对美国武力干涉台海,南海争端,朝鲜半岛局势、钓鱼岛争端等等问题的重要武器平台。当然,中国列装的常规弹道导弹也可以用来先发制人地消灭美国在第一和第二岛链的海军资产,但是弹道导弹的使用有着比较严重的局限性,比如:装备数量有限,使用成本高,容易引发核冲突等等。
所以,关注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更需要关注空中作战平台的变化。过去的中国人民空军的武器装备发展仍然以防御为导向,正在向攻防兼备转变。
轰-6K/N系列战略轰炸机,可以打击第二岛链的目标,但是也仅限于中国长期奉行的“主动防御”学说。这里说的“主动防御”战略,即“在作战和战术层面保持进攻行动,同时在战略层面保持防御态势”。
印度人认为,看一下中国亮相的拥有10000公里航程的翼龙-3、7000公里航程的翔龙,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甚至是彩虹-7无人隐形轰炸机,每一种武器都有超远的打击范围。一旦这些武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军队将可以发起战略进攻,以阻止美国及其盟国的入侵。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类武器将让解放军拥有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进而带动解放军的军事战略转变为攻进性防御。
如果说中国过去有遏制美军干涉台海的能力,未来将拥有将美军赶出该地区的能力,当然中国是否选择这么做是另外一回事。比如,中国战略隐形轰炸机入役之后,将可以通过多次空中加油的试试,飞往澳大利亚并击中廷达尔空军基地,美国计划在那里部署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
从印度人的观点就能看出来,中国空军发展的攻防兼备的作战能力,在外界看来也是分层次的,防御性进攻和进攻性防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中国有了可以执行洲际作战任务的空中作战平台时,必然会带动中国空军的作战思想也发生新的变化。过去,我们是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以后会因为更多先进武器的列装,塑造对自己更有利的战场态势,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过去美国人总想着是否要干涉台海,以后他们可能会认为将战斗机、轰炸机部署在第二岛链是会等于给解放军送菜。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民空军发展进攻性防御力量的确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