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所谓名人自扰

2021-08-17 17:25 作者:Kassandre  | 我要投稿

很多年前,有一股看村上春树的风潮,当时我也借过来看了《挪威的森林》,看完感想并不好,整个故事都带给我一种特别平淡的感觉,谈谈情说说无聊,然后大约是出现2个人后要死1个这么个模式,后来我也没再看任何村上春树的书。

只有一个场面给我印象很深,叫做“烧卫生巾”。主角看见绿子宿舍那边冒烟,问那是怎么了,绿子回答说是烧卫生巾。然后说,这些女学生里任意时刻总得有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人在月经,于是乘以总人数,再乘以每天用量的话,每天都有一大堆卫生巾。在故事的那个年代也许没有别处理办法,每天就都在焚烧。

反正,就这个故事,导致我会想——对啊,四或五分之一那个问题谁都懂,总人数也是谁都知道有很多,但是我自己的话,反正从没想过同时会有多少人用掉多少卫生巾,说到底是一种对现实思考的不足,才永远不会想象堆积如山的废卫生巾这件事的存在。

而现在我想说的是,我一直感觉,好像名人们(甚至包括就B站这种地方所谓几十万粉的网红),一直难以想象自己到底在一个什么世界里活着,于是对某些本来就该有的事大惊小怪一惊一乍,我不确定他们到底是真不懂还是单纯的借题发挥。

前不久吧,大致就是有个疯人状告著名医生张某,然后我就看到,山呼海啸的文字和视频,包括我关注的某一个,换着各种姿势愤愤不平,反正每个人其实说的也都一样,就是“天了噜,怎么会有这种人昂~人心不古~好坏坏~还挖坟~还使劲找蛛丝马迹证明是坏人~哦~怎么这么不宽容别人的~一点不理性哦!还有就是造神运动需要深思和反思~”

我这个引号里的内容,他们恐怕是不认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可优秀可有思想了,怎么会跟饭圈风格的矫情一样。

然而就是一样的,一模一样。

我在别处其实都说过,其实每个人,在当上名人之前应该学习名人面对着什么,如果没学,当上之后就赶紧补补,不要当上名人之后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如果没有当上,也不必为了某个名人的事给自己找气生。

我曾经读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近代著名诗人得到差评之后的表现小合集,什么躺在地毯上哭之类的,这还是些许当年文艺圈内的差评,合理的差评。重视这种东西的话,你就别想好过了,不好过也未必就能带来更好的作品,为什么要不好过呢?更别提当圈子扩大后。

所以道理是很简单的,看比例,不要看个数。

比如你自己,所有认识你的人里,有百分之多少是喜欢你的,百分之多少无感,又有百分之多少反感甚至憎恶?

我自己的话,小学时代,大概认识一百人不到,里面反正出现了一个成天追着我打的,三五个总之就是找茬的,一大堆拿我当空气的,三五个因为一起回家所以熟悉也可以说相处还不错的,和一个(据别的同学说)很喜欢我的。

可能后来这个比例有所变动但是不会很严重吧,长大后更多人心里讨厌谁但只跟亲友吐槽。

嗯,后来教学生,不管我讲什么,千分之三的反感率我就破不掉。你说这样想才是对的、长远的,人家不高兴,嫌你不带着猛刷题,甚至人生中还有一两个,会……污蔑你,比如你只是看了两次手机时间,然后对方下课当场跟公司告你,说你看了一小时的手机(?),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觉得人群中就是有一定比例的精神病存在,而且精神病可能以所谓好学生的模式存在,我说的所谓,就是,特别“上进”,但其实什么道理都是乱的,所以努力半天永远有小一部分题死活答不对(然而比起贪玩儿的那成绩是真的高),然后答不对呢,他就抓住一切可能的理由去怨那些指出问题的老师,同时,家长和所谓的督导(指导老师、背单词老师等等)根本看不透他的问题,鉴于他的成绩确实是中上游,还会说他不错,这么不错的孩子怎么会有问题呢。

其他的,也许有些事情就是我错了,也许谁都没错只是不相容。

那我就假设,天底下最大的好人,得到的反感率是万分之一好了,而且还真就是这万分之一人的错,这个比例挺低的了吧,你还指望什么呢?

嗯,然后乘以十亿人,等于十万。

张医生可能没有让十亿人都知道的地步,一亿总归可以有,好的,天底下起码一万人根本怎么都看他不顺眼,而且这是非常正常的,无法再缩减的。

玩过海岛大亨游戏吗,任何一个派系永远有人,你就是杀,后面也会再冒出来。

这一万人里冒出一个来写了大字报,几百上千个附和,你是选择愤怒于居然有人这样做,还是选择庆幸剩下那九千人虽然恶心但没说话?

