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华外国人的现状及治理——以广州市非洲裔外国人群体为例

2021-07-15 08:57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王 亮    2018年12月19日09:34

(注意:此为节选,并非全文)

1.非法就业问题

根据我国法律,外籍人员在我国就业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外国人就业证,未取得国家劳动部门的批准,外国人不得在华就业。

尽管官方没有此方面的相关数据,然而非洲人在华的非法就业问题,却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反映,大约近1成的非洲人没有稳定的职业以及收入来源,只在一些非洲人聚居社区帮助其他非洲商人看货、盯货、运货等。特别是随着小北非洲人聚居区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非洲人社群,一些非法滞留的非洲人很容易实现隐形就业。

2.非法滞留问题

广州的非洲人大致有多少,目前一直没有官方统计的数据。其中,非法居留是“三非”非洲人的主要形式。以2012年广州非洲人聚居区域一次小规模的突击检查“三非”人员的行动为例,当次活动拘审“三非”外籍人员71人,处罚744人。一位公安干警向笔者透露,目前他们盘查“三非人员”(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非法入境)主要通过街头驻点、突击入户或入店进行证件查询,因“三非”人员隐身在非洲人聚集的社区,很难被发现,而且一旦发现警察在盘查证件,他们马上会通过内部的沟通渠道把消息传播出去,那些“三非”人员就会迅速隐匿起来。

3.非法入境问题

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而且边境通道多。造成缅甸、越南、老挝、朝鲜等国许多人非法入境来到云南、广东、广西、海南、黑龙江以及河南等内陆省份,长期非法滞留。

非洲人的非法入境问题在我国也普遍存在。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非洲人入境中国的口岸,一个是西南的云南、四川,一个是新疆,与俄罗斯接壤的东北口岸,再就是北京口岸、广东口岸,特别是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口岸对非法滞留外国人的管制严格后,一些非洲人选择从内陆一些口岸出入来华,存在着一些非法入境的现象。

4.其他违法犯罪问题

来华非洲人多以商贸经营为主,不同于来华持工作签证的外国人,他们签证时间短,流动性很大,人户分离情况也较为普遍。特别是1996年公安部取消境外人员住宿限制后,外国人在华的居住方式呈现多元化,主要包括自购房居住、租赁房屋、短期借宿等多种居住方式。相对于本土居民居住相对稳定、居住形式单一等特点,外国人居住社区化的居住特点则要复杂很多。加上涉外人员在社区的管理主要由派出所公安管理和街道出租屋管理中心监管,由于基层派出所和街道管理责任多,以及商品房住宅的私人化,保护个人隐私等具体限制,导致来华的非洲人在社区匿名化的现象普遍存在,突出表现在一些涉外社区,存在一些“无护照、无签证、无收入”的“三无”非洲人,这类“三无”非洲人,既是治安管理最困难的群体,也是各类犯罪行为可能的高发群体。

5.族群间各种冲突问题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多族群聚居的社区,必定存在着不同族群间的文化冲突,价值观念冲突,生活方式冲突等各类冲突。在广州,这类由于文化观念,习俗习惯等不同所引发的族际间的误会也比较普遍。例如一些本地广州人认为非洲人时间观念不强,不守时。

6.宗教信仰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284个样本中,只有一名非洲人无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非洲人和基督教非洲人所占比重都很高。广州的非洲人对宗教信仰十分虔诚,他们参与宗教活动的热情也十分高。如前所述,超过七成的非洲人在我国仍然保持频繁而又虔诚的宗教行为。由此给我国现有的宗教场所承载能力和宗教事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压力。

7.群体融入难导致的封闭化等问题

由于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显著差异,部分非洲人很难融入当地社会。我们对广外,广工和暨大的非洲留学生群体的调查发现,无论是来穗的非洲商人,还是非洲留学生,更喜欢和自己族群的互动。为了在华更好地生活,他们非常依赖各自国家的商会,形成联系紧密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学者称之为过客社团。这类过客社团对于非洲人在华的生存和适应提供了很有力的支持。除此之外,广州的非洲人还通过共同租住一套房子,以“过家家户”的临时家庭形式,作为在华的另一种非正式支持。无论是过客社团,还是过家家户,都说明广州的非洲人的日常交往群体主要是非洲人。这与本地人的排斥有关,也与非洲人自身的族裔属性有关。

8.群体性事件等治安风险问题

由于来华的非洲人在交往、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族裔性,非洲人与本地人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差异巨大,既难以融入,又因为各种非正式支持而不愿主动融入,事实上形成了封闭的二元居住社区,这也可能产生一些小事件而产生一些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王亮,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来华外国人适应的社会资本逻辑及对治理的启示”<18BSH029>阶段性成果)




在华外国人的现状及治理——以广州市非洲裔外国人群体为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