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最基本的辩证法[视差(parallax)]:剩余即匮乏

2022-08-06 10:27 作者:殳年  | 我要投稿

经验常识中的剩余不可能是匮乏。相对于5而言,4是匮乏,6是剩余,匮乏就是匮乏,剩余就是剩余。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大多数事情并不遵循这个均衡逻辑学:一个小孩子想要一辆玩具车,但他并不满足于一辆,他得到的玩具车越多他就越缺玩具车,就越想要更多的玩具车;消费主义遵循同样的非均衡逻辑法则,消费越多就越想消费,越是剩余就越是匮乏。

在这里,我们区分出一个对立:

A.  均衡逻辑:1+1=2

B.  非均衡逻辑:1+1≠2

我们在B当中可以区分出两种逻辑,一种是消费主义的逻辑,另一种是爱情的逻辑:

a.  消费主义逻辑:1+1<2;我拥有的越多,我就越是不满足,我就越是想要更多。

b.  爱情的逻辑:1+1>2;我为对方付出的越多,我拥有的也就越多;我越是匮乏,我就越是充满了剩余;我越是付出我的爱,我就越是能收获爱。

无论是消费主义逻辑还是爱情逻辑,都不是均衡逻辑;也就是说,经验常识在理解人类爱欲运作的机制方面是失败的,在欲望表象之下的本质维度上运行的是最基本的视差辩证法,而不是均衡逻辑学。

这种视差辩证法可以表达为这样一个简单的命题:“剩余就是匮乏。”欲望主体和欲望客体之间遵循这样一种辩证逻辑。

主体[$,不是美元符号,是主体(Subject)的开头大写字母S被划除了一杠]的欲望朝向某个对象或客体,这个对象是个实证对象,是经验现实中的某物;例如心仪的恋人,可口可乐等。但是欲望对象本身恰恰不完全是这个客体,也就是说,欲望的对象本身是某个剩余物,这个剩余物恰恰是作为一个匮乏构成了主体欲望的成因,而恰恰是这个成因使得欲望的实证对象成为可以被欲望的对象,成为爱欲投射的对象。过剩即匮乏,说的就是剩余物作为主体所匮乏的东西成为了主体的一个构成性要素,这个构成性要素使得主体的欲望不断再生产,这种再生产是通过对再生产的阻碍(欲望无法被完全实现)来实现地;用一个浓缩的、看上去莫名其妙和略显诡异的表达就是:欲望的实现是通过阻碍欲望的实现来实现的;剩余是通过匮乏来实现的。


一个最基本的辩证法[视差(parallax)]:剩余即匮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