什么叫吃饱了撑的找别扭,选前者就叫。任何名人,要是以恶评的个数当问题,那就等着气死完事儿,一亿知名度的名人也根本是没有资格因为一万恶评就说自己被网暴的,而所谓的思想输出为业的和他们的所谓学习者但凡理智点也不应该什么都往这上扯。

更何况还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万是中性甚至正面态度的呢,是不是该感恩啊?

这么简单的月经比例和人数相乘,我不做,我就想不到堆积如山需要烧的卫生巾。

这么简单的反感比例和人数相乘,某些人不做,也一样想不到这事儿其实挺正常的。

大街上看见一个疯子咧咧咧地骂,所有人都说,你看那边有个疯子,拐弯走。

网上看见一段文字,那不得了,不能是疯子在打字,必须是某种立场,是意见,是舆论导向,是需要批来驳去的,并且,“真理越辩越明”。

这些人默认了——1. 疯子绝不可能会上网  2. 本来上网的人永远都不会变疯 ?

还是……3. 你凭什么说别人是疯的?疯这个概念就不应该存在,那只是与众不同罢了!如果你定义他为疯,谁都可以定义你为疯,如此,国将不国,世将不世!

┓( ´∀` )┏

另外,先证明自己在辩的这个议题是“真理”相关的行不行,我怎么成天看见一堆人的议题其实根本不是真理而是“规则”呢?

“规则”可不一定有越辩越明这回事,你要觉得规则也必须有真理,那,是说大炮范围之内的那个吗。

我前两天因为某种契机,看了几个魏晋相关视频。一个视频UP说,你看韩愈,他反对五石散,但他自己吃硫磺吃死了,他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认为五石散这个形式是错的,但长生不老这个核心是对的,他只是觉得别人的方式不对,他的方式对,他比别人更能走向长生不老。

同理,有些问题,是不是其实没有解,而这些人却自诩热爱什么深度思考,成天的辩啊辩?

我关注的那个UP说,啊~挖坟好可耻,一个人的思想会变,一个人也不可能时时保持理智,一个月内抽个小疯很正常吧,你不该挖来挖去的,会导致什么什么。

对没错啊,但你想过吗,挖坟的人这个挖坟行为,可能也是一个月内抽了一次疯,他的思想一样会变,说不定明天就变了。这个经历完毕一切觉得无聊放弃了只管屏蔽拉黑专心生活,拦不住新一代又长大了又要经历一遍呢,你难道以为年轻人特别爱听老人言吗?

假设包括疯子在内的普通人十二亿,名人一千万(其实根本没这么多),做个粗略计算,每人每个月只抽一次疯的话,平均同时在抽风的人就是四千万,这四千万疯中也许一半是自己互相消化,我就假设是一半吧,剩下一半都会流向名人,做流量数据传播的不应该不懂吧,小透明播放量几十,大佬几十万。

也就是说,一千万我夸大的名人数,每天少说得承受两千万的疯,你自己一个月抽一次疯被喷了你说应该宽容,可人家也一样是一个月抽一次你又不宽容了。

只是因为流量方向和人数对比多寡问题导致最后你天天要承受啊,数据和金钱也是这么流的呢,你怎么不内疚了。

怎么,你不会想要说,所以需要呼吁普通人理智理智再理智,疯这个东西最好年抽或者十年一抽,但同时得容许名人月抽,这样才能保护名人的小心灵吧。但凡有点脸面的人在这个年代都说不出这么不平等的话吧?

所以常言说做名人谨言慎行远离是非,闷头赚钱勿理骂名,或者按照郭德纲的“赚的一半是挨骂的钱”,那不是因为他们太过世俗太不热爱真理,其实是认真或者不认真的,靠经验推算之后的,无解之后的敷衍办法。

哦,然后矛盾又出来了,这帮名人……除了卖脸卖艺的,剩下大多,比如教授、UP、写手,就是因为所谓思想输出所以才出名的。谨言慎行,等于自废名气,自甘无名。

所以整个事情太尴尬了,这一切,都应该在出名前想清楚,或出名后补清楚,才不至于自己给自己找气生。

这就叫名人自扰。

其实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是文字,你真的确定自己脑补的文字语气音调和对方发出的一样吗,这个我马上上课就不做展开了。

这个内容如果要是某些UP,大概要做一期视频的,但我懒得学也懒得做,打字最快乐o(* ̄︶ ̄*)o。





所谓名人自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